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盛大召开,参加颁奖的有为祖国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宇航员,有投身家乡建设的抗美援朝老兵,还有为国争光的运动员等。
这些人物的事迹不仅感动了中国,也给我们每个平凡人的内心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在这份金光闪闪的名单中,一位年轻女孩的身影格外引人注意。
她便是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江梦南,年幼失聪的她只能用眼睛来认识这个世界。
回顾她的成长路途,她的人生始终处于困难模式,但她却靠着自己的拼搏和不懈努力,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年幼遭难,幸得父母倾力陪伴
江梦南,1992年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的一个瑶族家庭。
父母都是老师,夫妻俩关系和睦,女儿江梦南的出生更是给家里带来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没想到,江梦南半岁时的一次高烧,让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难以消散的阴霾,也给年幼的江梦南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伤痛。
江梦南突发高烧时却恰逢父母远在百公里外的市医院照顾江梦南的外公,家中老人只能先带着孩子在村里看病。
但是高烧却迟迟不退,家里好不容易托人联系上父母,将年幼的梦南带到医疗资源更好的市医院看病。此时,距江梦南开始发高烧,已经过去了好几天。
在市医院治疗了近一个星期,江梦南才退烧。
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敏感的爸爸却发现女儿变了,和生病前判若两人,变得有些木讷了。大人们故意发出动静来逗她,她却不似往日那般积极地回应。
夫妻俩开始担忧起来,赶紧将女儿带去医院检查,湖南省内的医院去了一家又一家,检查了无数次,得到的都是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极重度的神经性耳聋,治愈希望极其渺茫。
所谓十聋九哑,对于一个年幼失聪的孩子来说,学会说话几乎难于登天。
更何况自江梦南生病以来,才半岁的她再也没发出过声音。
寻常孩子的吵闹和哭泣,或许会让疲惫的父母头昏脑涨,而江梦南的父母却巴不得自家女儿能够再吵一些。
只要孩子能出声,让他们做什么都愿意。
这样看来,江梦南的归宿似乎只有特殊教育学校。
看着听力被判了死刑的女儿,父母又心痛又不甘心,自己的女儿难道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学习,努力考上大学,最后找个顺心的工作吗?
但是,教半岁就失聪的孩子说话哪有这么容易?
为了教会女儿说话,江梦南的父母给她戴上了助听器,哪怕这对于重度听障的她来说作用微弱,父母也依旧坚持每天跟她说话,用尽一切办法渴望着奇迹的发生。
妈妈跟医生说:“如果听力神经可以移植,我宁愿把自己的给孩子换上。”
医生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目前没有任何治疗可以恢复孩子的听力。
这是夫妻俩人生中最绝望的时刻。
但就在他们决定放弃时,小梦南在玩耍中偶然发出的声音却给父母带来了新的希望。
为了女儿,夫妻俩再次振作起来,妈妈还自费参加特教老师培训,最后成功拿到了当时县城第一张特教老师资格证书。
为了让女儿学会说话,两人一有空就在家里跟女儿一起对着镜子,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有些字和句子,甚至重复上万次,只为了孩子以后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年幼的江梦南也特别地听话,虽然听不到父母的声音,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说话,却始终跟随父母的脚步,一个字一个字地坚持学。
最后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奇迹终于发生了。两岁时,江梦南的语言表达能力便跟同龄的孩子相差无几。她不仅学会了普通话,还学会了当地的方言。
这是一家人坚持不懈的结果,也是父母的陪伴和智慧带来的教育奇迹。
自幼好强,成绩优异
如果说父母的言语教育让江梦南具备了基本的学习条件,那么江梦南的好强则支撑着她在这条艰难的求学路上始终名列前茅。
为了爱女的未来,父母始终坚持让女儿在普通学校读书。
学校考虑到她的听力严重受损,担心不能赶上学习进度,便建议她推迟一年入学,于是江梦南便在学前班多读了一年。
在她多读一年的时光里,与她同班的同学都已经上了小学,只有她留在了学前班。
当时学前班和小学中间有一段台阶,小学在台阶上,而学前班在台阶下。
小梦南看着自己的同龄人和往日的同班同学都顺着台阶往上爬,唯独自己要顺着台阶往下走。
年幼的她在台阶上放声大哭。
时至今日,聊起这段往事,好强的她仍坦言这是她人生中印象非常深刻的片段。
或许也是这段经历,让进入小学后的她,始终保持着向前冲锋的姿态。
双耳失聪是客观事实,但努力依旧可以决定后天的高度。
听不见老师上课的声音,她便在课堂里的每一分钟都保持高度的集中,全神贯注地用眼睛解读着唇语。
之后,更是花费全部的课余时间提前一年学习课程内容,她硬把书本给啃了下来,始终保持着班级前三的优秀水平。
或许有人会问,她为什么这么拼?没有人会忍心责备她的成绩不好。
可是在年幼的江梦南心中,那个关于台阶的记忆始终刻在她的心中,从未磨灭。
她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赶上同龄人的进度,她不想成为自己心目的“留级生”。
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四年级的她主动向学校请求跳级,想要赶上以前学前班同学的步伐。
因此,在四年级的暑假期间,她坚持学完了五年级的全部课程知识,开学后成功地升入六年级。
而小学毕业后,为了进入更好的中学就读,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她放弃了父母的呵护,主动选择在离家一百多公里的重点中学就读。
在学校寄宿,寒暑假才能回家的江梦南担心自己听不见起床铃声,便整夜攥紧调了震动的手机,连睡着了都不放过。
大家都知道,睡前拿在手里的东西,很难保证睡醒了依旧在。但是对于江梦南而言,为了准时起床,她必须做到。
与其说她攥紧的是叫醒她的手机,不如说她攥紧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信念。
因为她知道,如今她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为了更加光明的未来,她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高考填志愿时她也主动选择了位于北方的吉林大学,从小生活在南方的她即使听力障碍,也没有选择熟悉的家乡,而是努力拥抱着远方的医学梦。
普通人到离家2000多公里外的学校求学都要思考很久,更何况是重度听力障碍的江梦南。
只有她自己知道,到底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才会迈出异乡求学的第一步。
她的人生生来就是困难模式,但她从来没有畏惧困难,而是坚定地选择自己想要的道路,即使前方荆棘遍布。
她说:“我知道自己听不见,所以需要比别的孩子更早地去适应外边的社会。”
所以江梦南总是一步步地推着自己走出去,变得优秀,再优秀,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圆梦清华,迎接新的挑战
不同于部分学生考入大学后就开始放飞自我,江梦南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学习热情。
为了实现从小治病救人的理想,她综合考虑自己听力障碍的身体条件,报考了同样能够实现价值的药学专业,并被该专业成功录取。
在本科期间,她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连续三年获得校级奖学金,还获得了东荣奖学金和白求恩医学奖学金。
不过,虽然在课堂上百分百地集中注意力,但依旧存在遗漏的地方。
班里的其他同学只需要认真听课,努力学习,而江梦南需要克服的还有听力障碍带来的太多不便。
没有人知道她付出了多少课余时间来弥补,但好强的她最终凭借自己坚定的意志,一直保持年级前几名的好成绩。
厚厚堆砌起来的证书便是对她的努力和付出最好的证明,这些金灿灿的荣誉也让她顺利地在母校继续攻读研究生。
在读期间,她对所学领域的认识越发深入,顺利地在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自己的论文,甚至成功考上清华大学的博士。
这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是难以企及的成就,但江梦南却一一做到了。
这一路走来,面对着比别人更艰难的学习模式,她毫不畏惧,反而迎难而上。
江梦南一直觉得自己与大家一样,却不知她比一般人优秀太多。
成功考入清华大学后,命运又给了这个勤奋的女孩一份绝妙的礼物。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前,江梦南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从小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她,第一次真切地听到了世界的声音。
不过,对人工耳蜗的适应也远没有说得那么简单,为了将听到的声音与文字联系起来,梦南每天都会坚持1到2个小时的听力训练。
然而,清华大学的课业非常繁重,身为博士研究生的江梦南,每一分钟都十分可贵,这成为了她人生中新的挑战。
不得不说,她始终都做得很好,甚至是超乎想象的好。
江梦南的博士生导师蓝勋谈起她时,话语里全是赞赏,称江梦南如今做的模型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准。
回顾江梦南的成长历程,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她达到如今的高度,良好的心态也提供了相当大的助力。
据她清华的舍友回忆,当她在入学前知道江梦南的消息时,还想着怎样在生活中去鼓励她。
但是当江梦南第一次站在她的面前时,她却仿佛看到了一朵向日葵,永远微笑,永远乐观向上,从不轻易放弃。
面对质疑,江梦南也曾说:“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我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
虽然对于自己的听力障碍,江梦南也曾感到难过,甚至是不甘。但是她明白,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这点。
毕竟,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
在接受《面对面》采访时,节目的最后,采访大厅里想起了张韶涵的《引信的翅膀》。
当主持人问江梦南,最喜欢那句歌词。江梦南跟着音乐轻声吟唱: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隐形的翅膀......”
那一刻,她的眼中闪烁着一道光。
虽然命运给她设置了太多障碍,但江梦南却用努力,做到了扬帆启航....
—END—
作者|泡芙
编辑|沐阳
排版|李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