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农村姑娘,接我妈去城里,报应来了。



    插画师:如月  文:月影
我跟老公的感情一直很好,直到有天我登陆他的微信,打开了他的朋友圈,一切秘密昭然若揭......错过这篇故事的宝宝,点这里哦:我登录老公微信,打开他的朋友圈,发现95条仅自己可见。
01
 
于凤在结婚的第七个年头,终于换掉了老旧窄的一居室,拿到新房钥匙的那一刻,她长长地舒了口气。
 
她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妈,我换了130平的新房子,这回你来有自己的房间了,等我休假就来接你。”
 
“买大房子了,好啊。”电话那端传来于妈的笑声,听得出满心的欢喜。
 
在省城买套大房子,接妈妈进城来住,是于凤的执念。
 
她是全村最有出息的闺女,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城工作,成了村里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她妈也成了邻居们眼里最有儿女福的女人。
 
每年回家,总有亲戚乡邻热情地问她:“这次回来是准备接你妈去城里享福的吧?”
 
于凤有些惭愧。
她结婚那年,她妈来过一次省城。那时,她和丈夫刚工作,都拼足了劲想在单位里干出个人模样来,根本没有时间陪她妈好好看看,到处走走。
 
那房子也太挤,统共就只一张床,呆了三天,她妈就回农村去了。这些年,就再也没进过城。
 
前两年回老家,于凤猛然发现,她妈老了,腰身已不再挺拔,满头数不清的白发,脸上沟壑丛生,那是风霜镌刻的深痕。
于凤像儿时一样拉拉妈妈的手,却发现,她的手粗如砂砾。
 
人到老年,她妈却没有停下忙碌的身影。她下地干活,挑着担子在田间来去,只是步履缓慢,再不能像年轻时健步如飞。
 
于凤每次看到城里的老人在广场唱歌,跳舞,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谈笑,再想想自己在乡下吃苦的妈,心里就说不出的难过。
她拼了命似的努力工作赚钱,终于实现了换房的心愿,可以接妈进城来享福了。
02
 
于凤在电话里说:“妈,等你来了,我带你到处看看,你跟小区的老人们一起打打牌,跳跳舞,一定很快就会喜欢上这种生活。”
 
她规划得很美好,于妈却说:“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妈老了,哪都不想去。”
 
于凤那颗热气腾腾的心,顿时像淋了场小雨。
她就不明白了,如今村里的年轻人,打工挣了钱都在县城买了商品房,顺带着把父母子女全都带进了城。
有几个跟她妈年纪一样的妇人,跟着子女去城里住了几年,头发烫了,衣着也讲究了,再也看不出在乡下挣扎过的痕迹,开口闭口都说城里的生活好。
 
怎么就她妈不愿意过来呢?
 
于凤相信,如果见识了城里生活的方便,舒适,她妈肯定会喜欢的。
03
 
她坚持要她妈进城来。
于妈被磨得烦了,说:“现在农村不比城市差,水泥路从村头到村尾,下雨天也不会糊一脚的泥了,城里人生地不熟的,我去干嘛?”
 
于凤生气了:“人生地不熟?我不是你亲女儿?你跟我不熟吗?”
说来说去统统都是借口,就是舍不得她那一亩三分地。
 
最后,还是于凤的一场病,把于妈骗来了,其实,那只是一场普通的阑尾炎手术。
 
果然于妈一接到电话,就火急火燎地打包了衣物,怀里揣着自己卖菜的积蓄,马不停蹄地来了。
于凤出院后,借口自己身体未恢复,让她帮忙照看孩子。
 
就这样,于妈留了下来,一家人坐在温暖的灯光下,说着笑,其乐融融。
吃过晚饭,一起下楼散步,周末一家人再四处看看城市的风景。
丈夫敬重岳母,孩子也喜欢姥姥,这样惬意而温暖的生活,不比整天在田间地头打转要强得多吗?
于凤心想,让她妈留在城里生活是正确的。
04
 
来了些时日,于妈并没有像于凤说的那样,跟人学打牌,学跳舞。
她说:她没文化,脑筋轴,连普通话也说不好,打牌更不行。她的胳膊腿天生就是硬的,只能用来干农活,哪能跳舞?
 
她宁愿呆在家中不出去,有时,莫名其妙就走神,好几次,于凤提前下班回来,看见她神情恹恹地坐在沙发上发呆。
 
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确实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于凤有些担心,得想办法让她妈尽快融入这座城市才行。
她寻思着,把孩子交给老公,自己请几天假带着她妈去旅游,让她放松一下心情。
 
正巧市里一家旅行社来小区宣传,有一个老年旅游团活动,旅游的景点不算太远,路程时间都还合适,很多老人都报了名。
 
于凤想,这是让她妈结识小区老人的机会,还能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她当即就给自己和于妈报了名。
 
回家一说,于妈头摇得像拨浪鼓:“我不去旅游,你赶紧把钱要回来。”
 
“已经交了,退不回来了。”于凤知道她是在乎那几个钱。
果然于妈一脸心疼:“浪费,有那钱可以当一个月生活费了。”
 
于凤知道她节俭惯了,不理她的絮叨。
到了出发的那天,单位突然通知,上级领导要来检查工作,所有人不能请假,必须在岗,于凤无奈,带着她妈准备打道回府。
 
于妈不肯动:“你去忙,我一个人去,交了钱就不能白白浪费了。”
 
于凤犹豫了一下,带队的导游是一个小区的熟人,自告奋勇说会照顾于妈。
于凤有些不放心:“妈,你一个人能行吗?”
 
于妈挥挥手:“放心,我可以,你快去上班吧。”
 
于凤看着她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上了车,摸索着在座位上坐了下来,隔着车窗于凤又反复交待于妈,让她有事就去找导游,多注意安全。
 
“知道了,知道了。”于妈挥手赶她去上班。
于凤没想到,去散心的于妈出了意外。
下午快下班时,导游惊惶失措地打来电话说,于妈在酒店滑了一跤,头在浴缸上嗑破了,正在医院缝针。
 
于凤腿一软,差点跌坐在地,脑海里立马浮现出她妈倒在地上,头上血淋淋的情形。
她心扑通扑通直跳,恨不得长出翅膀,嗖一下就飞到她妈身边。
 
赶到医院时,于妈顶着个被纱布缠成了粽子似的脑袋,坐在诊疗厅里,于凤不由地红了眼睛。
于妈赶紧道:“就缝了两针,没什么大事,别担心。”
 
于凤狠狠掐了自己一把,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心疼那几个钱,让她妈一个人去旅游,明知她没出过远门住过酒店,还放心地让她出门。
05
 
于妈好像与这个城市相克,磕破头才好不久,又出了事。
这两天,她像丢了魂似的,茶不思饭不想,形容憔悴,神思恍惚,终于倒在床上,一病不起。
 
这可把于凤吓坏了,医生说于妈身体没有病,只有一点低血糖。
于凤百思不解,又请来了中医,中医的说法是郁结于心。
 
于凤更糊涂了,她妈生活得好好的,怎么会得情志上的病?
 
这时,派出所的民警突然上门来,说于妈被骗走的两万块钱,追回的难度很大。
 
于凤震惊地说不出话来,她想不出,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老太太,如何被骗的?
 
两万块,那可是当初听说她要住院手术,她妈担心她刚买了房,手头不宽裕,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带了来,结果没用上,现在一窝兜全给人骗走了?
 
民警说,这是个很老套的骗局。于妈去菜场买菜,有个女人追着她喊阿姨,她以为是于凤的熟人,就心无城府地跟人交谈起来。
 
女子套出了她的底细,知道于凤身体不好,就给她介绍神医,这神医不挂牌,只给世交好友看病,药到病除,还会神功,能掐会算,通灵治邪。
 
于妈架不住她的热情,跟她去见了神医。
那男神医掐指一算,把于妈家的情况说得一清二楚,说她撞了邪运,本人磕破脑袋,女儿生病,乡下的儿子不久会有生命之忧。
 
儿女天生是父母的软肋,一听儿子有难,于妈急了。
神医说,要避开祸事必须做法,需金子或百元大钞来镇邪,越多越好,做完法再拿回去,不能走露风声,否则就不灵了。
 
于妈火急火燎拿了存折,在银行取了两万元,拿纸包好交给男子做法,她和女子在屋外等,男子做完法后出来,将钱递还给她。
 
于妈再拿到银行去存,却发现只有上面几张是真钱,下面的一沓全是假钞。急得她眼冒金星,差点晕过去。
银行工作人员见状报了警,警察找去,骗子已经人去楼空,做法的屋子是处废弃的违章建筑。
06
 
于凤这才明白她妈为何突然病倒。
 
出了这么大的事,他们却什么都不知道,她妈一个人闷在心里。平日里一个子儿都不乱花的人,积下的血汗钱最后全打了水漂,一定是痛如剜心。
 
两个骗子非常狡猾,路边的监控也没拍到他们的正脸,警察说很难追踪到人。
 
“我愚蠢啊!”于妈嚎啕大哭,两手嘭嘭捶着胸膛,于凤吓得赶紧拉住了她的手,心里针扎似,密密麻麻的疼。
这是她第一次见她妈如此崩溃。
 
于凤爸很早去世了,她妈像只永远也不停歇的陀螺,起早摸黑地在地里刨生活,没有喊过一句累,更没有流过一滴泪,一双手坚强地撑起了家。
 
于凤的眼泪滚出来,一帧帧画面自脑海闪过,炎炎烈日下,妈妈满头大汗地收割稻子;寒露深重的清早,妈妈天不亮就挑着菜,步行二十多里去镇上卖;冬天的晚上,妈妈坐在昏黄的灯光下,长满了冻疮的手拿起了针线,给她和弟弟做鞋,缝补棉衣。
 
妈妈左手牵着她,右手牵着弟弟,坚强地一步步走过漫长的岁月,她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垮,坚强的她,今天却因受骗而身心俱碎,崩溃大哭。
 
于凤心如刀绞。
07
 
于妈在城里再也呆不下去,闹着要回农村。可于凤又怎么放心她这个样子回去呢。
 
“妈,钱没了咱们以后再挣,身体健康最重要,你在这里养好身体再说。”
 
于妈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十岁,叹了口气:“凤啊,我没病,我是真的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你结婚那年我来城里,就知道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咱们庄稼人,天生土长的就适合农村。人就像菜一样,分很多种,都有适合各自生长的土壤,比如红薯如果种在沙地,就会更甜。”
 
这一刻,她不再是强撑着为儿女遮风挡雨的巨人,她拉住于凤的手,絮絮叨叨地说着心里话。
女儿有出息,她是又欢喜又骄傲,她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寡妇,竟然把女儿培养成了一个重点大学的优秀生,毕业后在省城有了体面的工作,女婿也是单位的文化人,说出去都倍有面子。
 
那年,她怀里揣着自己卖菜积攒的一万块钱,带着自己种的黄豆,干辣椒,酸豆角,大包小包去看刚结婚的女儿女婿。
 
下火车女儿女婿来接她,城里人来车往,确实热闹。到处是高楼大厦,大白天的门口还五颜六色,闪闪发光。
她好奇地问那发光的是什么呀,女婿脸色古怪,女儿红着脸告诉她那是灯饰店,就是卖灯的。她知道自己出了糗。
 
第一次坐商场里的电梯,一启动,她吓得蹲下了身,又闹了笑话,给女儿丢了脸。
 
城里的房子,门一关,人就像进了笼子,说不出的憋闷。
女儿女婿白天上班,她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家里的天然气,热水器,马桶,这些东西她全不会使,也不好意思多问,感觉两眼一摸黑,成了个瞎子,她呆不下去了。
 
还是农村好,他们乡下的大院子,大门敞开,邻里之间端着碗饭就可以随时串门。种点菜,喂点鸡鸭,每天看着自己的菜一天一个样,看着院子里鸡飞狗跳的场景,才让人舒心。
 
都说树挪死,人挪活,她就像一棵已经扎根农村的老树,虬枝盘旋,根系深种,再也难以移植,那儿的人和事,都是她熟悉的,让她感到舒适,安全,亲切。
08
 
于妈的话,深深地震撼了于凤,她没想到接于妈来城里享福,却给她造成了困扰和伤害。
她突然想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想给对方的好,没有给到点上,那这种好就成了对方的负担。
 
她妈半生的辛劳,在于凤身上结出了硕果,于凤以为,唯有让妈妈在城里过上舒适方便的生活,才能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
 
只是她没想到,她想给妈妈的生活,却并不是对方想要的,妈妈在城里并不快乐,反而因为陌生、不习惯,而生活得惶恐不安。
 
她想起了妈妈一个人落寞地坐在沙发上发呆的情形,想起了她小心翼翼地摸索着使用家电,想起了她每次燃气灶打火都吓一跳,这对一个老人来说,是多不容易。
 
于凤猛然惊醒,原本她妈在农村生活快乐,健康,是她自以为孝顺,骗她妈来城里享福,却没有时间陪她,关心她,让她在陌生的城市里受伤、受骗、病倒。
 
真正的孝顺,是顺从父母的本意,让父母开心快乐,而她却一时糊涂,背离了这个宗旨,让孝顺成了套在她妈颈上的枷锁。
 
于凤含着泪,握住了妈妈的手,这一刻,她终于开始反省,接受并妥协。
 
城市也好,农村也好,适合就是最好的生活。
她妈喜欢农村,不想改变已经适应的环境,她又为何一定要她接受不喜欢的生活呢?
真想孝顺妈,她完全可以带着丈夫孩子,多回去看望妈妈,将妈妈的老年生活安排得更妥当。
 
于凤收拾了东西,交给来接妈妈的弟弟,再像儿时一样,撒娇地抱了抱妈妈,挥手告别。
 
于妈到家的第二天,于凤打听她的身体情况,弟弟在电话里喊:“姐,放心吧,妈吃了一大碗饭,已经下地摘菜去了,身体好得很。”
 
于凤长长地舒了口气,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一幅画面:她妈正蹲在地里,笑眼眉开地看着地里的菜。
一大片,绿油油的,脆生生的,生机勃勃,鲜艳得要滴出水来,像刚刚出生的孩子,一天一个模样,山风吹过,绿色就在风中摇曳。
往期精彩:
我登录老公微信,打开他的朋友圈,发现95条仅自己可见。
我是个女孩,但我这辈子都不能结婚了。
我名正言顺嫁给叔叔,过程甜哭了。
好物推荐,点击购买:
百搭棉麻短裤,49元买1送1~

买1发5!植物洗衣液,温和不伤衣



点一下,有魔法!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