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中国人民银行被骗走20万,周总理限10天破案,结果令人意外


1960年,中国人民银行被骗走20万巨款,周总理限10天破案,可限期将至,却仍无进展,谁知,最后竟因一个骗子的惊人举动而成功破案。1960年3月18日下午5点,有一位神秘男子匆匆来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表示自己是国务院的人,来给行长送紧急公函。当时行长外出开会,就由银行计划执行局的王局长处理,只见公函上写着:急需20万元人民币,落款是周总理的亲笔签名。

而且公函末尾还特别交代,务必在7点前送到民族饭店,交给西藏工委的赵全一同志。令王局长疑惑的是,按正常流程,国务院用钱都是通过财政部来提款,这次怎么是派人来提款呢?就在王局长疑惑之时,自称是总理办公室的人来电,让王局长抓紧办理款项事宜。正是这通电话彻底打消了王局长的疑虑,因为他的办公室电话只有国家机关人员才知道,于是,王局长立刻命人到金库提现金,清点完毕后,迅速派人赶往民族饭店。确认过赵全一的身份后,银行人员才放心地将20万现金交给他,收好他提供的收条和介绍信后,就离开了民族饭店。

第二天一大早,王局长就致电给总理办公室,请示这笔钱该怎么落账。可让王局长万万想不到的是,总理办公室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也没有让人民银行拨款这回事。这对王局长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这表明有人伪造周总理的签名,从银行骗走了20万巨款。周总理得知后,非常生气,立即说道:“马上把杨奇清同志找来,让他10天内必须破案!”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接到通知后,迅速成立破案小组,安排小组人员兵分三路。第一路人员进驻中国人民总行,向银行工作人员确认骗子的体貌特征;第二路人员则进驻民族饭店,查找“赵全一”的行踪。这一查,让所有人都感觉不可思议,这个送假公函的男子和所谓的“赵全一”竟是同一个人,可光知道骗子的体貌特征,真的很难找到人。无奈之下,杨奇清只好发动人民群众一起破案,此时的北京城,出现了“人人当警察,争抓赵全一”的奇特景象,但过了4天,关于赵全一的踪迹,还是毫无消息。

就在大家心急如焚之时,第三路的技术人员终于有了重大发现。他们发现,收条上的“币”字写法是上边一个“人”字,下边一个“巾”字,这正是当时会计部门人员的特殊写法。紧接着,还发现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骗子伪造公文用的信纸,只见信纸中缝的两条装订竖线之间,还有两道横线。这说明什么呢?由于国家从1956年起,就不再生产这种信纸,市面上也买不到,只有一些国家机关内部还在使用这种信纸。这说明,骗子就隐藏在国家机关内部。经排查,专案组很快将目标锁定在外贸部一个叫王倬的人身上,对他展开秘密调查后,了解到他曾经当过半年的会计,这就和之前的线索都吻合了。

但掌握这些信息后,杨奇清并没有下令抓人,因为还要找到这20万藏在哪里,为不打草惊蛇,他决定暗中监视王倬。观察2天后,侦查组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王倬家的烟囱冒出的烟特别黑,还有一股刺鼻的焦油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琢磨好一会后,侦查组的人员突然一声惊呼:“不好,这家伙不会是在烧钞票吧!”意识到王倬准备销毁罪证,杨奇清立即下令逮捕王倬,可顺利抓到王倬后,面对审讯,他是一问三不知,直接否认自己的诈骗行为。为尽快找到这20万,确定王倬的罪证,杨奇清请来心理专家分析,并再次对王倬家进行搜查。在搜查期间,心理专家不断观察王倬母亲的表情和眼神,注意到他她总往门外的厕所方向看。于是,专家赶紧提醒侦查人员,检查门外的厕所。果不其然,在粪坑边的墙角下挖出一个大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一沓一沓的钞票,共计191000多元,至于剩余的8000多元,早已被王倬母子烧成灰烬。

面对铁证,王倬无法辩驳,才如实招认这起诈骗案是他一人所为。而他之所以这么做,只因母亲从小教育他:“人一定要出人头地,哪怕走点歪门邪道!”因母亲长期的观念灌输,导致王倬的价值观扭曲,这才有了这起惊天诈骗案。1960年7月,王倬因诈骗罪被国家处以死刑。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王倬作为国家外贸部的一名职员,本可享受一个月几十元的工资待遇,拥有一份人人都羡慕的铁饭碗和稳定工资,却还不满足,以至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如果王倬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他的人生会不会拥有另一番景象?参考资料:《经典传奇》惊天大案侦破实录——新中国第一起诈骗案作者:苏悦溪编辑:剩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