1908年,慈溪批阅一份奏折,痛快拨银15万两,成就一件好事


1908年,慈禧看到一份奏折,她眼前一亮,准奏!然后痛快地拨银15万两,还批了4个字,成就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我们游览北京故宫时,都见过故宫里有许多直径1米多的大缸。据史料记载,最多时,故宫有308口大缸。这些大缸名为“门海”,意为门前的大海,它们一年四季都储满了水,是用来防火的。 
饶是如此,也避免不了火灾。光绪14年,紫禁城外贞度门发生火灾,扑救不及,大火连烧了2天,就连为光绪皇帝准备大婚用的许多饰品都被烧光了。 皇家都是如此,更别提老百姓了。那时候没有119,老百姓家只能用井水,遇到大火,只能悲催地望火兴叹。 不只是消防无力,那时人们连日常吃水也很困难。因为北京城里的井多为苦井,打上来的水苦涩难喝,官家和百姓生活用水,都需要用小车从城外一桶一桶地拉进来。这让清朝历代皇帝对用水问题都很头痛。 光绪34年,袁世凯提出了一个“闻所未闻”的建议:开办自来水公司,可以彻底解决消防和生活用水难题,还举荐了著名的洋务派大臣周学熙办理此事。 慈禧向来不愿接受新事物,这次却很干脆。看过奏折,不到10天,她就给出肯定的批复:准奏!还特此拨银15万两,另外还批了4个字:“官督商办”。 于是,中国第一家自来水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取名 “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股份公司”。 你也许好奇,慈禧有那么先进吗?居然批准开办“股份公司”?是因为她接受了新思想、“洋理念”? 也许不排除这种原因,但是归根结底,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更简单,只有两个字——“没钱”。 承办自来水工程,需要300万银圆,晚清政府早已衰败破落,哪会拿得出那么多钱干正经事?所以慈禧只给了15万两,这个缺口可不小。 不过,这可难不倒周学熙。周学熙原是袁世凯的幕僚,精通财政,曾创办过银号和多家实业公司。既然慈禧在奏折上批示了“官督商办”4个字,那就是允许私人资本加入,于是周学熙决定用招商集股的办法来筹措资金。 他拟定了招股章程,标明不吸收洋人股份,至于本国民众,不管是官、绅还是庶民均可入股。每股10元,发行30万股,这样很快就筹集了300万元。 资金到位,工程开工了。首先确定以北京城东的孙河为水源,在孙河建立一个小水库,把水引到自来水厂内的18个水池里,然后用进口的高压泵把水抽到54米高的水塔,再从水塔加压送到千家万户。 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实际施工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输水管道的铺设。 
那时候人们根本不知道自来水是怎么回事,这样大动干戈的工程,不是挖地刨沟,就是穿墙过户的,多数人心里都很抵触。 经过老百姓家还好说,他们尽管不愿意,也只能发发牢骚。遇到王公贵族之家,却只能停工等待。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凿墙穿洞的行为会破坏“风水”,动了“风水”可能会改了他们的官运、财运,这可触碰了他们的底线。 周学熙没办法,只得上报朝廷。慈禧听说后心想,怎么的?我要干的事,还有人阻拦不成? 她什么也没说,给一个“刺头”贝勒爷从“肥差”部门调换到了冷衙门。对于另一个支持自来水工程的大官,找了个理由,赏赐了很多珍贵珠宝。 这些王公贵族都是“人精”,他们很快就领会了慈禧这恩威并施的神操作,阻拦工程的人都逐渐安静了下来。 当然,还有更不怕事的,对于“大刺头”,就只能请用圣旨了。当年管道修到摄政王府时,遇到王府家人阻挠,一乘马车驶来,管事人员高呼“圣旨到”,王府家人齐齐跪地,听完圣旨,不敢再阻挠,还要谢恩,工程终又得以继续。 
经过3年的坎坷劳作,自来水工程终于胜利完工,全长20万米,共安装了480个水龙头,老百姓可以就近买水接水。 可是好事总是多磨。自来水通水了,却没几个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人们都说自来水带一点儿白色,水不干净,怕吃出毛病。 于是自来水公司又是一顿解释,白色是高压造成的微小水泡,过一会儿就会化了,水质保证干净卫生。还在报纸上用白话文登出广告,推出优惠政策,让人们免费用水2个月。 经过几个月的试用,老百姓都感觉,比起又苦又涩的井水,自来水干净又方便,人们逐渐认可了这个新生事物。

胡同里排队买水的景象成为北京城一道新风景。 慈禧太后专权了几十年,加速了晚清的没落和覆灭,但是对于开办自来水公司这件事,她总算为北京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而100多年前的“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几经更名,1999年时被并入“北京市自来水公司”。如今,仍然在为北京人民的用水而服务。
作者/筱米编辑/呆呆 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