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山大学海洋学院的一名女大学生忐忑地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发了一封邮件,表示希望能够进入他的实验室学习,并成为科研团队的一员。
可是,经过漫长的等待,邮件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乐观的她觉得没有收到回信,就代表着没有被拒绝,于是又发了第二封。
又经过了一次漫长的等待,邮箱还是依然没有任何回信,就在她觉得不会有结果时,她突然接到了施一公本人打来的电话。
更让人意外的是,她不仅获得了进入实验室学习的机会,还得到了施一公的认可。
3年后,她成功入选未来女科学家计划;5年后,她获得了年度青年科学家奖;6年后,她入选福布斯精英榜。
她的研究成果为生物学界解决了世界难题,她被国际多家权威媒体相继报道,她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获得了众人的称赞。
她就是万蕊雪,一个没有出国深造过,土生土长的90后中国女科学家!
1990年,万蕊雪出生在我国华北地区,她从小就跟外婆生活在一起。
不幸的是,外婆患有糖尿病,长年被疾病折磨。一次,外婆甚至晕倒在家中,还好发现得及时,才逃过一劫。
当时还年幼的万蕊雪还不懂疾病的可怕,只是每次在外婆难受的时候,就紧紧地抱着外婆,希望可以以此来减轻外婆的痛苦。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经历,让万蕊雪的脑海里萌生了一种想法:
成为一名医生,帮助外婆和所有被疾病折磨的人脱离痛苦。
于是,她励志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上初中后,万蕊雪第一次接触到生物学科,本就对医学很感兴趣的她,开始疯狂研究生物学知识。
她不仅课上认真听讲,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跑到图书馆、书店等地阅读生物方面的书籍。
对她来说,对于生物知识的钻研已经不仅仅是爱好了,更是她梦寐以求的事业。
遗憾的是,高考结束后,万蕊雪阴差阳错考入了中山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与自己心爱的医学院失之交臂。
刚入学时,万蕊雪觉得现实跟理想相差太大,堕落了一段时间。
庆幸的是,很快她就意识到不能就这样放弃,既然现在的专业与自己的梦想不同,那就两个专业都学。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想要把一个专业学好已经是相当吃力了,更别说还要抽出时间来研究另一门完全不同的学科。
但万蕊雪做到了。
她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后,每天穿梭于教室和图书馆之间,把所有课余时间都拿来学习医学知识,为将来的医学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为了让自己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大学期间,她也积极参加班级和社团的职位竞选。
虽然常常以落选而告终,但她总结经验,继续尝试,后来她不仅成功入选,还凭借优秀的管理能力,获得了优秀干部的荣誉称号。
然而,美好的大学时光就这样匆匆结束了,万蕊雪也面临了人生的重大选择。
毕业时,她获得了本专业的保研资格,但她依然放不下自己心中的医学梦。
一个是触手可及的升学机会,另一个是自己梦寐以求但不一定能实现的梦想,哪一条路更适合呢?
同学们都在享受大学最后的欢愉时光,万蕊却在宿舍思考未来,愁容满面,不知所措。
朋友的一席话点醒了她。
万蕊雪对医学的热爱,以及她为此付出的努力,朋友全都看在眼里。
她告诉万蕊雪:“成为医生不如去做医学研究,施一公是生物界顶级专家,如果能够进入他的团队继续深造,那将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万蕊雪听说过施一公,他曾是清华大学的副校长,数年来他一直奋斗在科研前线,为整个世界解决了无数科研难题。
不仅如此,他还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科研人才,为我国生物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此,如果能够进入施一公的研究团队,那专业能力和学识将会是质的飞跃。
可是,跨专业求学哪有那么容易,不管你在大学期间有多么的优秀,获得了多少的荣誉,施一公的团队不可能对一个专业不对口的学生发出邀请。
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万蕊雪最终还是决定给施一公的实验室写一封毛遂自荐的邮件。
在邮件中,她明确表达了自己对施教授的尊敬和她对于医学研究的向往,还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大学期间获得的荣誉,最后还表明了自己跨专业学习的决心。
可是,时间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万蕊雪一次又一次地打开电脑,始终没有收到回信。
不放弃是万蕊雪的底色。
仅仅失落片刻后,她便重振旗鼓,心想:
没有收到回信,说明并没有被拒绝,还是应该再尝试一次,万一他们刚好也在考虑当中,如果再次看到自己的诚意和决心,也许就会赶紧回复。
于是,万蕊雪再次打开电脑,重新写了一封邮件,而这次的邮件她表述得更加详细,把自己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医学知识的经历也介绍了一遍,并坚定表达了自己对于生物学研究的热爱和信心。
可这一次,又是一样,经过漫长的等待后,依然没有收到任何回信。
就在万蕊雪觉得是自己异想天开时,她突然接到了施教授本人打来的电话。
她激动到语无伦次,电话那头的施教授表明了自己对于万蕊雪的欣赏,并欢迎她来到实验室学习。
万蕊雪受宠若惊,感觉就像做梦一样,不仅获得了进入实验室学习的机会,而且还得到了施教授的认可。
就这样,万蕊雪成功成为了施一公团队的一员,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此时信心满满的她,还不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想要实现梦想仅靠一腔热血是不够的。
进入实验室后,万蕊雪发现自己在大学期间所获得的成绩,在这里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身边的同事都是来自各大高校的精英,自己大学期间自学的那些知识,和累积下来的经验根本就无法跟他们对比。
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向万蕊雪袭来,她暗自发誓,一定不能拖团队的后腿,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于是,为了加快自己的进步速度,每天24小时,万蕊雪有14个小时都待在实验室里。
工作时,她只给自己5分钟的时间喝水休息,其余时间她都是在实验、学习中。
万蕊雪的努力,同事们都看在眼里,只要他们一有时间,就会主动辅导万蕊雪,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施教授会亲自教导。
在老师和同事们的帮助下,万蕊雪很快就把自己落下的专业知识补了回来,正式成为团队的专业人员,开始了专业的科学研究。
随后,万蕊雪开始了对剪接体结构与分子机理的研究。如果能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那对于许多病症的治疗将会有非常大的价值。
可这个研究项目,此前的多年没有被任何国家所攻克。在当时,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成功的难题,所以它的研究难度可想而知。
很长一段时间,万蕊雪一无所获。
本来心里就非常焦急,项目的带头组长却要出国深造了,一下子,课题任务全落在万蕊雪和另一个同事身上。
万蕊雪深知攻克这个难题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
为了赶上研究进度,她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试验,有时还会请教其他技术人员,以此来弥补自己实验中的不足。
凭着勇往直前的冲劲,万蕊雪终于提炼到了最适合提取剪接体的单细胞克隆酵母,这一重大突破让整个团队信心满满。
但是研究还需要借鉴大量的实验数据,他们只能24小时不间断地实验,并且需要每隔几分钟就记录一次实验数据。
因此团队成员需要轮班工作,万蕊雪主动承担起了最难熬的夜间值班任务。
正常人的作息时间一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半夜工作有多难熬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为了不让实验数据出差错,阴冷的大冬天,万蕊雪却拼命地喝着冷水,好让自己始终保持精神抖擞。
终于,在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2015年,她们把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瞬间在生物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一个让无数科研专家感到困扰的难题,就这样被我国一群年轻人突破了,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
各地专家纷纷投来赞赏的目光,万蕊雪也凭借此项研究成果获得了无数荣誉。
2016年,万蕊雪成功入选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在整个中国,当时只有五个人入选了这个计划,由此可见,万蕊雪对生物学领域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但是,荣誉并没有让万蕊雪骄傲自满,在短暂的喜悦后,她又投入了接下来的研究中。
而万蕊雪的生活就像开挂了一样,无数荣誉继续接踵而至。
2018年,万蕊雪获得了年度青年科学家奖;2019年,登上了福布斯精英榜,在仅有的几十位30岁以下的世界精英中,万蕊雪成功占据了一席之地。
从此之后,万蕊雪的名字出现在各大科学、生物杂志上,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这位年轻有为的女科学家。
万蕊雪很开心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也为自己能够为生物学领域做出贡献而自豪。
但科研之路没有尽头,一个课题的结束意味着新的课题即将到来。
她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止步于当前,对于未来,她已做好计划,将保持永不放弃的精神继续攻克更多的科研难题。
鲜花和掌声只是一瞬,唯有坚持和汗水才能让梦想之花结出胜利的果实。
万蕊雪是中国第一个土生土长的女科学家,她的成功,某方面足以说明我国已具备培养高端人才的条件,再也不是非要出国深造了。
虽说条件已经具备,但是成功的机会不是人人都能把握住的。
万蕊雪的经历告诉我们,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学会创造机会并为此而付出努力。
就像当初那样,万蕊雪敢于写邮件给施一公教授,敢于在教授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
而抓住机会后,也敢于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希望像万蕊雪这样的人才会越来越多,也希望国家的科研之路会越走越好!
. END .
【文|Nova】
【编辑| 剩草】
【排版 | 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