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砍柴
2003年1月23日,此时正值寒冬,在山西闻喜县东镇的海鑫集团门口,有一行长长的送葬队伍在缓慢地往前移动。在阴郁的笼罩下,现场空气凝重地简直要让人窒息。
放眼望去,道路两侧站满了自发前来送别的人们。一条大约长200米,宽50米的白色条幅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这些都是在受害者走后,前来吊唁的单位和人名。
这个遇害者就是在办公室内被发小枪杀的海鑫钢铁集团董事长,民营钢铁大王李海仓。
谁能想到这个看起来意气风发的成功企业家,生命会在48岁就戛然而止,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罪魁祸首却是和他关系要好的发小冯引亮。
1955年,李海仓和冯引亮都出生在山西闻喜县,这个穷到鸟不拉屎的国家级贫困县。
俩人是邻村,从小一起光屁股玩到大。那时李海仓长得比较矮小一些,而冯引亮则是大高个,两人站一块,很像一个大哥带着小弟。
每次有人欺负李海仓时,冯引亮二话不说都会把他挡在自己身后,李海仓打心里把他当成了哥。
虽然自己家里也不富裕,但一有点什么好吃的,李海仓都会偷偷拿点和冯引亮一起吃。
后来,冯家实在揭不开锅,就把冯引亮送到了远房亲戚家,以缓解家里的压力。
同样李海仓家也没好到哪去,为了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他早早就到镇上找了份糊口的工作,之后还在村里找过些活计。
他在榨油厂里当过工人,自己还开过肥皂厂,后来又当上了村里的经销部经理。
按照普通人的想法,日子要是就这样安安分分地过下去也挺不错,不能说大富大贵,但温饱指定不是问题。
但这对李海仓来说可能办不到,头脑灵光的他很快又发现了新的商机——煤炭。
为此他不惜辞了经销部“铁饭碗”,专门去学习相关技术,拜入了安泰集团掌门人李安民的门下。
与尚且在卖力打拼的李海仓不同的是,李安民那时已是名号响当当的“焦化大王”,李海仓在他公司当销售员。
李安民看着这个干劲满满的年轻人,颇为欣赏,因为他不仅踏实做事,脑子也灵光。
日子久了,不仅让他在公司吃住,还开始教他技术,像如何选料、用料,还有炼焦的工序、环节等事无巨细,甚至连管理工厂的理念都传授给李海仓。
有次,李安民把得意门生李海仓叫到跟前叮嘱:“山西的煤炭资源确实丰富,但如何一味搞贩卖的话,肯定是不长久的,所以搞事业才是正道。”
等到觉得徒弟已经成长差不多了,李安民就把他放飞了。因为他知道李海仓的志向和能力,不放手让他干一场的话,岂不是可惜了这块材料。
就这样,1987年李海仓带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观念回到了家乡,此时的他一心想要建一个自己的厂子。
不过虽然前几年他也攒下了点钱,但就目前的宏伟目标来说,肯定是捉襟见肘的。
这时,他想到了发小冯引亮。
1973年,18岁的冯引亮已经从远房亲戚家回到了家乡,此时的他身高一米八,相貌堂堂,而且脑子转得还快,在村里的青年中算是佼佼者。
冯引亮不出两年就当上了生产队长,和李海仓的关系还算不错,两人过年过节时不时聚一块。
之后冯引亮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承包了村里的造纸厂,用麦秸造纸,成本低利润高,让他狠狠地赚了一大笔,尝到甜头的他又顺势承包了镇上的造纸厂,再次赚得盆满钵满,年入百万。
想想那个时代,万元户都是稀缺的,别说成为百万户了,一时间冯引亮可谓风头无两,意气风发的他还耗资几十万,建了一座占地一亩的豪宅。
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商业蓝图,冯引亮又以一亩一万元的高价长租了二十亩地,准备再建造纸厂,向钱出发。
在得知李海仓需要资金建焦化厂时,财大气粗的冯引亮慷慨解囊,借给了发小李海仓一笔钱。
之后,李海仓又向亲戚借了些,终于筹集够了四十万。
最开始,李海仓是跟县里的水泥厂合作,创办了联合焦化厂,主要用来生产焦炭。
此时,李海仓的商业天赋愈发显露,工厂才开办一年,他不仅收回了之前投入的全部成本,还又赚了四十多万。
在经营工厂时,他一直坚持的理念是紧跟时代步伐,一定要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只有这样才有竞争力,不至于因为落后慢慢被淘汰。
所以在资金能够周转开后,他又引进了更先进的技术,开办了三铁焦化厂。
焦炭主要是炼铁,之后焦炭生产的多,李海仓干脆自己开了一个铁厂,这样就能够自己消化了。
之后,他又开办了炼钢场,用来消化自己铁厂产出的生铁;然后又创办了轧钢厂,把自己钢厂产的钢变成了钢材;再之后他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商业蓝图,专门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把自己的产品销往海内外各地。
伴随着这一系列高端操作,李海仓成功延长了自己的产业链,一个厂接一个厂的创办,赚钱如流水。
慢慢地成立了自己的集团——海鑫集团,李海仓出任董事长。
他的企业成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在促进大家就业的同时,李海仓还做慈善,扶贫、修路......
就连当地的出租车司机都说:“一天三顿饭,其中一顿饭是李海仓给的。”
后来李海仓还当上了闻喜县的政协副主席,山西省工商联副会长,脚踏政商两界。
按说,伴随着李海仓和冯引亮的名号越来越响,俩人的关系应该比以往更亲密,毕竟是好兄弟,但谁承想,事情却按照相反的方向发展了,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当时冯引亮的纸场还运转良好,只是供电方面总出问题,修了几次也没能解决。
于是他找到自己发小李海仓:“兄弟,我这厂子的电最近总是出问题,你看咱们的工厂离得这么近,能不能让我在你这接个线,到时候装个表,按表计费。”
李海仓:“兄弟之间说这个就客气了,我马上派人去接。”
不过在接通电之后,李海仓厂子里的员工却发现,隔壁造纸厂的机器天天轰轰的运作,但这电表怎么不见转动?
经过多次检查后,李海仓厂里的员工发现造纸厂这是在偷电。再过几天发现这种情况还是没有改变,厂子的电工就把线给断了。
冯引亮在得知这事后,火气一下就涌上心头,自己当初那么帮他,现在怎么对自己这么小气,用点电都不行?
自此以后,冯引亮和自己发小的走动明显减少了,而李海仓也因为平时总有大大小小的事要处理,着实顾不上自己这位老朋友了。
恰巧,这一年,冯引亮诸事不顺,前有断电,后又被查出偷税漏税。虽然数额不算太大,但也需要补交补交并罚款。
不过这时候,冯引亮又想起了在县里当官的李海仓,觉得他说几句话肯定管事。
于是他就拨通了电话,不过接线的并不是自己发小,那人告诉他董事长很忙,有什么事先给他说,等董事长忙完了再转达。
一听这话,冯引亮就像吃了口苍蝇般膈应,毕竟自己当初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怎么现在连发小都联系不到了?他觉得李海仓这是在摆架子给自己看。
冯引亮一生气,自己补交了罚款。
到了九十年代末,冯引亮的造纸厂利润已经急剧下滑,再加上治理污染的政策,他的工厂被关停了。
这时候的他又想到了李海仓,面临绝境的冯引亮再次找到李海仓,希望他能够利用一下自己的人脉,挽救一下他的造纸厂。
但李海仓并没有答应,而是让他服从调度,毕竟这是大势所趋,单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就算救得了他一时,也保不了他一辈子啊。
但冯引亮并没有那么想,或许在他心里,当年的情谊已经要烟消云散了。
造纸厂关停后,心高气傲的冯引亮并不甘心就此服输,一门心思地琢磨怎么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于是,他进入了股市,但那里面风云变幻,岂是说驾驭就能驾驭的。没多久,冯引亮就赔了个血亏。
之后他又混迹于兰州,想在那里开造纸厂东山再起,不过还是失败了。
无奈之下,冯引亮又回到了家乡。从表面看他仍像以前一样,西装革履,一副大老板的模样,但这一切都是强撑的罢了。
这次,冯引亮决定最后一次找李海仓帮忙。他表示自己愿意把造纸厂的那块地以180万的价格转让给李海仓,用来支持集团的发展。
此时的海鑫已经不缺地了,并且那块地顶多值100万,不过碍于面子,再加上不愿看见昔日好友落魄,李海仓表示可以出120万。
但冯引亮却怎么也不愿意,回去之后,依旧每天打电话催李海仓180万收购。
面对这纠缠不休的电话,李海仓索性不接了,想着晾他一段时间,应该就能想清楚了。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却激怒了冯引亮。
2003年1月22日,冯引亮背上了他之前藏匿的两把猎枪,开着桑塔纳就出门了,一路直通李海仓的公司。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董事长的朋友,所以没有任何人阻拦。
刚进去办公室不久,外面的人就听见“砰”的一声,一开始都以为是董事长在摔茶杯,但紧接着又响了一声,大家才意识到不对。
一开门,只见两人已经都躺在了血泊里。
经过警方侦查后得出结论:是凶手冯引亮用私自藏匿改装的猎枪杀害了李海仓,然后自杀了。
李海仓的突然离世,让海鑫集团没了主心骨,偌大的集团该何去何从,谁又来接替董事长的位置呢?
此时22岁的李兆会被紧急召集回国,料理他父亲的后事。
其实海鑫集团算是个家族企业,在李海仓去世后,集团的实际掌权人变成了“创业元老”辛存海和李兆会的五叔李天虎。
其中呼声最高的是让李天虎来成为新掌门。
并且李兆会也自知自己还太年轻,资质不够,想让五叔接任管理企业,但这时李兆会的爷爷出来主持大局了,坚持让22岁的李兆会接任他父亲李海仓的职位。因为老爷子认为这是李海仓辛苦打下的江山,理应传给他儿子,就这样,推脱不下的李兆会,最后坐上了董事长的位子。
并在大家面前表态:“这个企业是我父亲一点一点打下的江山,我绝对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
李兆会在成为掌门人后,一顿操作猛如虎,直接将自己的身价抬到了125亿,成为山西首富,众人看看皆称他为商业奇才。
而且为了迎娶娱乐圈明星车晓举办的那场豪华婚礼更是让他出尽了风头。
但这只是虚假的繁荣,后来因为他痴迷于股市,再加上钢铁价格大跌,以及他挥金如土的性格,大量的资金开始流失,海鑫集团没有了维持运转的血液,2014年宣布破产。
而此时需要承担责任的李兆会却人间蒸发了。2021年被法院悬赏捉拿,当人们再一次想起他时,可能仅仅因为他是演员车晓的前夫。
“世上的喜剧并不都与金钱有关,而悲剧却往往与其密不可分”——三毛
回首李海仓和冯引亮的一生,不免让人唏嘘。原本他们都是时代的弄潮儿,取得了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就,最后却因金钱纠纷双双毁灭,着实悲剧。
其实冯引亮的衰败,除了不可避免地客观因素,与其自身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他从一开始就正常用电,不偷税漏税,顺应时代潮流,为自己另谋生路,怎么会落到如此境地?
并且他在与李海仓同归于尽的时候,其实并不是身无分文,他在闻喜和太原还各有一座豪宅,但他为了自己的“体面”就算是死也要保全。而不是想着将其作为自己东山再起的启动资金,非要一条路走到黑,结果走进了死胡同。
而对于李海仓,很多人也想不明白,身价几十亿的他为什么不肯拿出100多万买下发小冯引亮的那块地呢?就算是看在多年的情分上,也可以拉他一把啊。
但其实,私下里李海仓已经帮过这位发小很多次了,是冯引亮不懂得珍惜机会,反而一次又一次的想逼他破坏原则,行其方便。
在某种程度上李海仓也对这位发小失望了,能出120万买他那块地,也是看在当年的情分上,奈何他不满足。
只是不知道九泉之下的李海仓,在看到儿子李兆会短短几年就将自己白手起家、辛辛苦苦打下来的钢铁王国败光,落魄到被悬赏捉拿的光景,是怎样一番心情。
回顾李海仓这一生,虽然出身贫寒,但却凭借一股向上的劲,硬是让自己从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一步步成为了一代商业巨子,只是不幸的是,这个传奇最终却以被好友枪杀的悲剧草草结尾,不免让人唏嘘。
. END .
【文| 冰糖 】
【编辑| 毛毛雨】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好文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 “亚洲飞人”刘翔:因退赛被国人骂了12年,如今退役后怎么样了?
| 普京唯一一次低头谈判,用6名囚犯换烈士遗体回国,让人为之动容
你的「赞」+「在看」,砍柴都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