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故事)奶奶“李逃命”!


我家和发小爷爷家是邻居,发小的爷爷奶奶据说是村子上年龄最大的老人。也是村子里声望最高的老人,一到过年过节,村长干部都排着队,给发小爷爷奶奶送米送油。
发小爷爷乐呵呵地接过来,客气的点烟倒茶。发小奶奶盘坐在炕上,眼睛都不抬一下。
郝村长扯着嗓子:老太太,这是公家给你家的!老太太闭着眼睛,没吭声。
村干部感觉不得劲,就知趣地走了。发小爷爷赶紧点头哈腰的送客:俺家你大婶子脾气……
发小爷爷据说以前是个老教员,文化还不低,写了一手好毛笔字,一到过年过节,就给村子挨家挨户写对联。
那个年代的老人,一般都是七八个子女,像我姥姥家,我姥姥就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可发小爷爷奶奶就一个儿子。发小爷爷是个活泼人,人家老人都是儿女家轮换住,解闷。
有的老人打牌的打牌,唠嗑的唠嗑。可能是,文化差距的原因,发小爷爷没地方去,就一个人坐在自己大门口的石头上发呆。
发小奶奶是个怪人,基本大门不出,二门不入。菜园子基本上都是发小的爷爷打理。发小奶奶平时就座在炕上,望着墙上什么东西发呆。
过年过节,有人来拜访,除了几个年龄相当的老姐妹说几句话,一般不她下地。感觉,发小奶奶一辈子就呆在炕上。
发小爷爷是个勤快且精致的老人,身上干净利索。菜园子伺候的喜人,黄瓜带刺,西红柿饱满。发小爷爷没事的时候,愿意教我们识字。教我们写我们自己的名字。
那时候我们还小,到小学几年级的时候,我们才会写发小爷爷和发小奶奶的名字。因为,发小爷爷奶奶的名字有点复杂。
发小爷爷叫“王鬼才”,发小奶奶叫“李桃茗”。发小爷爷看我们写完,傻呵呵乐,直摇头。
念初中的时候,我才知道发小奶奶和爷爷的名字,那个年代真是的是一代绝品!从名字上看得出,当年发小奶奶和爷爷是多么有才华,当年也曾经是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可除了发小爷爷的毛笔字,我们晚辈对发小爷爷奶奶的过去,一无所知。
我家和发小家走得比较近面。那次,发小爸爸张罗着给发小奶奶过大寿。发小奶奶生气,死活不同意:俺要进棺材的人,过什么大寿!
为了奶奶的大寿,发小爸爸和郝村长忙乎了好几天,这一次,发小爸爸并没有听取发小奶奶的意见。还是把大寿给奶奶张罗了起来。
大寿在村子大礼堂搞得,这是发小家第一次办事。
就在郝村长在讲台上讲话的时候,发小奶奶一个人拄着拐,倔哒倔哒地回家了。
我们追过来的时候,发小奶奶盘在炕上,望着墙上的葫芦发呆,眼泪噼里啪啦砸在炕席上。

我放寒假的时候回去,发小奶奶已经去世了。我陪发小去上坟,才知道,发小的奶奶叫“李逃命”,不叫李桃茗。
听发小爸爸说,他家以前一共姊妹五个,当年是冬天,发小奶奶是民兵,为了保护村子人安全,没有时间给孩子喂奶,自己家也没有食物,自己的4个孩子在撤退的途中,相继饿死了。
发小奶奶没有名字,后来就自己给自己起了这么个名字。
发小的爷爷为了省事,给发小奶奶做墓碑的时候,也把自己的墓碑做好了。我才知道,发小的爷爷不叫“王鬼才”,叫王贵材。
我一直不明白一个老教员,为什么起了个这样的名字。
发小爸爸那次过生日,喝多了说,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没有名字。当年死了四个孩子,棺材买不起,发小爷爷就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王贵材。
说这话的时候,发小爸爸直接冲出了包房,我去卫生间上厕所,发现发小爸爸一个五十岁的人,蹲着,缩在厕所的角落里,哭得浑身发抖。
记得发小爸爸说,发小奶奶关于这件事,多年来一直闭口不提,发小爷爷也没掉过一滴眼泪。
发小爷爷去世前,告诉了发小爸爸,那几个孩子埋葬的大概位置:没有坟头,你有时间烧烧纸就行了。
现在,发小家依然挂着一个小葫芦,据说,是当年逃命时,几个孩子找不到妈妈丢下的。那年夏天,帮发小搬家,他爷爷奶奶的菜园子里,黄瓜依然带刺,西红柿依然饱满。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