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女曹茜的不孝史:她的家庭教育,远比你想象的更糟糕



“曹茜,你的心怎么那么狠啊?”在老伴刘红玉患癌去世后,同样身患癌症的曹肇纲重重地哀叹一声,随即老泪纵横。
他口中的曹茜,是他和老伴的独生女儿,夫妻俩含辛茹苦养大她,背负债务送她出国留学,可她出国后却失联17年,就连母亲去世,也不肯现身。
究竟曹茜和父母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血浓于水的亲情都无法调和她与父母的矛盾?
故事,还得从曹茜的成长经历说起……


1979年,曹茜出生于大连曹家地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她的降生给曹氏夫妇带来无限的喜悦。
夫妻俩寻思着家里条件不太好,加上刘红玉当时已经是高龄产妇,就决定只要一个孩子,俩人打算好好地培养她长大成人。
曹茜刚出生时,身体有些孱弱,父母百般心疼,就算节衣缩食,也要买各种营养品给她补身体。
平时曹茜有什么小毛小病,父母更是着急上头。有一次,曹茜半夜发烧了,父亲急得连鞋子都忘了穿,就背上她就朝卫生院狂奔。
总之一句话,这个女儿,是他们心尖上的肉团团,是掌上明珠。
收获满满关爱的曹茜,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自小就是乖巧贴心孝顺的小棉袄。她经常给父母捶捶背,讲讲故事,逗得夫妻俩乐开怀。
曹茜上学后,父母为了让她安心读书,不让她吃一点生活的苦。他们从不让她干一点家务活,“你只要认真读书就可以了,别的都不用管。”
家里条件不好,他们哪怕自己勒紧裤腰带,在吃穿用度方面也一点都不亏待女儿。孩子上中学住校后,夫妇俩经常提着营养品去慰劳她。
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曹茜也十分争气,从小学到高中,考得都是最好的学校,学习成绩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还连年当班长。
看着女儿捧回一张张的奖状,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们如数家珍地将奖状贴满了整面墙。

乡邻们看到他们家出了一个这么优秀的孩子,都投来艳羡的眼光,令这对朴实的父母心里无比自豪。
一切都朝着曹茜父母期待的方向发展,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因为他们在女儿的人生十字路口上插了一脚,就彻底摧毁了这种美好的亲情关系。

曹茜上高中后,增长了见识,思想也变得独立,她开始对未来有自己的规划了。
此时,她的父母还没有意识到,女儿已经长大,有自己的想法了,在他们眼中,曹茜还是那个乖乖听话的小棉袄。
高三那年,曹茜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填报大学志愿。她一直很想到繁华发达的南方去见识新世面,于是,就自己做主将三个志愿都填了南方的大学。
这一天,她一回到家中,就憋见父亲一脸愤怒的神情,原来父亲已从老师那里得知自己填报志愿的情况。
曹茜耐心地跟父亲解释,谁知他却一脸黑线,“你一个女孩子跑那么远去干什么!在家乡发展不是很好吗?”
按照父亲的意思,她报辽宁师范大学就最合适,不仅离家近,以后还可以当老师,捧铁饭碗。
曹茜也急了,“反正我就是要去南方念大学!”她冲着父亲喊。
“啪” !怒不可支的曹父一时激动,伸手给了女儿一巴掌,打完后,他自己也呆住了,要知道,女儿从小到大,他连大声责骂一次都舍不得啊!
曹茜更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眼泪开始在眼眶打转,她一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回到学校后,也许是为了给父亲一个交代;也许自信自己不会沦落到被第三志愿录取,曹茜还是将第三志愿改成了辽宁师范大学,
可命运偏偏就这么凑巧,她竟然就被辽宁师范大学录取了!
父母得知这一消息,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可曹茜的心,仿佛坠入了冰窖。
曹氏夫妇还不知道,女儿心里已经对他们埋下了怨恨的种子,她恨他们掌控自己的人生,恨他们毁了自己的前途。

曹茜带着无比失落和不甘的心情,踏进了辽宁师范大学的校园。从那一刻起,她就开始自甘堕落。
其实,凭她的知识底子和聪明才智,她完全有望成为学校的学霸级风云人物,可意志消沉的她,选择了破罐子破摔,经常翘课,敷衍对待学业。
不久,她又结识了一帮家庭环境优渥的学生,在他们的影响下,她开始变得虚荣,经常跟着他们去外面吃喝玩乐,有时甚至玩到通宵达旦。
家里的农民父母每天辛苦劳作,省吃俭用过日子,但他们尽量满足女儿的物质要求,只为让她在学校能够一心一意地读书。
他们没有想到,一向优秀用功的女儿已经自甘堕落,得过且过。
一学期下来,曹茜竟然六科挂彩!这时,她也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按照自己的学业表现,能否顺利毕业都是未知数。

有一次,她偶然看到留学机构的广告,于是,她心一动,决定去留学,一来可以避免无法大学毕业,二来可以去留学镀金,未来前途肯定一片光明。
有了这个目标,她开始发奋学习,由于本身知识功底扎实,加上天资聪颖,在大二升大三期间,她顺利地拿到德国某间大学的录取通知。
曹茜的父母还蒙在鼓里,当他们听到女儿说自己在大学可能无法顺利毕业,要选择出国留学时,惊愕得说不出话来。
之前女儿要去南方,他们都百般不舍,如今她还要去什么出国,这简直是刷新了他们的想象。
“出国多好啊,回来找工作好找,工资也高……”曹茜见父母一脸石化,就向他们灌输美好愿景。
“要多少钱?”曹父好不容易回过神来,留学好是好,但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钱的问题。
“7万”,当听到女儿嘴里轻描淡写地说出这个数字时,曹父更是震惊得瞬间张大了嘴巴。
“不行,这我们出不起!”他本能地拒绝了女儿的要求。
7万,对于他们这个穷苦人家而言,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夫妻俩几十年来节衣缩食,千辛万苦才存了一万的积蓄,这已经是他们的全部家底了。
看着女儿满脸失望与不满的神色,曹氏夫妇既担忧又难受。
晚上,夫妻俩辗转难眠,他们清楚,如果这次不能满足女儿的要求,她肯定会怨恨自己;如果她无法顺利毕业的话,未来的前途更是渺茫。

思来想去,夫妻俩最终咬咬牙,决定满足她的愿望。
为了筹够钱,夫妻俩唯有低声下气地向亲戚们开口,可亲戚们大都是农村贫苦人家,连自家都顾不上,哪里顾得上别人?这一趟趟跑下来,夫妻俩一无所获。
正当夫妻俩一筹莫展时,家境稍微宽裕的曹家亲妹妹总算同意借给他们六万元,这才解决了夫妻的燃眉之急。
“7万元,拿好。”曹父将好不容易筹来的钱小心翼翼地递给曹茜,就好像捧着一袋珍宝似的,这个农村老汉活了大半辈子,也没有拿过这么多的钱。
曹茜默默地接过钱,转身走了。
这一刻,曹父的内心有种被掏空的感觉。而更令他想不到的是,跟女儿这一别,就是永远。

在出国前,曹茜跟同学说,父母为自己出国的事情已尽全力,以后在国外要自己独立,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
可自小没吃过苦,出过远门的曹茜,哪里懂得世间疾苦?她把留学生活想得太简单美好了,事实上,国外生活远比她想象中要艰难。
先不说国外消费水平高出国内不知多少倍,一个人来到异国他乡,首先语言不通,环境陌生,相当于一切要从头来过。
在读大学前,曹茜要先学德语,念预科,这额外增添了一笔支出,而更要命的是,不懂德语的她,无法出去做兼职。
在除去学费和机票费用后,父母给的钱已经寥寥无几,很快,曹茜的经济情况就捉襟见肘。不得已,她只能向国内的父母伸手。

刚开始,她打电话给父母要钱时,还是会跟他们唠嗑两句,可随着经济越来越窘迫,她连国际长途费用都支撑不起,打电话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
有时,她一打过去就直接说重点要钱,到最后,干脆电话也不打了,改成了写信。
曹茜的父母大半辈子窝在农村,本就没见过什么世面,加上女儿又不跟他们积极沟通,他们自然无法体会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生活有多艰难。
双方的沟通错位,让彼此的矛盾不断拉大,父母那边,怪女儿每次通电话都没有温暖问候,只是冷冰冰地伸手要钱,完全不体谅负债累累的父母。
女儿这边,在国外举目无亲,又被困窘的生计搞得焦头烂额。亟需经济资助的她,只能把父母当成唯一的救命稻草。
双方的矛盾在一次电话沟通中,终于爆发了出来。这一次,曹茜又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她依旧是一开口就直奔重点,跟父亲要钱:“我没钱用了,给我汇钱……”
又是钱!这个女儿每次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两年内已经给她寄了三万过去,家里是旧债未平,又添新债。
本来就精神压力巨大的曹父,这回终于绷不住了,“钱钱钱,每次你就知道要钱,你这是要我们的命!”
那头陷入绝境、无助之极的曹茜,听到这句话,顿了好一会后,冷冰冰地回了一句:“我就是死了也不会找你们了”,就挂了电话。
唯一的救命稻草也没有指望了,她的绝望,可想而知。

这还是最疼爱自己的父亲吗,是从小到大都帮自己打点好一切的父亲吗?如今自己陷入绝境,他怎么会如此绝情?
这次之后,曹茜有近十个月没跟父母联系,在这期间,曹氏夫妻一直担惊受怕,生怕女儿出什么事,可山高水远,又无计可施,只能干着急。
终于,差不多十个月后,曹父终于等到了女儿的电话,一听到她的声音,他积压了十个月的焦虑担忧都化成了怒火:“你还知道打电话回来,我以为你死了呢!”
随即电话那一头,传来一串“嘟嘟嘟”的声音,曹茜啪的一声把电话挂了!
曹母忍不住责怪起丈夫来,“女儿好不容易才打一次电话过来,又被你气走了。”
曹父又急又气,他这不是太担心这丫头才暴躁上火的吗!
接下来,夫妻又陷入日复一日的漫长等待中,可他们等了一年多,女儿都杳无音信。

时间来到2005年春节,村子里到处张灯结彩,家家团圆庆祝,欢笑声连连。曹氏夫妇家里却冷冷清清,他们做好一大桌子的菜,还给女儿留了一副碗筷。
此时他们多渴望女儿突然出现在门口,喊他们一声:“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啊!
可是,自始至终,女儿的影子都没出现,不仅没有出现,她就连一声对父母的节日问候都没有。
夫妻俩再也熬不住了,他们担心女儿在外遇到了不测,二人几经周折,通过外交部联系上德国领事馆,委托领事馆工作人员帮忙寻找女儿下落。

领事馆工作人员根据二老提供的信息,终于找到曹茜的住址,可上门联系时,每次都吃了个闭门羹。
在此之后,曹茜更是搬了居住地址和改了电话,完全失去了消息。
曹茜这一失联,就是十多年!
在这漫长岁月里,曹氏夫妇在无止境的思念和担忧中煎熬度日,慢慢地一头青丝熬成了白发。
他们不再对女儿抱有什么幻想,只希望得知她的消息,知道她还活在这个世上就满足了。
2018年,年近70、又双双患癌的曹氏夫妇由于生活艰难,只能向政府申请低保,按照规定,他们要出示没有子女抚养的证据。
夫妻俩只好又向德国领事馆寄了一封信,再次请求他们帮忙寻找女儿的下落。这次,领事馆那边传来的消息是查无此人。
正当夫妇俩陷入悲伤绝望时,他们又从一个德国华人那里得到消息,原来曹茜2004年就曾回过国,她在上海待了十多天,就飞回德国了!
回国竟然不跟父母联系,也不回家见父母一面,夫妻俩这才醒悟,原来女儿那时就已决意跟自己断绝关系了。
2020年,曹氏夫妇意识到自己将时日无多,渴望在离世之前能再见女儿一面。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这次夫妻只能向媒体求助。
可就在接受采访时,夫妻俩又犹豫不决,他们担心事件曝光后,会对女儿的生活造成困扰。

“我们不指望她养老了,只要这个人还在世上活着……”夫妻俩言辞凄切悲凉,透出深深的无奈。
“我的眼泪都掉干了”,曹母翻摸着女儿的旧相册,满脸褶子的面容悲伤欲绝。
报道一刊登立刻在全社会引起巨大轰动,铺天盖地的舆论指责指向曹茜的同时,德国各地的侨胞、同乡会也纷纷开始行动,帮助曹氏夫妻寻找女儿下落。
经过二十多天撒网式搜寻,总算有知情人传来消息,原来曹茜不仅活着,而且还颇有成就。
她已经结婚生子,还成为了慕尼黑大学的终生教授,之前领事馆之所以找不到她,是因为她已经改名换姓!
不过,曹茜仍旧不愿意去见父母,直到2020年曹母和曹父先后病重去世,她都没有露面!
从2003年至2020年,曹茜整整17年没有跟父母联系,就连见父母最后一面都不肯,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有人曾特意跑去问曹茜:“为什么狠心不见父母?”得到的却是一句“我很忙,没有空”的回应,可谓敷衍又冷漠。
“为什么这么怨恨父母?”对于这个追问,曹茜更是语气激动地表示,就是父母对自己管控欲太强,让自己感到窒息,所以才逃离。
不可否认,在曹茜念大学前,曹氏夫妇确实对她过度干涉,他们为了把唯一的女儿留在身边,强制地剥夺了她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权,这确实给她带来了伤害。
不过后来,他们还是选择了放手,不仅同意让她出国,还背负巨债支持她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最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出国后曹茜和父母之间出现了沟通错位,造成更大的误解。

可以说,曹氏夫妻和女儿的情感沟通方面是明显存在缺陷的,他们都不善于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诉求。
曹氏夫妇渴望小棉袄的嘘寒问暖,想要她理解和体贴父母的辛劳付出,说出口时,却变为粗暴和苛刻的指责。
曹茜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持,却对自己在国外的困窘境况只字不提,只是以冷冰冰的一句“我要钱”来表达自己的诉求,也难怪父母会心寒。
如果曹茜能够让父母理解自己的处境,一向甘之如饴为她付出的二老,又怎么会不心疼,不支持她呢?
这种不当的沟通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曹茜和父母双方都未能达到自己的诉求,双方都很委屈。
可即便是这样,曹茜将这段血肉亲情一刀切断,无疑是有失孝义的,毕竟,曹氏夫妇已经为她倾尽所有,含辛茹苦地养育她长大。
只怕她就算事业多有成就,在午夜梦回时,也不免为自己的狠心而辗转难眠。
-END-
作者:文十玥
编辑:柳叶叨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