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热,给我一个冰块吧,一点点也行。”
听着妻子近乎哀求的口吻,闫志国的心犹如刀割一样的痛。
他不顾医生的禁令,将一小块冰球,小心地喂给妻子张胜兰。
随着冰的慢慢融化,一丝令人陶醉的凉爽,缓缓驱除了病人内心的燥热。
张胜兰感激地看着丈夫,右手动了动。
闫志国握住妻子的手,顺势坐在病床边上,将脸贴在妻子的脸上。
几天之后,张胜兰离去了,带着丈夫给予她的甜蜜和温存,奔向了天国。
“一场灾难,让生活仿佛从沸点一下跌到了冰点;你日复一日地悉心照料,却又将黑暗变成了黎明。世上有多少条忧愁河,就会有多少支欢乐的歌。”
这饱含深情的话语,出自自传体小说《忧愁河》,作者是张胜兰。
文中的你,是她的丈夫,空军飞行员闫志国。
闫志国的部队驻扎在河北。1974年,二十五岁的他,由上级“拉郎配”,与福建某空军部队的护士,军人家庭出生的张胜兰,确定了恋爱关系。
异地恋的两个年轻人,通过鸿雁传书,互相了解了两年。于1976年7月23日,在唐山某空军会议室,举行了婚礼。
洞房之夜,小两口商议好了蜜月日程:29日,闫志国携张胜兰,一同回河北永清老家。
为了初次面见公婆,张胜兰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婆家人都挑选了礼物。
两个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是那么的充满激情。
7月28日凌晨三点四十八分,唐山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震。
房屋剧烈地晃动着,天花板不住地嘎嘎作响。
闫志国被惊醒了,他一把拽起熟睡的妻子,跳下床,向屋外奔去。
眼见离门还有一步之遥了,身边的山墙轰然倒塌,天花板也随之塌落下来。
纷乱的砖瓦石块,顷刻间就把闫志国和张胜兰,埋在了下面。
身上多处被砸伤的闫志国,极力保持了清醒的意识。
他拉了拉身边的张胜兰,妻子一动不动,已经昏迷过去。
原来稍微慢了一步的张胜兰,被身旁倒塌的墙壁,压住了全身。
闫志国不顾自己的伤痛,一边极力将碎砖瓦挪开,一边使劲向外拉拽张胜兰。
但是张胜兰紧闭双眼,毫无声息的趴在了地上。
见此情景,闫志国一下扑到张胜兰身上,防止她被二次伤害。
好在不久地震趋缓了,张胜兰也恢复了意识。
她无力地瞅着闫志国,嘴里呻吟着:“我的脖子,脖子好疼啊。”
闫志国跳起身,拉来一块门板,吃力地将张胜兰放在上面。
剧烈的疼痛,让张胜兰又陷入了昏迷中。闫志国不顾余震频频发生,想办法,向家人和朋友发出了求救信息。
人们帮助闫志国,把张胜兰送到了就近的医院。
地震造成的伤亡实在太大了,医院里已经人满为患。很多伤者只能躺在走廊,和院中,等待医护人员的处理。
焦急的闫志国,不断辗转求援,终于在地震发生的第四天,将张胜兰送到了北京。
医院的检查结果,令闫志国倍感揪心和痛惜:张胜兰的第五、第六节颈椎,已经粉碎性骨折,中枢神经受到了严重损害。
更可怕的是,张胜兰的生命体征很不平稳,随时都有可能停止呼吸。
闫志国近乎哀求地恳请医生,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张胜兰的生命。
医生得知他们刚刚结为夫妻,甚至连蜜月都没来得及欢度,虽然充满了同情,但是却只能答应会尽力的。
至于结果如何,就只能看小夫妻的造化了。
经过多次充满惊险的手术,张胜兰的生命终于保住了,但是却高位截瘫。
医生毫不掩饰地告诉闫志国:“你的妻子,从此只能倒在床上,依靠别人的帮助,来度过余生了。”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结果,但是闫志国不相信它会如期而至。他坚信只要妻子活着,他就会让奇迹发生。
闫志国焦心地在手术室门前徘徊,终于看到张胜兰被推了出来。
闫志国急忙奔了过去,可是随后走出来的医生,叫住了他:“这次手术后,她的生命暂时没危险了,但是她的伤情太重了,如果挺不过这三个月......。”
职业操守,令医生无法假装乐观,但是闫志国却抓住医生的手,一厢情愿地反对医生:“不,医生不会的,我爱人不会有事的。我相信你医生,我会竭力配合你,要我怎么做,你尽管吩咐。只要兰兰活下来,我就会照顾她一辈子!”
作为一个军人,说出的话,就是一个无法更改的契约。
面对躺在病床上,毫无意识的张胜兰,闫志国每天为她擦洗排泄物,为她打流食。并且遵照医生的嘱托,不断地给她做全身按摩,帮助张胜兰尽快恢复知觉。
就这样,在闫志国的配合下,医生不断更改医疗方案,终于使张胜兰有了自主意识。
1977年,张胜兰的语言功能恢复了,肢体可以轻微的动作了。
看到妻子有了这些变化,闫志国终于松了一口气:死神离爱妻越来越远了。
张胜兰可以出院了,为了不耽误工作,闫志国将爱妻,交给岳母和妻妹照顾,自己则又飞上了蓝天。
在蓝天上,他一丝不苟,认真飞好每一个班次。
下班之后,闫志国便立刻赶回家中,一如既往地,为妻子整理个人卫生,为她按摩周身的关节。
虽然有岳母照顾,但是,只要在家,他就亲自为妻子,做可口的饭菜。
看着闫志国进门就忙碌的身影,张胜兰内心有了一丝不安。
由于自己是高位截瘫,丧失了生育功能,自己做不了母亲,闫志国也失去了做父亲的权利。
尤其是想到闫志国的父母,张胜兰更有一种负疚感。
当听说儿媳妇受重伤,导致瘫痪之后,闫志国的老爹,失神地坐在凳子上,一声不吭地闷头抽。
而闫志国的母亲,更是每天以泪洗面,不思茶饭。
诚然,两个老人对儿媳的心疼是有的,毕竟是自家媳妇,跟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呢。
可是毕竟是儿媳妇啊,哪个老人不想传宗接代呢。
闫志国的同事,得知张胜兰的情况,也不免替闫志国着急。
一次在闲聊中,一个关系较好的战友,问闫志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不到三十岁,来日久远。即便不为自己想,要不要考虑一下老人的感受啊?”
这种灵魂拷问,应该说很有震撼性。
闫志国和张胜兰的红娘,也是闫志国的老领导,了解他的情况之后,即同情张胜兰的遭遇,也担心闫志国的困顿。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也影响着这个老领导的认知。所以他对闫志国说:“你要是有什么想法,一定要跟我说,我去跟兰兰的父亲解释。”
别人都在为闫志国忧心,张胜兰更是觉得应该替丈夫解困。
闫志国下班之后,便扎进了厨房。他要亲自为妻子熬制汤药,这是他的一个中医朋友,前几天提供给他的方子。
几年来,只要听到有点价值的药方,他就立刻为张胜兰试用。为了妻子能够恢复正常,他从不放过任何机会。
他一直有个幻想,有朝一日,爱妻健康快乐地站在门里,迎接他下班。
药熬好了,他端着碗,走到妻子的轮椅旁边。
可是一向温顺可人的张胜兰,突然使劲推了他一下:“不要你管我,前几天我跟你说的事,你说考虑两天就回答我。现在都三天了,你不做声是什么意思啊?!”
张胜兰突然发脾气,倒也把闫志国弄得一愣。
他转身将药碗放在柜子上,目光坚定地看着张胜兰:“你是我的妻子,从结婚那天,我们就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
他舀了一汤匙药水,试了试温度,送到了张胜兰的嘴边,用从来没有过的严肃语气,对张胜兰说:“以后我想听的除了‘我今天很好,我今天很高兴’之外,别的都不要说了。”
话语中即透出了一个军人的果决,又显露了一个男人的担当。
泪水和药水,伴着一股温馨的暖流,缓缓流进了张胜兰的嘴里。
闫志国用坚定的爱,熔断了妻子内心的死结,更让张胜兰增添了生活的信心。
作为一个飞行员,全心全意开好飞机,对于闫志国来讲,已经是融入血液里的基因。
而照顾好爱妻,也是闫志国割舍不断的情怀。
于是开上飞机,在蓝天白云下自由翱翔。下了班,赶回家中,围着张胜兰转悠,便成了闫志国的日常写照。
张胜兰卧床一年多后的一天,闫志国在为张胜兰按摩之后,竟然看见张胜兰的胳臂稍稍抬了起来,左手的手指也可以屈伸了。
看到这种情况,闫志国冲动地抱起张胜兰,将她紧紧拥进了怀里。
爱妻这个巨大的变化,使闫志国信心倍增。
他的内心,甚至有了更大胆的想法。
一天下班后,闫志国高兴地走到张胜兰身边,从背后拿出一摞书:“看见没,这都是咱们恋爱写信时,你跟我提起的名著。”
他放下书,又拿起一沓稿纸:“现在你的手能动了,每天可以看看书。等你再恢复一些功能后,就可以试着写写东西了。”
看到丈夫这么贴心,又看到那些曾经想看,而没有弄到的国内外名著,张胜兰真是开心极了。
在闫志国的鼓励下,张胜兰开始偷偷地锻炼左手的功能。
一次正在外地学习的闫志国,突然接到张胜兰的一封来信。
一张信纸,字数并不多,也有些歪歪扭扭。但是却注满了一个妻子,对丈夫最深沉的爱,以及最衷心的祝福:“志国,我很想你,祝你身体好,工作好,学习好。”
这是张胜兰用了十几个小时,一下一下在纸上“刻”出来的。
闫志国看着这短短的一行字,感到无比的幸福。
他等不及回家,立刻提起笔,将内心澎湃的爱意,倾泻在纸上,给妻子回复了一份深情。
几年间,两个人就是用这种方式,不断地把互相之间的思念,和爱意,传达给对方。
鸿雁传书,不但增添了夫妻间的感情链接,更让张胜兰鼓足了写作的勇气。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1984年,张胜兰的第一篇文学作品,《她心中的歌》在《空军日报》上刊出。
将妻子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又让她恢复了一定的体能,这一切做的虽然艰辛,但是却并没有耽误闫志国自己的成长。
虽然对张胜兰的康复,闫志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是他却保证了历年来的出勤,安全飞行25000小时的好成绩。
闫志国是一个踏踏实实,不善言表的人,但是组织上并没有忽视他的付出。
十几年来,闫志国历经了飞行大队长,副团长、团长,直到师政治部主任的稳步成长。并且多次荣立三等功,和二等功。更是因为爱妻事迹,被空军党委,授予“雷锋式好干部”的称号。
1995年,闫志国转业到地方航空公司。
在新的岗位,他依然不负共产党员的称号。继续在航空业务中,为祖国的经济建设,付出了应有的贡献。
如果用工作爱情两不误,来诠释闫志国的事迹,应该不为牵强。
在闫志国成绩斐然的同时,张胜兰的写作,也获得了成功。
1987年,她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忧愁河》,在《中国空军》杂志上刊出。
这部连载二十二期的小说,用主人公那充满传奇色彩,和战胜意外灾害的非常人的经历,赢得了读者的极大好评。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令人祈盼,和欣喜若狂的事情。
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讲,相濡以沫的夫妻,在适当的时候,迎来自己爱情的结晶,应该是对爱情的奖赏。
闫志国和张胜兰,何尝不想得到这份奖赏呢?
为了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张胜兰魂牵梦绕,无数次半夜哭醒。
当闫志国用坚实的臂膀,将哀泣的妻子搂进怀中时,借助暗夜的掩护,几滴热泪也不由得流下他的脸颊。
闫志国为了不伤害妻子,在张胜兰面前,从不表露喜欢孩子的状态,但是却极其体谅张胜兰的心情。
冬日的一天,出差回来的闫志国,庄重地将一个洋娃娃,捧到张胜兰面前:“囡囡,好好看看,这就是你可爱的妈妈。快,让你漂亮的妈妈亲亲。”
张胜兰完全没有想到,丈夫的心思会这么细腻。
她伸手接过洋娃娃,亲昵地贴在自己的胸口,眼中的泪水,打湿了娃娃的小脸。
闫志国将张胜兰和娃娃,一起搂进怀中,一边轻抚张胜兰的后背,一边深情地说道:“不用羡慕别人,孩子无非就是多了一份生活元素。从现在开始,这个娃娃就是我们的孩子,你要把咱们的孩子看护好欧。”
“孩子”的到来,给张胜兰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也似乎让她“忙碌”起来。
闲暇下来,张胜兰会对娃娃喃喃细语,为她整理毛发和衣裙。
为了记住丈夫对自己的这份深情,张胜兰把11月25日,定为了洋娃娃的生日。
2005年,闫志国退休了。
退休之后的闫志国,每天除了为张胜兰调剂伙食,按时为她按摩,增加她的抵抗力。还不时地推着轮椅,带张胜兰到公园,到一些名胜游览地散心。
张胜兰又可以回到社会,回到人们的视线中。而她和闫志国的事迹,也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关注。人们将淳朴的爱,和关心送给了张胜兰。
张胜兰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份温暖。
为此她用深情的告白,表达了内心诚挚的谢意:“我能活到今天,离不开周围人的帮助,离不开志国的爱。没有他这个精神支柱,我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
2014年,张胜兰被查出了结肠癌。
这种雪上加霜的打击,让本以对生活恢复了信心的张胜兰,又一次陷入了命运的深渊。
面对被病痛折磨的妻子,闫志国内心也是充满了疼痛和压力。
但是他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对于重振张胜兰好好活下去的信心,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
他将担心和压力,都掩藏在内心深处,每天面对张胜兰,除了一副轻松的态度,就是一丝不苟地认真护理。
见张胜兰闷闷不乐,他把几年来,精心为她置办的“幼儿园”,一个装满形态各异洋娃娃的柜子,推到她面前:“我去给你做好吃的,你好好哄咱们的孩子哈。如果哪个不听话了,你也别生气,告诉我,看我收拾她们。”
看着已经雪染双鬓的丈夫,犹如一个顽皮少年的神态,张胜兰的心充满了感激,也增添了抵抗病魔的底气。
2017年10月的一天,生命的源泉逐渐枯竭的张胜兰,终于从多日的昏睡中,醒了过来。她转动着头,似乎在寻找什么。
闫志国见状,急忙走到她的床前,抚摸着她的额头。
张胜兰看着丈夫:“我刚才做了一个梦,梦见咱们俩坐在花园里,一人捧着一杯冰可乐。唉,那冰块含在嘴里真是舒服啊!你给我吃一块冰吧,哪怕一点点也好。”
由于疾病的限制,医生禁止张胜兰吃凉的东西,尤其是冰块。看着妻子那种渴望的眼神,闫志国实在无法拒绝妻子。他转身到冰箱里,选了一块小指甲大小的冰块,放进妻子干裂的唇间。
张胜兰的脸上,立刻现出一丝满足的神情,将冰块含在嘴里,慢慢吸吮着。冰块在一点点融化,张胜兰的生命,也慢慢走到了尽头。大概是怕丈夫惦记她,所以张胜兰的神情一直是安详,并且带着一丝笑意。
闫志国害怕的一天终于来了,几天之后,张胜兰走了。
他默默地为爱妻做了最后的护理,认真帮她梳洗打扮整齐,之后为她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军装。
闫志国终于为妻子,完成了最后的愿望。
他望着一身戎装的妻子,立正站好,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我挚爱的妻子,安心去吧,记得等着我。”
. END .
【文|枫韵】
【编辑|丹尼尔李 】
【排版 | 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