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催生一批高学历穷人


学历的价值越来越低,越来越多大学生成为白领
改革开放40年来,贬值最快的除了通货膨胀下的钞票,还有什么?大概是大学学历。
高校猛烈扩招,大学生遍地都是。昔日金贵的本科生已经毫不值钱,硕士生才是职场起步;大量博士找不到工作,海归也没有了往昔的派头。
虽说“本科生不足人口5%”的梗广泛流传,扣除三十岁以前的人口学历,只看新世代学历水平,“人均大学生”真是毫不夸张。

1977年,大学录取率仅有5%,此后录取率逐年增长
当然,这其实是公平的。
如果城市的孩子没有优势甚至比农村还差,那人们还努力考大学、进城做什么!
人生本是一场接力赛,拼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每个人都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面。
城里的孩子,不仅是出生在了城里那么简单,他们和农村孩子受的是不同的环境熏陶,而这对人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爱因斯坦那句名言说得好,“所谓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从小受的其实是不一样的教育。
但恰恰,农村的孩子除了学校里那点知识,其他方面什么也没有。
记得儿子刚上大学时和我说,他的一个来自大城市的室友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还多才多艺,简直就是全才,就连儿子自诩为优势的音乐方面也能全面碾压。
据说,儿子室友的爷爷当年逃难,是坐着飞机的。
他的父母都有较好的音乐素养,父亲会拉小提琴,一家人偶尔会去听交响乐演奏会。
人家数十年、几代人的历史积淀,并不是儿子在高考时考了同样多的分数就能够弥补的。
不过,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
其实人生正如爬山,当我们抬头发现别人都比自己高的时候,说明我们正在向上爬。
大家都在山脚下不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反倒觉不出压力。
如果我们考不上大学,大家都还在农村呆着,和周围的人都是一个层次,可能感觉不出人和人的差距。
而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上走,意识到自己的差距的时候,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更优秀的圈子。
比如卢远瞩教授,凭自己小家庭的收入,在北京买了房,在买房之前还支援了父母和妹妹家在老家盖房。
虽然无力帮老家解决更多的问题,虽然跟城里人相比还是有差距,但已经足够成功。
他早已经超越了当年那个青涩的县里的高考状元,他的后代,则是会以一个真正城里人的身份,有着更高的眼界,享受着更多的资源,不会再像父辈那样艰难。
其实这正是大多数农村努力者的缩影,他们自己没有享受到得天独厚的条件,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代际积累中的一环,慢慢实现整个家族的阶层跃升。
蓝领收入超越白领背后
是市场需求的差别
最近几年,中国人热烈讨论的“蓝领收入超过白领”,在西方国家早就习以为常。
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很高,每年持续输出大量“工商文理艺术”人才,市场真正需要的却是机器操作工、建筑工、修理工。
大量在职场找不到工作的人,投身蓝领市场,勤加训练,拥有一门好手艺,很容易就有超过白领的收入。蓝领收入高,缘于他们的稀缺。

中国城市的泥瓦工、修理工、按摩师、厨师、月嫂,这些蓝领的工资基本都超过普通小白领。
就连很多基础的搬运工作,也能达到一天两三百的收入——他们经常月收入达到七八千,超过很多白领水平。
有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三千块你雇不到一个农民工,只能雇一个大学生”。
吴晓波在跨年演讲时表示,1978年到2019年,中国蓝领工人的年薪资收入增长了150倍。这个增长幅度,大大超过白领的收入增长水平。

现在的大学生和以前不一样,以前社会对于知识分子人才需求量很大,可以说供不应求,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供过于求,导致了大学生的竞争不断变大,所以,农村大学生在面对竞争时,如果没有突出的能力只能是混迹在社会的底层。

农村长大的孩子和城市孩子是有很大差距的,尤其是在思维这方面,农村孩子思维有很大的局限性,城市孩子相对会好一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个人的思维格局很重要,能帮助自己很好的发展,保守的思想很难在社会中立足,这能是作为别人手下的员工,混迹在职场的底层。

没有人脉
身为农村孩子,很难有很好的人脉,当自己在大学毕业时,没有人能给自己助力,给到自己一个好的发展平台,这时候起步就会很低,但是,城市孩子多少会有自己的一些人脉,起步就会稍微高一点,作为大学生毕业更是,一些好的职位很多都被一些关系户占用了,自己没有人脉关系就只能是从头开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