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白领靠“断舍离”火上央视,88平房子仅6件家具,每月花300块


一天,在河北石家庄某菜场里,一位女子挎着个白色帆布袋,在各菜摊前,缠着老板们讨要蔬菜。

“老板,这种有点蔫掉的菜都直接扔掉吗?”
“是的啊。因为没人要。”
“那以后这种长得不好看,能吃的菜,可以给我吗?”女子央求着老板。
只要老板答应后,她就会立即掏出手机,厚脸皮地加上老板微信。
说这话的,不是“乞丐”,而是一位风华正茂的90后女孩。
她叫乔桑,有着一份别人羡慕的工作。在一家上市公司做销售,拿着当地平均工资四五倍的薪资,甚至还买了套房。
既没有遭遇人生变故,也明明有经济实力,却为什么为几片菜叶“折腰”?

原来,她爱上了近乎“抠门”的极简生活,物欲变得极低。家里只有几件家具,每月只花300块生活费,也不爱赚钱了,还总想着去“流浪”。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乔桑的生活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这一切,还要从那年的一次搬家说起。

乔桑今年32岁,2019年,在老家石家庄贷款买了间80平米的房,便开始了独居生活。
从父母家搬出来时,她本想把所有衣服都带过来,可她发现衣柜塞不下那么多衣物。
于是,她决定该舍的舍,该扔的扔。
最后,衣柜里只留了十几件衣服,玄关放了3双鞋。如此清爽的感觉,让她觉得好舒服。

这次搬家式断舍离后,她就开启了极简生活,逐渐接受不了家里有多余的东西。
而在这之前,她可是个十足的“购物狂”。
上大学时,乔桑就喜欢买买买。她爱戴耳环,恨不得每天戴两三个,后来发展到去批发首饰,再拿货卖。
在北京工作时,她又爱上了买衣服,每天清晨四点去大市场进货,晚上下班后摆地摊。
到了上海工作后,她就周五晚上去杭州,利用周末时间,成包地给家人和自己买衣物,一趟能买上一万多块。
这种进货式购物模式可以同款衣服一次买上好几个颜色,这让乔桑感觉很爽。
除了购物,乔桑在其它方面对自己也很大方。
想玩滑翔,直接飞到国外玩;想学潜水,就花了一万多到菲律宾考证;想健身了,4000块办张卡;接触到瑜伽后,又花了两万多去上课……
当时钱花掉是一时爽,但几年下来自己没有什么存款,还有很多钱是浪费掉了。
时间长了,乔桑觉得物质上的东西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快乐。反而,把多余的东西扔掉后,会让她更开心。从此,她对生活的“断舍离”一发不可收拾。

到后来,日用品也绝不多留一件,就连床垫都送了人,只留个床板。
房子空间大了,乔桑想到了之前报的瑜伽课也没去过几次,索性把家变成健身房,开始了居家健身的锻炼模式。
练习一段时间后,她发现断舍离和瑜伽本质上是相通的,会更多地让自己向内看,关注自己。
她决定给自己归零。在2020年4月开始做瑜伽直播,每天清晨5点半,带着大家做拜日式瑜伽。
乔桑最初只想记录自己,通过打卡方式,逼着自己自律。随着粉丝的增多,她很享受这种被监督的感觉,逐渐让她变成了想成为的人。

断舍离让她明白那些真正留下的才是最爱。她对人生的理解更加清晰,整个人变得清爽、轻松、简单。

一天,一位粉丝告诉乔桑,有种“不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似乎挺适合她。
乔桑了解后,觉得挺有趣。经历过断舍离后,她已变得物欲很低。她觉得不花钱很好玩,那就试试吧。
“不为省钱、不为攒钱,不为贪小便宜,我就想看看会发生什么?”
乔桑对粉丝们宣布:从2020年11月30号开启日更打卡,记录自己的“不消费主义”生活。
最初践行时,乔桑每天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花最少的钱吃到东西。
她整理了家里囤积的物资,打算利用资源交换的方式去换食物。

她带着瑜伽书、螺蛳粉和酒,去朋友家拿来了过剩的鸡蛋和土豆;又用护发精油和书,和附近的一位小姐姐换到了胡萝卜和红薯。为了解决一顿晚餐,她用燕麦和黑豆,和邻居换到了西瓜、排骨汤……
非要花钱买菜时,她会多频次、少量购买,避免浪费。
“今日花费4.3元,买点白菜、鸡蛋、西红柿,下点面条,喝得连汤都不剩;今日花费5.3元,买上尖椒、萝卜、芹菜,炒上一大盘菜,又是一顿饱餐……”
她每天都这样粉丝们分享着今日消费和消费内容。
在乔桑体验“不消费主义”的过程中,也不断有质疑的声音传来,说她是“白蹭”。但乔桑并不介意,认为自己是在解决资源过剩、循环利用的问题。

第一天尝试时,她整理出了五大包过期方便面。当她抱着过期食物和大量快递包装下楼时,发现才一大早,垃圾桶里就堆满了垃圾,她立马产生了罪恶感。
之前,无数次路过这里,她从没注意过这些。
这件事后,引发了她大量的思考。她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为保护地球资源做了贡献,这让她在心灵上得到了很大满足。

日更打卡到116天时,乔桑对粉丝宣布:从此以后,日更改周更了。她把“不消费”也改成了“低消费”。
经过这段时间的体验后,她已养成了早睡早起、自己做饭、不乱花钱的习惯,也过了初期的极端时期,不用每天刻意地去计算花了多少钱。这让她很有成就感。
她现在更多地是关注身体健康,每天摄取的营养是否合理,以及避免食物浪费、尽可能少生产垃圾,少使用资源。
2021年底,她做了年度复盘,一年没买衣服、零食、护肤品、化妆品。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

最重要的是,乔桑找到了一种更好的方式,用高级欲望代替了低价欲望,用阅读代替了买买买。

因为疫情,乔桑不能出去“疯”,在家闲着又太无聊,于是便用读书来打发时间。
让她触动最深的是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男主人公放弃一切,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勇气深深打动了她,也随之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也正是从这本书开始,乔桑爱上了读书。

此后,在读书这件事上,她一发不可收拾。出差的路上,她会带上书,利用坐高铁的碎片时间阅读。到了书店,就不想走,恨不得能多看几本书,这趟出门才不亏。
2021年的一年时间里,她看了130本纸质书,30本电子书,用书填满了内心。
因为自己越来越爱看书,为了满足看书不花钱的心愿,乔桑脑海中冒出一个想法:开个共享书店吧,用书去治愈别人。让那些感到累或迷茫的人,安静地看完一本书后,也会精神上有所收获。

说干就干,乔桑拿出了自己的书,还去淘了些二手书。粉丝也纷纷表示支持,寄来了不少书,乔桑要求付快递费,她说这是该花的钱。
乔桑在整理书时,兴奋地发现,里面正好有一本是前两天在书店看到,但没舍得买的书,这样的“小确幸”是她以前大手大脚花钱时,从未体会过的。
差不多收集了600多本书后,一个纯公益的共享书店便在乔桑家开始了试“营业”。
大量的阅读,让乔桑的思想更加成熟。
当偶尔的孤独感侵蚀着内心时,乔桑很快就能调整过来。她和粉丝说:“我不够好,也有很多事情做不好,但我很知足。”

现在的乔桑享受着最高质量的“孤独”,感受到自己的唯一性和特别性,即使没找到情感深度契合的人,但依然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向上生长的力量。
“我们要有稳定的内核,保持自己的内生长。当你有很强大的精神家园时,就算孤独阵阵袭来,你也会有坚定的自立。”乔桑在镜头前,鼓励着粉丝,面对孤独,接受真实的自己。
因为在一生中,能陪伴时间最长的人,其实就是自己。

越来越爱自己的乔桑感谢粉丝们,在她们的监督下,养成了一个又一个好习惯,逐步变得完整。
两年多里,她建立易物群、不消费群、读书群、瑜伽群,带领大家打卡记录消费,帮助大家分享闲置物资,一起读书健身。

粉丝们都说她是个正能量博主,连央视的《生活的减法》节目组都邀请她,拍摄了她的极简生活。
她在节目结尾里说:“对工作的断舍离是终极目标,我想去流浪世界。”
本以为这是她的美好心愿,但在今年的三月,她真的辞职了。
乔桑说,从实习加兼职,她工作加起来有11年时间。
最开始的9年,她俨然一个工作狂,喜欢出差应酬,喝酒喝到胃出血。随身带着笔记本办公,加班熬夜都没关系。
从断离舍到“不消费主义”生活的这两年,她开始不喜欢喝酒的饭局,不喜欢职业装,不喜欢在大会上表现自己,甚至对工作没有那么热情了。

如果还坚持这份工作,未来的人生也许只有升职加薪这一种可能,可她想寻求更多的可能。
“如果用后面几十年的五险一金来绑架我的一生,这是一件挺恐怖的事情。”所以,她想到了放弃工作,不想再去追求所谓的“成功”。
因为长期胃部不舒服,离职前,乔桑去做了胃镜,以为会是场大病,已做好接受最坏的结果,但事实并没那么糟糕,这更加坚定了她尽早去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想法。
“如果花光了所有的积蓄,那就再另辟蹊径去谋生。”由于乔桑做博主还可以赚到些钱,所以她还暂时不会担心会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简单收拾一下,乔桑带着妹妹以义工的形式,开始了四处“流浪”。

她们第一站选择了贵州的排莫村,感受下雪天,苗族小山村不一样的美景。临走前,她还学会做了蜡染手帕,留作纪念。
接下来,她们又“流浪”到了大理,在一家面朝洱海的客栈里做义工,帮忙老板种植花草,闲暇时,学弹吉他。热情的老板还非要带她们去参加白族婚礼“蹭吃蹭喝”。
在“流浪”的路上,有时一不小心还能做群众演员,挣到200块。

她很喜欢这种自由的感觉,每天为生活费发愁,挣吃饭的钱。之所以选择义工,也是因为包吃包住、工作时间短,可以换不同城市体验生活。

“以前我是一个贫穷,但富干装饰的人,会很努力赚钱,让自己看起来很有钱,现在的我安于贫穷,且深爱着这种贫穷,贫穷但自由,时间在自己手里。”这是乔桑对于贫穷和富有的感悟。

当身边人都选择“进”时,乔桑却选择了“退”,退到了自然里去流浪。她很庆幸自己有退的选择,也庆幸知道自己的活法。
她每天很平静地感受“活着”,感觉重新活了一次,“只要不饿死就行,随心活吧。”
乔桑说现在竟如此喜欢“流浪者”的身份,“相比动物园里的天鹅,我更想做大自然里的野鸭。如果这是个错误的选择,那就错着吧,不过哪里又有对和错呢?”

人生本就没有对错,放下了人生的某些枷锁后,心便自由了。当你愿意去接受自由时,生命自会给你安排一切。
参考资料及部分图片来源:央视纪录片《生活的减法2》
-END-
作者:剥开的四季豆
编辑:青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