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李子柒的越南网红,还有机会赚到一个亿吗?
在远离尘世的深山里,青山碧水映衬着如蓝宝石般无暇的天空,赏心悦目。视野拉近,泥泞的土路,将眼前的原野不规则地划分成几块。伴随着一些唯美的景物特写,一名衣着朴素、相貌柔美的女子,往来其间。熟练地忙碌着各种农活。下一秒,镜头又转到了一座幽静的农家小院,女子将采摘来的各类作物,进行细致的加工处理。在一段技巧娴熟的延时镜头过后,一道道品相诱人的农家饭菜、或是制作精妙的农用器具,被摆上了小院的露天圆桌。
在网红李子柒的大多数视频里,你都能看到上述类似的情景。它们色调柔和,画面带有一种淳朴原始的美感,虽说拍摄的都是些农家琐碎生活,但细致的取景、专业的运镜、以及搭配得恰到好处的古风配乐,总能给观众带来一种,仿佛身处世外桃源仙境的错觉。
凭借着清新脱俗的拍摄风格,以及颇具新意的内容选题,李子柒得以在卧虎藏龙的视频自媒体行业中,拔得头筹,且很快就搭建起了成熟的品牌形象。“李家有女,其名子柒”,成为了外界对她最精妙的评价。
不仅如此,由于她在视频中为观众展现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她的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扩大,甚至一度获得了央视的点名认可,成为了代表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一枚符号。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李子柒的品牌都收获了广泛的支持。截止目前,她的个人微博粉丝数,已经接近2600万,几乎比肩多数一线明星。而在抖音、B站等国内主流视频网站上,她也都是最炙手可热的头部明星,粉丝数动辄数百万、千万起步。可以说是国内网红界的“扛把子”。
而作为目前少有的,将自身影响力成功拓展到海外的视频作者,李子柒在国外视频网站Youtube也已获得了一千一百多万的订阅量,这足以为她和她幕后的团队带来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不仅如此,国外网友对她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称她为“来自神秘东方的仙女”。在李子柒视频的外网评论区,你能看到大量外国网友的彩虹屁,足见他们对李子柒以及其代表的中国文化,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
但人红自然是非多,李子柒的走红,在外网也同样引发了争议。首先,基于外国网友对亚洲地区国家的刻板影响,他们常常会误解李子柒的国籍,导致她最终不得不单出一期视频,来表明自己中国人的身份。
光这样还没完,一些外网的视频作者,从中发现了新的“财富密码”:既然有人难以辨别李子柒的国籍,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也可以依样画葫芦,再创造一个属于自己国家的“山寨”李子柒出来?
事实上,的确有人这样做了。比如下面这位同样在Youtube上发布视频,来自越南,名为“Bếp Trên Đỉnh Đồi”(山上的厨房)的视频作者。她发布的视频,无论是从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有着明显的“山寨”痕迹。
同样是以朴素的农家女孩形象出镜,拍摄场景同样是选在远离都市的深山之中,每一期视频的主题,也都是简单的农家菜。这位越南作者的投稿视频,无论是在拍摄风格还是内容选题上,都透露着浓浓的山寨味。倘若不去细看,第一眼你真的会误以为,自己点进的是李子柒的视频,山寨做到这个份上,也是不容易。
但山寨的终究还是山寨的,相较于李子柒的专业运营团队,“越南李子柒”的视频,多少带有些先天缺陷。比如虽然拍摄风格类似,但从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来看,“越南李子柒”的摄影技术,还是稍显稚嫩,剪辑错乱、镜头单一等问题,层出不穷。
同样的,“越南李子柒”的视频主题也较为单一。中国李子柒,能做出色香味美的传统美食,能编织出各种精妙的手工制品,几乎是样样全能,且不断推陈出新,尝试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但“越南李子柒”则是专注于做饭,也许是出于文化差异的缘故,她制作的食物,在国人看来,几乎都是黑暗料理般的存在。
但这似乎并不影响“越南李子柒”在Youtube上继续自己的创作生涯,目前她的频道也已经收获了20万的订阅量。
虽然在视频的评论区,我们不难看到有大量网友在指责其抄袭山寨行为,也有人跑到李子柒的频道下,向她反馈有人山寨她的视频,但目前双方也并没有就此发布任何声明。
但通过这件事,我们也不难发现,曾经被外国人称作“山寨大国”的我们,现在也开始逐渐面临“被山寨”的困境。
要说哪些国家在山寨中国这件事上,表现得最为积极,那我们的东南亚邻居们,绝对是最有发言权的。而这其中,走在“山寨中国”方阵最前列的,又非越南莫属。
这是一个相当神奇的国家,如果你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数十年前,那个唱着“牙套妹奈何美色”的杀马特偶像组合“HKT”,那你显然是错过了,越南山寨文化发展的黄金期。
这里不仅孕育出了“越南李子柒”,更是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有意无意地模仿着中国过往的经历。长久以来,越南作为古代中原王朝附属国的经历,使得他们在民俗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习惯上,都受到了中原地区的深远影响。即使是到了近代独立以后,在这个神奇的国度里,我们依旧能发现不少“中国风”。
打开越南自己的视频网站Zing TV,你能在首页上发现大量熟悉的中国国产电视剧的身影。《延禧攻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等,这些曾在国内颇有名气的影视作品,在被引进到越南后,又都成功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在Zing TV的首页上,中国电视剧总能占有一席之地,且受欢迎程度,往往会远超越南本土的剧集。
越南人不仅喜欢看中国的影视剧,还热衷于自己搞翻拍。他们的翻拍,倒也是相当“尊重”原作的著作权。简单来说,就是对原版剧情进行了符合越南国情特色的改编,再让一群压根没啥演技的越南演员,把故事表演出来,完成了所谓的“越南版”翻拍。
同样受制于技术实力的不足,他们的翻拍往往画风清奇。如果不细看,你甚至第一眼难以认出这是部翻拍作品。演员表情浮夸,特效缩水严重,这些在越南翻拍剧中,都是再正常不过的问题。
比如,这部越南版《还珠格格》的表现,就着实让人惊出了一身冷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看某十八线乡镇的土味剧场,演员浮夸的表演,绝对能让观众在看电视是后悔刚吃完了午饭。
再来看看越南版的《西游记》,同样是惨不忍睹的服化道,加上这个粗制滥造的特效,说它是五毛特效,都算是夸赞了。
山寨中国的影视剧,倒也并不是越南独有的专利。同样是在东南亚,同样神奇的马来西亚人民,又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成为了取悦世界观众的模范。
他们不光热衷于翻拍中国电视剧,而且对更加考验技术和表演能力的电影领域,也是相当痴情。于是,当16年国产电影《夏洛特烦恼》推出后,他们用数月的时间,山寨了一部《令伯特烦恼》。最终,还成功登录了内地的视频网站。
这部充满着“致敬”味道的影片,除了照搬《夏洛特烦恼》的剧情外,并没有任何说得上原创的内容。不过他们倒是在选角和表演上,做得比邻居越南强上一些。当然,也仅仅只是强一些而已。
浮夸的表演以及满脸油腻的角色,依旧辣眼得让人难以直视。
除了山寨影视剧外,随着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互联网产品也逐渐走出国门,在极大地便利了外国友人生活的同时,它们也注定摆脱不了被山寨的命运。
比如,如今国人早已习以为常的移动支付功能,就是遭遇国外山寨的重灾区。当然,这并不是说国外的移动支付,要远远落后于国内,只是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国内便利的互联网移动支付功能,让不少国外的企业找到了借鉴的目标。
像是日本的通讯软件LINE,就曾被怀疑是山寨了国内的国民软件微信,而在其加入了更加便利的移动支付功能后,这种既视感也就进一步加强了。
同样的,在印度,山寨软件如今也已是遍地开花.你可以在他们的应用市场里,找到印度版的支付宝——Paytm。其创始人Vijay Sharma,就曾直言,自己的产品受到了中国支付宝的启发。如今,它的用户已经多达2.2亿,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移动支付平台。
而同样在印度受到极大欢迎的,还有字节跳动旗下的“Tik Tok”。也就是海外版的抖音。这款短视频软件在印度有着极高的人气,和国内的用户一样,印度的年轻人们,也热衷于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Tik Tok在印度有着两亿的注册用户,是字节跳动在海外的主要市场。
直到最近Tik Tok在印度惨遭下架,不少印度用户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创作生涯,或是转战其他平台。这期间,大量印度本土的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有当年国内直播平台“百团大战”的势头。在印度谷歌市场的免费下载榜单上,本土短视频APP包揽了榜单的前五名。
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些号称印度本土“自主研发”的产品,还是带有难以忽视的Tik Tok既视感。
这其中,有从软件命名上,尝试去蹭Tik Tok热度的“Tik Kik”。被外媒一语道破其山寨的本质。
也有在软件UI界面设计上,对Tik Tok进行大规模“致敬”的“Mitron”,单从截图来看,它和Tik Tok简直是从共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顺带一提,这款名为Mitron的短视频APP,还曾被曝出,其代码是由开发人员花费34美元,从一家巴基斯坦公司买来的。偷天换日后,不光本地化工作做得一塌糊涂,甚至还继承了原版的所有安全漏洞。再往细处深究,原本那家巴基斯坦企业的产品,同样也是针对Tik Tok开发的山寨软件。
而在游戏领域,近年来被国外山寨得最为严重的,恐怕就只有玩家们又爱又恨的《王者荣耀》了。没错,这款被国内玩家嘲讽山寨《英雄联盟》的手游,如今在国外,反倒成了被山寨的受害者。
在俄罗斯,就有着一款名为《 Planet of Heroes》的MOBA手游,存在着明显的山寨嫌疑。他几乎原封不动的照搬了《王者荣耀》的3V3对战模式,甚至为了偷工减料,还去除了不少原有的玩法设计。
类似的,还有这款名为《Mobile Legends:Bang Bang》的MOBA手游,也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山寨痕迹,它还曾经因此在国外被腾讯起诉,最终败诉赔给了腾讯1940万。
讽刺的是,这款游戏的开发商,是位于国内的沐瞳科技,而这家公司的CEO,就曾任职于腾讯的游戏部门。在离职后没多久,他开发出了这款山寨腾讯《王者荣耀》的手游。这款游戏在东南亚市场非常受欢迎,甚至还举办了类似于《王者荣耀》KPL联赛的,所谓“MPL”的联赛。不知道腾讯内部知道此事后,是作何感想。
从各种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曾经被全世界嘲讽为“山寨大国”的中国,如今好像也拥有了“被山寨”的底气。当然,我并不是说“被山寨”是件好事,但它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目前我国部分产业的发展,确实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而纵观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山寨”这件事本身,其实一直都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在“偷懒是驱动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一指导性准则的引领下,无论是早年的德国还是日本,都经历过一段不算光彩的山寨史。而或许正是得益于接连不断的山寨行为,才让它们有了足够的资本,去完成后续的蜕变。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如今再熟悉不过的零食品牌——奥利奥,其实早年就是靠山寨起家。
奥利奥的品牌,虽然至今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最初版的奥利奥夹心饼干,和我们如今所见的形象,还是有所差别的。它的产品设计,几乎是照搬了另一款更早前推出的夹心饼干产品——“Hydrox”。
后者诞生于1908年,比初代奥利奥要早上四年左右。
早期的奥利奥,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口味设计上,都是一次对Hydrox的彻底山寨。除了表面花纹的区别外,你几乎难以区分二者。因此,当年Hydrox的制造商很快就起诉了奥利奥,但由于奥利奥成功地钻了法律的空子,两家的争执一直难有结果。
与此同时,奥利奥也一直在加强自身品牌文化的建设,通过推出迎合不同群体喜好的产品,逐渐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最终成功上位,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老前辈Hydrox。
而反观Hydrox,它的发展则是始终束手束脚,既没有灵活的市场推广,本身产品也少有创新,最终才在与奥利奥的拉锯战中,败下阵来。
当然,奥利奥这种弯道超车的行为,也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得来的,更多的山寨品牌,它们的发展轨迹还是遵从着山寨——被告——倒闭的一条龙流程,个别运气好的,小赚一笔就此跑路,或是转而去找下一个冤大头,说到底,都还是看命的事。
但无论有多少前人血淋淋的例子摆在面前,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缺乏山寨产品。品牌也好,人物形象也好,人们总是热衷于去模仿所有能为自己带来利益的对象,这其中,自然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成功了,那就叫创新、借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失败了,那大不了就是搁角落里画个圈诅咒一下对手,然后抹干眼泪,投入到下一次山寨行为中。
毕竟,创新这种东西,在这个世界上终究只是少数人独有的天赋,而多数资质平平者,或许只能靠不断山寨碰运气,才能有机会和天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历史发展了几千年,无非是在山寨与创新中不断循环,而这永远是个闭环的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