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善:20岁劳改,55岁创业成为摩托大王,82岁破产交棒长孙女


经历20年的劳改生活后,55岁的尹明善,决定放手一搏,带领9个人和20万原始资金开始进军摩托行业。
起初,四处碰壁。
但尹明善并不甘心,要做就做大的:他要打造属于中国的摩托发动机。
事实证明,他的方向和努力都是对的,一跃成为了摩托行业的龙头老大。
只是,等他再次进军汽车领域的时候,结果却是大跌眼镜,这是为何?


1938年,尹明善出生于重庆涪陵乡下的一个小地主家。
解放后,年仅12岁的尹明善和50岁的老母亲因为地主家庭原因,只能搬到荒山顶上的一间茅草屋生活,那里只有一块薄地,几个锅碗,生存非常艰难。
而当时的尹明善还比较瘦弱,不能依靠体力种田出粮。
无奈之下,他决定“做生意”,靠智力来养家糊口。
于是,尹明善开始思考要卖什么。思来想去,他最后将目标锁定在针线上。那是因为针线是每个家庭必备的物品,而且体积小巧,也方便他携带卖货。

说干就干,他向好心人借了五角钱,步行到城里批发针线,再回到乡下沿着村庄叫卖。
这时,他还遇上了一个卖鸡蛋的年轻人,先在村里收鸡蛋,然后拿到城里去卖。
于是,尹明善便与这个年轻人商量:“要不我们一起干吧,把赚的钱放在一起,我们就能多买点鸡蛋和针线,这样也能赚得更多,怎么样?”

听到这,这个年轻人也是眼前一亮:“这个方法不错,没想到你年纪小,脑子倒还挺灵活的嘛!”
渐渐地,除去每天必要的生活开支之外,一年下来,尹明善就赚了十几块钱。
这些钱,尹明善就将它们存下来,作为“流动资金”。
当然,除了赚钱之外,尹明善也没有落下功课,反而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重庆一中学习。
一入学,尹明善就成为了班里出类拔萃的学生。
上课没多久,他就能将整本地理课本倒背出来,高一上学期已经学完整个高中的数学题,下学期又自修了大学数学的内容,到了高二,他继续马不停蹄地钻研中国数学界的顶尖难题。
与此同时,尹明善在其他方面也不断精进,中学时就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还会谱曲,又擅长体育,更在18岁的时候成为重庆一中的女子篮球教练。
学生时期的尹明善不仅学习成绩好,更在不经意间展露了经商的天赋。
就在大家都以为尹明善未来可期的时候,殊不知他将会经历一场劫难。

1958年,尹明善读到了高三的时候,因被揭发“有右派言论”而被踢出学校。
三年后,又因为“反革命”,尹明善被发配到塑料厂进行劳改。
之后的尹明善经历了20多年灰暗的日子,朋友反目、恋人断交,生活看不到一点希望。
很多人都对他敬而远之,尹明善就干脆埋头在书本中,甚至养成了每天学习的习惯。
1979年,命运终于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尹明善的政治问题彻底平反,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了。
听闻这个消息,尹明善暗自高兴:一切都还来得及,我才41岁,未来还有希望。
带着这样的期待,尹明善成功应聘成为重庆出版社的一名编辑。
两年之后,凭借出色的表现他又帮助重庆外办下属一个涉外公司转亏为盈。
但是,他并未停留很久,在1985年底正式下海,创办“重庆职业教育书社”,成为重庆市最早的民营二渠道书商。
半年之后,他编辑发行的第一套书《中学生一角钱丛书》总发行量竟突破了千万册大关。
与此同时,书商尹明善也一炮而红。

正当大家都以为尹明善会继续顺风顺水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退出书刊发行行业。
大家纷纷劝阻:“很多人都在羡慕你,为何还要关门?”
尹明善淡然地说:“现在这个行业还不错,但是未来不一定。而且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未来发展的空间不大。”
说罢,尹明善就继续寻找新的商机去了。
之后的他,也做过香烟生意,但是没过多久就选择了退出。
因为在他看来,虽然利润丰厚,但是“黑社会”的感觉并不符合他的原则。
兜兜转转,尹明善还没找到能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事业。
但是他并不曾放弃,仍在继续寻找。
即使身处困境,他依旧不忘记学习,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他而言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有心,一定会降落在他的头上。

20世纪90年代的山城重庆以摩托车闻名,行业老大“嘉陵”和老二“建设”都齐聚于此,因而,也带动了一大批生产销售摩托车及配件的民营企业,人称“摩托帮”。
不过,大家都没有想过要撼动这两只大老虎。
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与之抗衡,最后的结果并不会如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摩托帮”朋友向尹明善吐槽:“我每个月都需要几百台发动机,但是要到河南去买,价格很高,但质量很差。”
尹明善说:“为何不问嘉陵和建设买呢?”
朋友无奈地说:“他们就是不肯卖呀,哎,太难了。”
尹明善沉默不语,但是这个时候,他探寻到了一丝商机。
他觉得这就是自己要找的灵感,于是他仔细研究了当时摩托行业的状况,并评估了风险与收益。
一切准备就绪后,55岁的尹明善决定放手一搏,进军摩托车行业。他投入了20万元,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1992年,他注册成立了“宏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在租来的不足四十平米的生产场地上,告诉9个工作人员:“我们的目标是造出全中国没有的发动机,加油!”
刚创业阶段,没有资源人脉,也没有品牌优势,对于刚刚起步的团队来说,可谓非常艰难。
但是,尹明善并未服输。他一直在苦心研究方法,准备在夹缝中杀出一条生路。
这一次,他没有和其他小企业一样,只做边角料的生意,而是直指摩托车的心脏——发动机的生产。
当时市场上,发动机一直是瓶颈状态,国内也只有50毫升和70毫升两种型号,其余的还要从日本进口。如果能造出属于自己公司的发动机,那未来定会无可限量。
于是,尹明善与团队商量后,决定把建设集团维修部的发动机配件先买过来,再由自己装配为发动机卖出去,成本只有1400元,但是卖价也高达1998元。
这一条路在当时的重庆市场上还无人敢走,但是尹明善不仅走了,还走得越来越大胆。
紧接着,他又开始了悄悄采购摩托零配件的“游击战”:今天去买10个零件,明天再去买生下的10个零件,慢慢地配齐。

没想到,一经组装好的一台台高质量的摩托车发动机竟然供不应求,最火爆的时候,订货商还得提前几个月来付定金,这也让55岁才入行的“新秀”尹明善迅速成为了摩托行业里的强人。
大家都在不断恭喜尹明善的时候,他依旧坚持要开发出关键的零件。
于是,他带领团队花了四个月时间终于研究出了几个关键的零件。
也是这个时候,尹明善终于可以骄傲地说一句:我造出中国的发动机了。
在2001年,尹明善的重庆力帆集团公司以骄人的业绩一跃成为重庆摩托行业的龙头老大。

回顾这一次创业,尹明善在55岁的时候仍充满激情,抓住机遇,凭借独到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最终将力帆摩托打响名号。
可当摩托时代开始落幕,尹明善面对汽车时代的到来,他又会有新的动作吗?

2002年,力帆集团花了6000多万元收购了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力帆”汽车品牌也由此诞生。
只是,2004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按照这个政策,力帆集团必须在三年内实现累计20亿元以上的投资,5亿以上的研发投入,同时还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机构。
这一下就把力帆集团难住了,接踵而来的问题一下子也变得多了:钱、技术还有牌照等等。直到2005年,力帆集团才拿到了生产汽车的批文。
一年后,在大家的期待下,力帆520轿车终于全球同步上市,配置高,价格便宜,性价比也很高,尹明善更是带头开这辆车。

只是,一年下来,销售仅1万多台,这和预期的产量差距非常大。
为此,力帆集团开始借鉴其他国产车型,先后退出了力帆320、力帆620、力帆X80,但是每一次的新品都会引起抄袭质疑。
许多人开始说:“力帆系列都是山寨车吗?只靠模仿别人的车型?”
无独有偶,不仅外观模仿遭人质疑,许多质量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
即使是后来推出的新能源汽车,销售也开始持续下滑。
直到2016年10月,力帆股份自曝骗保,2015年间生产的2300多辆汽车不符合新能源汽车申报条件,但申报补助资金高达1.14亿元。
这个消息一出,力帆汽车销量跌入谷底,而力帆集团也陷入了困境,接下去的三年连续亏损,汽车滞销。
这时,大家都在期待尹明善重新带领力帆集团走出困境。
没想到,又有一则消息再次打破了大家的信心。
原来,尹明善及其家庭成员被立案调查,虽然与力帆集团经营无关,但是这样的丑闻直接让力帆集团一字跌停。
最终在2020年,力帆集团走到了司法重整的地步。
看着一手创建的集团深陷泥沼,三年前曾宣布退休的尹明善只得“出山”,将力帆汽车交付给了自己的长孙女尹安妮。
幸运的是,力帆集团并未完全彻底败落,大家也都猜想在尹安妮的带领下,会不会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力帆集团的现状让大家唏嘘不已,也让大家不免疑惑,为何尹明善在摩托行业能脱颖而出,但在汽车领域却节节败退?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力帆汽车的困境还是因为没有核心竞争力,盲目跟风效果并不理想。
当初,力帆摩托的崛起正是因为他们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动机,有核心技术在手,那样的产品才更有竞争力。
从摩托车大王,到造车梦想破碎,尹明善几经沉浮,最终选择将接力棒交给年轻人。
或许,他已经不复当年的激情;或许,他相信年轻一代会给力帆集团注入新鲜的血液。

不管是何种原因,力帆集团的未来依旧值得期待。
来源:《大多数富人都喜欢创业》
-END-
作者:尤宝编辑:老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