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17日下午三点多,四川省筠连县政府领导和几名警察,在县医院急救室门口来回渡步,表情严肃而焦急。
其中一个县领导说:“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这位英雄,不能有半点闪失,否则怎么向筠连县人民交代?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
这个被称为“英雄”的人,就是徐洪刚。
那天他一人勇斗4名歹徒,身中14刀,肠子都流出来了。当时县领导找来了县里所有的专家,就是为了把他从死神手里夺回来。
也许是好人有好报,22岁的徐洪刚,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抢救,终于转危为安。
听到这个消息,在场的领导和警察都长吁了一口气。
徐洪刚当年以一己之力,确保了全车人的安全,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如今,28年多过去了,徐洪刚在做什么?过得怎样呢?
当兵入伍,立志保家卫国
1971年,徐洪刚出生于云南省彝良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是一个比较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却流传着许多英雄保家卫国的故事。
徐洪刚从小听父亲讲述英雄的故事,包括贺龙元帅曾经率领二六军团,在这里三进三出踏上战场,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
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跟心中的那些英雄们一样,当兵入伍,保家卫国。
1990年冬季,徐洪刚的家乡开始征兵。19岁的他向父亲提出了参军的愿望,父亲非常支持。当年12月,他光荣地成为了济南军区某红军团通讯连战士。
临走前,父亲看着儿子稚气未脱的脸,拍拍他的肩膀说:“在部队好好干,不能给家乡的人民丢脸,放假就抽时间回家看看,我们会想你的。”
听到父亲的话,年轻的徐洪刚用力地点点头:“爸妈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干!”
他说到做到。当年他渴望成为一名侦察兵,但是被分配到通讯连后,依然刻苦训练。那些年已经没有了边疆战事,年轻的徐洪刚就把一腔热血挥洒在部队的训练场上。
他每天勤学苦练,专心致志地完成一组又一组高强度的训练。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和力求完美的个性,使他成为了一名“全栈式”士兵,很快便在新兵连脱颖而出。
付出终会有回报。在参加团队组织的比武大赛中,徐洪刚不仅斩获了金牌,还荣获了“全优学员”、“硬骨头战士”等荣誉称号,不久被提拔为班长。
当了班长之后,徐洪刚更是以身作则。经常在节假日和休息日抢着上岗,还用学过的按摩针灸技术,为战友们缓解病痛。
因各方面表现优异,徐洪刚在1993年7月光荣地入了党,成为了全连战士的楷模。
只有初中学历的徐洪刚,原本只想在部队当三年兵,就转业回去建设家乡。可他没想到,三年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他永远地留在了军营。
1993年8月,徐洪刚利用探亲假,回到云南家乡看望父母。
看到儿子这么争气,徐洪刚的父母都很高兴,两人开心地为儿子张罗了一大桌的好菜好饭。那个夏天,徐洪刚跟家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8月17日,探亲假结束了,徐洪刚坐上了大巴车,启程返回部队。
那天天气炎热,加上旅途劳累,在途经四川省筠连县时,徐洪刚在车上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可是,在半梦半醒之间,他似乎听到了一阵阵争吵声。
一个男声传来:“小妹,你长得好乖哦!手上的表也不错,取下来给我!”
“这是我的表,凭什么给你?”一个女声回敬道。
听到这里,徐洪刚一下子就醒了,并隐隐感到有些不对劲,难道碰到了劫匪?
徐洪刚扭头看去,只见两个打扮得流里流气的男人,手握尖刀,站在在一对年轻夫妇旁,似乎在索要财物。
“不给?不给老子就扒你的衣服。”其中一个劫匪脸上闪过一丝淫笑,开始对女人动手动脚,甚至开始扒女人身上的外套。
“你们干什么?!”身边的丈夫看到妻子受到了侮辱,忍不住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但是他还来不及反抗,就被一个劫匪用刀威逼着坐了回去。
看到女人不肯就范,两名劫匪一起把女人架着,把她的头死死摁在窗口,然后威胁她说:“不给就把你推下去!”
“住手!容不得你们胡来!”看到人民的财产受到威胁,徐洪刚一个健步冲到劫匪面前,大声呵斥道。
“哟!还有个出头的!”劫匪没想到午后的车里这么安静,居然还有人敢站出来多管闲事。
徐洪刚也没想到,这一天,他因“多管闲事”而身负重伤,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更没想到,这一天,成为了他一生命运的转折点。
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命运被改写
看到徐洪刚是一个人,劫匪顿时有了底气,他抬起手臂“啪啪”打了徐洪刚两个耳光,并大声喊道:“让你多管闲事!”
徐洪刚哪里受过如此屈辱,他很想把在部队学到的本领施展出来,给歹徒一点颜色瞧瞧。
但是转念又想,车里的空间如此狭小,如果真的打起来,难免伤及无辜。他只好停止了向前的脚步,懊恼地回到了座位上。
劫匪看到徐洪刚没有反抗,暗暗骂了一句“怂包”,然后就把那个女人再次驾起,这次更是直接把她的半截身躯驾到了窗外。
“不能再沉默了”,徐洪刚心想。然后他从座位上站起来,一脚踢飞了一名歹徒,又一记重拳狠狠打在另一名歹徒胸口上,两名歹徒顿时捂着痛处哀嚎不止……
正当徐洪刚以为制服了歹徒,准备回到座位上时,突然后面又冲出来两名劫匪的同伙,他们一人抱住徐洪刚的腿,一人死死卡住他的脖子,把他摔倒在地上。
那名被徐洪刚打倒在地的劫匪,此时也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他一边叫嚣着“让你多管闲事”,一边怒气冲冲地用尖刀刺向徐洪刚的胸口和腹部,一刀、两刀、三刀……
鲜血顿时染红了徐洪刚的迷彩服,也染红了座椅、地板……
看到歹徒如此穷凶极恶,徐洪刚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跟他们拼了!”
可惜他一人手无寸铁,面对的却是四个手握凶器的歹徒,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不好了,动刀子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司机急忙在路边刹住车,让乘客们赶紧下去。
几分钟后,车内的乘客都下了车,包括那对被欺负的夫妻,也匆匆离去了。
看到徐洪刚身上的血和露出体外的肠子,还有车上满地的血污,车里的四名劫匪才猛然惊醒。
他们原本只想抢劫,不曾想竟犯下了如此恶劣的罪行。于是扒着车窗跳了下去,向前方疯狂逃窜。
“不能让他们跑了!”徐洪刚奇迹般的从地上爬起来,他用背心兜住露在腹部外面50多厘米的肠子,下车一口气追了50多米……
当他边喊边追时,只感觉大脑一片空白,一头栽倒在路旁……
当徐洪刚醒来时,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原来是一个路过的小车司机,把他送进了医院。医生连续抢救了四个多小时,才把他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医护人员告诉他,他身中14刀,其中8刀刺在胸口,最靠近心脏的一刀深达8厘米,有一刀已经伤及肺部。幸亏他年轻,身体底子好,否则就没命了。
后来徐洪刚又连续做了三次大手术,才保住了性命。
徐洪刚还在医院安心养伤时,他勇斗歹徒的事迹早已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了当地的头条新闻。大家都想知道这个见义勇为的英雄,到底是何许人也。
那些天,来看望徐洪刚的人,踏破了医院的门槛。
不仅县领导多次来探望,还专门拨款5万元,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救治这个见义勇为的人民英雄。当地群众也自发组织来看望这个奋不顾身保住人民财产的英雄,甚至还有女青年主动留下来照顾他,希望以身相许。
来看望他的无论是老人、孩子,还是教师、警察,甚至包括聋哑人、乞丐,都满含敬意地给他鞠躬后才离开。
一个星期后,四名歹徒全部被公安局抓获,其中主犯被判处死刑,其他三人也被重判。
1994年春节前后,包括央视在内地的各大媒体,对徐洪刚的英雄事迹进行了广为宣传和连续报道。
徐洪刚跟当时的几位英雄一起,受到了当时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因此荣获了“见义勇为青年英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和“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光荣称号。
徐洪刚舍己救人、勇斗歹徒的壮举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举国上下掀起了一阵学英雄、爱英雄的高潮。
那段时间,徐洪刚不仅获得了各种荣誉,还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段恋情,他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回到部队的徐洪刚,再也不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士兵,他成了全民英雄。
他被提拔为排长,还到全国各地去做报告,他的英雄事迹在九十年代可谓家喻户晓。但是他没有居功自傲,反而对自己的要求愈发严格。
他知道,人民需要英雄,时代呼唤英雄。
他曾谦虚地说,“即使当时没有徐洪刚,也有张洪刚、李洪刚。所以我要在一言一行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才能符合人们心目中对这个英雄的期待。”
他还说,“徐洪刚也要学习徐洪刚”。
也许是英雄更受女人青睐吧,那段时间,追求徐洪刚的女性很多。他在收获事业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徐洪刚跟妻子是因电梯结缘。1994年,他受邀在北京作报告时,碰到了年轻漂亮的电梯管理员刘晓莉。两人在初见的一刹那,便产生了化学反应。
经过三年多的异地恋,两人终于修成正果,走向了婚礼的殿堂。
婚后的刘晓莉辞掉工作,主动来到了徐洪刚所在的部队。夫妻俩互相支持,彼此成长,刘晓莉后来成为了市广播电视报社的一名记者。
有了温暖、幸福的港湾,徐洪刚期待事业能更上一层楼。
身体修养好之后,徐洪刚参加了军校的考试,并如愿录取。跨入了南京政治学院的大门,他如饥似渴的学习文化知识。那几年,他不仅变得更加成熟稳重,而且学到了一身本领。
从军校毕业后,徐洪刚没有选择退役,而是去了西藏的昌都军分区,并先后被提拔为政治指导员、团保卫股干事,团副政委、政治部副主任等。
曾经“红”遍全国的英雄徐洪刚,从来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直以平常心对待工作和生活。他曾写下这样的文字:
“我是一个战士,在战士中间仍然和战士嬉戏打闹,根本不端英雄的架子。我是一个军人,仍然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因为我本平凡。”
1998年8月,长江发生了特大洪水,徐洪刚所在的部队也接到抗洪抢险的命令。组织上考虑到徐洪刚的身体状况,没有让他上前线,而是安排他留守后方,做好后勤工作。
徐洪刚知道这个决定后,立马找团领导沟通。他恳请领导让自己跟战士们一起上前线,一起参加抗洪抢险。
他说:“社会给了我莫大的关爱,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必须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和服务人民。”
听到徐洪刚真诚的话语,团领导批准了他的要求,并告诫他要注意身体。
8月21日,徐洪刚跟战士们一起在荆江大堤扛沙袋、堵漏洞,辛勤工作了十几个小时。
当晚风雨交加,洪水漫堤,大堤出现了特大险情。如果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
险情就是命令。在这个危急关头,徐洪刚主动请缨,担任营突击队队长。那些天,他与80余名突击队员一起,带头扛着50公斤重的沙袋,来回奔跑在深至膝盖的淤泥里。
他每天忘我的工作,根本顾不得自己的身体。连续奋战36个小时后,他终于累倒了……
当徐洪刚被大家扶到路边休息时,有人看见他背上有一条格外醒目的“大蜈蚣”,就好奇地问他:“你这伤是咋回事?”还有人小声嘀咕:“这人有点像徐洪刚。”
这时,一位战士告诉大家,他就是徐洪刚。
没多久,徐洪刚来洪湖抢险的事情就在当地传遍了。许多人都聚拢来,想一睹英雄的风采 。临走前,徐洪刚还向灾区人民捐了身上仅有的6000元钱。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时任济南军区某红军团副政委的徐洪刚,再次主动请缨上前线。
他跟团政委说:“15年前,是四川人民给了我重生的机会,现在他们有了苦难,我必须冲在前面,安排我去第一梯队吧!”
临走之前,他还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去灾区了,别为我担心,如果我留在那里了,那是我一生的荣耀。
次日一早,徐洪刚就带领200名铁军勇士,作为第一梯队奔赴灾区。
为了早到一分钟,多救一个人,他安排每辆车由两名司机轮班交替驾驶。为节约做饭时间,他们每天在车上吃干粮充饥。1200公里的路程,他们仅用了26小时就到达目的地。
那些天,徐洪刚带领勇士们两次穿越死亡谷,为受困群众送去了上万斤救灾粮、药品数十箱。他们还搭建帐篷500多顶,搬运物资50多吨,解决了灾民的燃眉之急。
指挥部的领导听说了他们的事迹后,夸赞他们:铁军名不虚传!
从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到抗震救灾百名模范,徐洪刚是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他再次以公而忘私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书写了保家卫国的大爱传奇。
不忘初心,彰显英雄本色
如果说勇斗歹徒的徐洪刚令人尊敬,那么文武双全、铁汉柔情的徐洪刚更加令人钦佩。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勤奋好学的徐洪刚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还创作了不少书画作品。2001年,徐洪刚出版了诗集《生命礼赞》;2003年,又出版了《徐洪刚散文集》。
徐洪刚曾在诗歌《边关月》中写道:
数着星星/踏着寒露/寒风料峭中上哨/一轮明月古今照/明月照的是孤独/明月照的是相思/明月照的是牵挂/月上枝头/心事在心头……
一岁又一岁/一年又一年/不变的是山河依旧/沧桑浪漫的是/穿越岁月/战士如雕塑/把国门守护……
徐洪刚不仅能文能武,还用自己的书画作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014年,洛阳市有一个叫王社功的妻子,因患强制性脊柱炎,花了11万元治疗费。
第二年,小王又突发白血病,本来就不富裕的家里更是雪上加霜、不堪重负。
医生建议做小王做干细胞移植,但是做这个移植手术需要十几万元。王社功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他找不到可以借钱的人,说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
王社功早听说过徐洪刚的大名,就辗转找到了他,希望他可以在部队推销牙刷,帮助筹集10万元。
可是徐洪刚却拒绝了这个请求。原来,徐洪刚算了一笔账,筹集10万元,就要卖10万把牙刷,这个做法太不现实了。
但是,徐洪刚一直把这件事记在心上,他在想如何才能帮助这对夫妇渡过难关。
当年6月28日,徐洪刚集结了自己的部分书画作品,在妻子和战友的帮助下,举行了一场义卖活动。
当徐洪刚把义卖所得的12万元,交到王社功夫妇手里时,两人拉着徐洪刚的手,眼含热泪,感动地说不出话来……
王社功的妻子说:“多亏了这笔善款,我丈夫能够及时住院治疗,医生说他的病已经没有生命危险。”
这次做的好事,徐洪刚没有像20多年前那样,成为公众的关注焦点,但是他毫不在乎,因为在大山深处,还有许多需要他帮助的人,还有许多令他念念不忘的牵挂。
徐洪刚在河南当军代表时,曾经去过嵩县的山村。看到那里的人们祖祖辈辈生存在在贫瘠的土地上,许多人家徒四壁,生活艰难,一顿饭经常就是一个窝窝头和一碗汤。
他放不下那里的人们,最放不下的是嵩县的失学儿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可以获得走进校园学习的机会。
在他的倡议下,“一加一公益活动”开展起来,首批28名失学儿童得到救助。
他还在嵩县的秋盘小学创办了“心灵百度公益图书室”,让更多的孩子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大千世界。
看到徐洪刚的爱心和义举,他的战友们和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主动加入,嵩县成为了他公益助学的一个起跑线。
徐洪刚接受采访时曾说:“希望可以把这个一加一公益活动发展下去,从洛阳出发,能建多少建多少,力争建到全国去。”
不忘初心,牢记共产党员和军人的使命,始终是徐洪刚一生的信念。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徐洪刚还经常利用节假日时间,深入基层走访调研,体察生活了解民情,为军区、为民生建设提出许多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原某红军师通信班班长刘中强曾说:“徐洪刚就是习主席讲的四有军人,不但有血性,还有灵魂、有道德、有品质。20年来,他从未改变,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有一根弦我们紧绷着,有一种责任我们肩扛着,有一片风浪我们紧盯着,有一声号令我们等待着……” 徐洪刚走上团级领导岗位时,经常唱起这首歌,歌词的内涵就是徐洪刚一生的写照。
2018年10月,47岁的徐洪刚调任西藏军区,戍守边关。妻子担心他的身体能否适应高原气候,但是她知道丈夫的性格,就默默地帮他收拾好行李,嘱咐他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刚到西藏那会儿,徐洪刚因不适应高原气候经常头痛、失眠。但是,他一点儿也不在意,反而乐在其中。他说:“作为一名军人,没有当过边防兵,也是一种遗憾,现在我算是补课了。”
其实,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正是因为有徐洪刚这样的铁血英雄,我们的生活才能这样和平安宁,我们的国家才能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久前,徐洪刚发现,在一次日常报告中,对于已经说过几百遍的英雄事迹,如今的自己却讲不出来了。
原来,他早已放下了英雄的包袱,远离了掌声,远离了光环,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着自己的热血和余生。
在祖国的边防,在广袤的旷野,徐洪刚又一次实现了新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他将继续撰写新的故事,继续书写新的荣耀。
. END .
【文|伊人】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