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帮教授步行8省自费扶贫,数万人富了他却穷了:一生奉献给人民



“让更多的人吃饱饭!”
提起这句话,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袁隆平。
但实际上,还有一个人,他在“让人吃饱饭”的贡献上可以和袁老比肩,却鲜为人知。
他叫何家庆。

为了让更多人摆脱贫穷吃饱饭,他放弃了体面工作,带着全部积蓄,徒步走进大别山。
历时225天,行进了12684公里,采集植物标本1500多种,为国家植物学领域贡献了重要的研究素材。
他自费扶贫大西南,走过8个省区,沿途为108个县的芋农讲授魔芋种植技术,帮助数万农民摆脱贫穷。
何家庆一生扶贫,自己生活却穷困潦倒,被人称为“乞丐教授”,但他无怨无悔。
他说:“我是人民教师,应当为人民服务。”

被资助长大,他励志助更多人脱贫
1949年,何家庆出生于安庆市的一个穷苦家庭。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便是靠着父亲在码头卖力气拉板车。
但这仅仅也只够基本的家用,有时还需要捡垃圾来额外补贴。
何家庆的父亲一辈子没读过什么书,却十分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
无论家里多么困苦,何家庆的父亲都坚持供他上学。
何家庆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学习十分努力,成绩在班级总是名列前茅。
对于何家庆的努力,班里的同学老师都看在眼里,也知道他家里十分贫困,连学费都交不起,
于是,同学老师们自发为他凑钱、凑物资。
就这样,何家庆在同学和老师的资助下,考进了安徽大学。
这些帮助过何家庆的人,都被父亲一一记在了香烟纸上。

父亲告诉何家庆:“你要永远记得自己是怎么把书念到现在的,要记得每一个好心人对你的帮助,将来好报答他们。”
何家庆深知自己上学的机会是多么的宝贵,他暗暗发誓:“谁给我一捧土,我还他一座山。”
大学毕业后,何家庆选择留在学校任教,从事植物方面的研究和教学。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我国在植物学方面还有很大的空白。
他觉得,要想让学校的学生能学到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光靠现在的书本上的知识量是不够的。

于是他决定走出校园,扩充我国在植物方面的空白。
植物资源丰富的大别山,成为了他的第一站。

徒步万里考察大别山,坚定扶贫决心
1910年,法国一名传教士曾到我国的大别山进行植物研究,收集到了500多种珍稀植物的样本。
横跨了鄂豫皖三省的大别山,其中有着超多还未被发现的珍惜资源。
这也是何家庆选择深入大别山,进行全面考察的原因。
1984年,何家庆带着自己攒下的三千多块钱和父亲一辈子的积蓄四千多块钱,踏上了全面考察大别山之路。
大别山的考察之路极为艰苦,在荒无人烟的山头上,食物消耗殆尽,何家庆只能靠着树上的野果充饥。
由于要在黑夜的山林里过夜,他还遭遇过狼群的围攻,危在旦夕;还被山里的蚂蝗袭击,双腿被啃食得鲜血淋淋,发炎溃烂。
还因为长时间的攀爬,双手和膝盖都被磨烂了。甚至,还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那是在考察过程中,何家庆突然体力不支,脚下一滑。眼瞅着就要坠下悬崖,求生的意志让他拼了命地用双手紧紧扣住石峰,双腿跪在崖壁上。
他深知大别山层峦叠嶂、人烟稀少,但还是用劲大声呼救。
幸运的是,刚巧有一位猎人在山中打猎,听到了他的呼救声,何家庆这才捡回一条命。
历时200多天,何家庆靠着自己的双腿走了上万公里的路,采集到3117种植物标本,这些资料为我国农业生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受到了省领导和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安徽省也号召其他知识分子向何家庆学习,为大别山科技扶贫作贡献。
回到家之后,何家庆总结大别山之旅的点点滴滴,除了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外,另一件事情也压在了他的心底。
在考察大别山的路上,他路过了很多村子,见到了太多的农民由于没有科技知识,满山的宝贝不知道怎么利用,一直就这么穷下去。
那时他就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

绩溪扶贫,靠养蚕、魔芋带村民脱贫
绩溪县是安徽出了名的贫困县,当地村民苦于不懂科学种植,始终挣不到什么钱。
1990年,何家庆被派至绩溪县当科技副县长,帮助当地村民脱贫。

当地的村民发现这位何县长很怪异,不在办公室坐着,每天都往山里钻、村里跑。
通过摸索,何家庆发现,虽说绩溪基本家家户户都以养蚕为生,但蚕种老化严重,技术落后,养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差。
何家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将尚田乡作为初期试点乡村,先后在距离县城40公里的尚田乡来回跑了30多次,手把手指导养蚕方法,还办起了培训班,指导老百姓科学养蚕。
就在1991年,尚田乡还在遭灾的情况下,蚕茧产量仍增加了28%,增收30万元。
除了养蚕,何家庆还发现了另一种能让老百姓脱贫的宝贝,那就是魔芋。
早在80年代,日本就传出了有关于魔芋种植的相关报道,引起了何家庆的重视。魔芋无论是用于食物还是医药,都有十分巨大的经济价值。
何家庆随即开始了对魔芋的研究,发表大量文章,介绍魔芋的发展前景。
同时在县里的山区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天生喜欢阴凉潮湿环境的魔芋,刚好不就适合在山区种植嘛。

他立马鼓励大家种植魔芋,并成立魔芋开发小组,自己担任组长。
为了消除老百姓的顾虑,何家庆先自掏腰包,从湖北引进了价值1000元的魔芋种子。
何家庆在全县范围内设立了31个种植试点,在这些试点中来回奔波指导,经过不懈的努力,种植魔芋取得了重大的成效。
500亩魔芋全面丰收,最低产量都有2000公斤,最高达7000公斤,收益超过400万元,绩溪县从此摘到了贫困县的帽子。
在绩溪县担任副县长的这800多天里,何家庆有697天都是在贫困乡度过的,和当地百姓一同劳作,指导他们科学种地。
在经历了大别山的考察和这几年任职期间,山区的贫穷大大震撼了何家庆的心灵,这时,有人却人告诉他,西部山区要比东部山区更穷。
这让何家庆又一次找到了自己要去的下一站。

再次远行,自掏腰包推广魔芋种植
1998年,何家庆再次拿起了自己野外考察用的帆布包,悄悄告别了妻女,拿着自己十年攒下的近3万块钱,开启了他的西部扶贫之旅。

何家庆的这次西南之旅比大别山考察更为凶险,在这期间他两次路遇劫匪,被抢走了4000多元钱。
在黑夜中顺着山路行走,多次险些坠入悬崖已经是家常便饭。
在山洞中过夜的时候,还被毒蛇咬伤,腿部肿胀疼痛,难以抬起,得亏自己熟知植物草药,才得以康复。
乘坐大巴车时,遇到大型山洪,大巴车被洪水拦截,好在他及时从车窗逃了出来,出来还没多久,大巴车就被洪水冲走,车里的人全部遇难。
为了坐便车,还被人骗到深山当中,强迫他开了一天的矿,直到双手血肉模糊,才被放出来。
经历了重重磨难的何家庆早已衣衫褴褛,到云南大理时被当成流浪汉抓到了收容所,遭受了一顿拳打脚踢。
除了身体上的创伤,心理上的创伤也让人更加难以接受。何家庆在这趟旅途中,几次心力交瘁,有一次他感到自己快要不行的时候,找到一个公用电话打给了家里想最后再听听女儿的声音, 做最后的告别。

最终他还是撑过来了,这一路上,疲惫和伤痛始终伴随着何家庆,但只要他没死,这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
这趟极度艰苦的旅途中,让何家庆唯一感到安慰的就是山区的农民把他当做自己的亲人,称他为“农民的教授”。
让何家庆最难以忘怀的就是到重庆市酉阳县时,受到了村民的强烈欢迎,大家兴致勃勃地听着何家庆给他们讲课,有时甚至都能讲一晚上。
只是等到这趟西南之行结束后,何家庆早已身无分文。
为了回家,他不得不放下斯文,放下自己作为教授的尊严,一边沿途乞讨,一边往家的方向走去。

1998年12月,何家庆终于回到了合肥,可原本60公斤重的他,到家时就只剩下40公斤了。
当他踏入家门的那一刻,终于放下了所有的重担。
身体早已到达极限的他,倒在床上直接就睡着了,足足睡了一个多月。
何家庆这趟西南之旅,用了300多天横跨了8个省市,他沿途向村民们传授养殖魔芋的技术,办了超过250次的培训班,班里的受训人数多达2万人以上。
他用自己的知识与技术,让无数村民脱离了贫穷的生活,被大家称为“魔芋大王”。

帮数万人脱贫,自己却始终没富起来
1999年,有媒体将何家庆的事迹报了出来,他也因此被全国人民知晓,国家还奖励他10万元钱。
在那个年代,10万块钱已经可以在合肥当地买一套不错的房子了。
但这个一生都为人民考虑的教授,自己一分也没用,全部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
扶贫这件事,何家庆做了大半辈子。
2016年,已经有67岁的何家庆自费走遍了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再度踏上了栝楼扶贫的道路,一路上他研究栝楼的发展现状,向农民传授科学种植技术,帮助他们创收。
然而,这一生的奔波所积攒下来的病根,终于还是在2019年7月,让70岁的何家庆晕倒在了调研的路上。
经过检查,发现何家庆已是癌症晚期。

长期的劳累奔波使得他的身体严重透支,身体各项器官都已经出现损伤,唯有眼睛还是完好的。
骨瘦如柴的他,躺在病床上,录下来自己生前最后的一段话:在我去世后,就把我的眼角膜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希望那个孩子能有一双健康的眼睛,看着祖国未来更好的发展。
哪怕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他想着的,还是山区。
2019年10月19日,这位一生都在艰难扶贫路上的伟人终于可以休息了。
何家庆这一生,没有为自己、为家人的生活改善过什么,却让无数的山区百姓从穷苦中脱离出来过上富足的生活。

他大可以选择另一条路,做着令旁人羡慕的大学教授工作,过上体面安逸的生活,可他却选择了最为艰难的帮助山区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
何家庆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雷锋曾经说过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这句话。
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摩登时代,很少有人能做到何家庆这样,不为名利,甘愿奉献。
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人民,也正因有这些“何家庆”的无私奉献,我们的生活才会愈加美好。
. END .
【文| 卫呦呦】
【编辑| 林小白】
【排版 | 毛毛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