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KONAMI还纯良的年代,忍者神龟里有一个“爱因斯坦”



四只爱吃“馅饼”的乌龟,一只会功夫的老鼠,以及一个好事的女记者,铸就了几代人难得的共同话题。
你是否能相信,一群奔三的成年人,竟然会为了一只忍者神龟究竟叫什么名字而陷入争执。
前几天,我还真的就在办公室中,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
事情的起因倒是挺简单的,上周,《怒之铁拳4》的开发商“Dotemu”公布了“忍者神龟”游戏的最新作——《忍者神龟:施莱德的复仇》(以下简称“施莱德的复仇”)的宣传视频,其中那极具“复古”风格的“横版清关”玩法,在吊人胃口的同时,也顺带唤醒了几位老玩家心中,关于“忍者神龟”的童年回忆。

《忍者神龟:施莱德的复仇》
拿双刀的老大是“莱昂纳多(达芬奇)”,拿峨眉刺的老二是“拉裴尔”,拿双节棍的老四是“米开朗基罗”。
对于这三位,基本上都没什么争议,毕竟“文艺复兴三杰”的名号,从小学开始就已经深深印刻在人们的脑子里了,那么问题就来了,拿棍子的老三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当然,如果愿意花上几秒“百度一下”,事情就会简单很多,但有时候就各自的记忆力,展开一场“对弈”显然会让事情更有意思。

你还记得正数第三位的名字吗?
是“爱因斯坦”还是“多纳太罗”?
争论的焦点,最终被放在这两个名字上。
前者是教科书上总是出现的物理学家,而后者则是文艺复兴早期最著名的雕刻家之一。
在早期的动画中,拿棍子的老三智力超群,总是能够发明出一些“高科技”道具,性格也更偏向于头脑派,总是能为队伍提供技术上的援助,就连神龟们出动时驾驶的“战车”,都出自它的手上,对于那时还只是孩子目标用户来说,“爱因斯坦”这个名字显然更适合它,更何况,很多孩子压根就没听说过什么“多纳太罗”。

在后来的电影版中,老三的造型就充满了“高科技”感
当然了,讨论的结果是我上网搜了一下,证明了它真的不叫“爱因斯坦”,而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译名,其原因则带着一股浓浓的“时代特色”。
“爱因斯坦”的称呼,最早,或者说只出自于1987年,忍者神龟动画的“国语配音版”(以下简称87版),曾经在不少地方电视台播出,但由于时间跨度过大,中间又经过多次重新配音,能够听到“爱因斯坦”的音频版本,现在已经很难找到。

这批动画比我年纪都大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以CCTV为首的电视台,引进了一批包括《宇宙大帝希曼》《花仙子》《蓝精灵》《铁臂阿童木》在内的外国动画,成为一代人的重要的童年回忆,加上后来盗版录播VCD的横行,这批动画的传播途径被进一步扩大,一直持续到二十一世纪初,不过这些就是后话了。
这批动画在引进初期,目标用户就是当时的中小学生,遣词用句也因此最大限度照顾着孩子们的认知。在那个以“哥白尼”来命名科普类杂志的时代,大科学家远比一个文艺复兴初期的雕塑家出名得多,为了引起孩子们共鸣的老翻译者们,便顺手造就了这一“千古难题”。

87版忍者神龟
该动画改编自凯文·伊斯特曼与彼得·莱尔德在1984年出版的同名漫画,原作中“反英雄”的概念,和带有一些讽刺性质的设定,让四只会耍功夫的海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而87版动画,则成为了品牌商业化计划最重要的一步。和原作相比,动画中的角色明显更加可爱,整体故事基调也偏向搞笑和明亮,这部动画一直播到1996年,为系列吸引了大量轻度与儿童粉丝。
另一方面,87版动画和这股“文化热潮”的风行,也为忍者神龟的“游戏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初版“忍者神龟”漫画
其实在看到“施莱德的复仇”时,我在第一时间想到的,除了87版的动画片之外,还有一部发售于1991年的SFC游戏,但是在聊到那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些关于这个游戏系列的趣闻,就从1989年的第一步“忍者神龟”游戏——“激龟忍者传”开始。
时间来到八十年代末期,在地球另一边的日本,Hudson带着PC Engine,加入日渐白热化的主机战争,但任天堂与世嘉“霸主”的地位依旧平稳,各大厂商也都卯足了力气,一批质量优秀的游戏作品,如潮水般在市面上涌现。
在这些厂商中,当然也包括仍旧秉承着“游戏制作者”初心的“科乐美(KONAMI)”,1986年的《月风魔传》《恶魔城德古拉》,1987年的《魂斗罗》《合金装备》,在为玩家们营造了新鲜感十足游戏体验的同时,也为日后的“日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KONAMI与“曾经的荣光”
1989年5月,历史上第一款忍者神龟游戏在日本面世,但名字却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忍者神龟(T.M.N.T)”,而是采用了一个集东方中二,与“日式土味儿”为一身的名字,《激龟忍者传》作为游戏的标题。
《激龟忍者传》以87版动画作为故事基础,游戏的系统与当时大热的《林克的冒险》,使用了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大地图中游戏采用俯视视角,而进入关卡后,游戏则会切换为“横版动作”。《激龟忍者传》虽然没有多人同玩的功能,但却允许玩家随时在四只神龟间切换,而玩家在之前受到的伤害,则会被继续带到下一个关卡,如何掌控四只神龟的HP,成为了该作的最大特点,加上FC本身的操作难度,以及大量的“初见杀”场景设置,让《激龟忍者传》成为了FC史上,最难的游戏之一。

《激龟忍者传》
至于为什么要采用《激龟忍者传》作为游戏名称,归其原因其实与文章开头的“爱因斯坦”一样,1989年,“忍者神龟”虽然已经在美国大红大紫,但在日本却鲜有人知,直到两年后的1991年,87版动画才被引进,命名为《偶像忍者龟》,在NHK电视台播出。
《激龟忍者传》发售后,市场上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口碑两极分化,一方面其出色的声画效果,保持了科乐美一贯的高水准,游戏中各个角色特有的攻击方式,也在最大程度上致敬了原作,但另一方面,关卡难度与角色平衡设计上的失败,以及日版对原作动画设定上的更改,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魔界村》第一关都打不过去的我来说,这个游戏简直就是噩梦
在这之后,科乐美便成为了“忍者神龟”游戏的“老东家”,也许是意识到“激龟忍者传”的名字确实太土,续作的日版名称也重新改回了“忍者神龟”,包括《忍者神龟:街机游戏》《忍者神龟:曼哈顿计划》,成为了街机与游戏商店的常客,而在1992年登陆街机,并在之后移植于SFC的《忍者神龟:时空神龟》(以下简称“时空神龟”),便是这次“施莱德的复仇”最重要的“启蒙作品”。

“时空神龟”的街机版没有在日本发售,但其来自“街机游戏”的多人合作玩法,却由SFC在“阉割”后继承,支持双人共同游戏,本作最大的特点,除了丰富的关卡外,便是大量经典BOSS的加入,87版动画中的“犀牛头”“猪头”“鳄鱼头”“施莱德”自不必说,就连后续真人电影中的“鳄龟”和“狼头”都曾经作为BOSS登场,让粉丝们大呼过瘾。
该作一经发售,便受到了媒体和玩家们的一致好评,甚至被《任天堂力量(NINTENDO POWER)》,评为1992年“十大最佳游戏”之一,可见其质量的过硬。

《任天堂力量》(1993年1月刊)
以“时空神龟”为起点,科乐美在这之后还将游戏类型,扩展到了格斗游戏,但同时,忍者神龟品牌的“降温”,也在同时发生。
1993年,《忍者神龟:锦标赛斗士》登陆SNES(SFC)以及世嘉的MEGA DRIVE,虽然名字相同,却因为机能差异,变成了两款完全不同的游戏,在本作中,玩家第一次拥有了游戏中操作大反派“施莱德”的机会,可惜也没能挽救欧美地区,“忍者神龟”系列人气下跌的事实,至此由87版动画带来的游戏改编潮,至此终于告一段落。

1994年《忍者神龟:锦标赛斗士》在画质降级后,重新登上了NES
2003年,新版《忍者神龟》动画在美国上映,四只神龟们被去掉了可爱的“黑眼珠”,拥有了更加写实与帅气的造型,动画的整体色调也变得更加黑暗,但故事依旧保持着“老少咸宜”的风格。这套动画同样在次年,被引进到了国内,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了两季,成为了新一代中小学生的童年回忆。
不过这一次,耍棍子的“爱因斯坦”没有再出现,“多纳太罗”取回了自己的名称,而只看过这部忍者神龟的孩子们,自然会和看87版的“老炮”,产生信息上的误差。

如果你看过《成龙历险记》,大概率也看过这个
后来,03版动画也被KONAMI改编为游戏,但画面却与FC时代有了天差地别,3D模型加动画渲染的游戏画面,虽然今天也不算过时,但却没有再掀起什么风浪,2006年后,科乐美正式放弃了忍者神龟,主机游戏的制作权又分别在“育碧”和“动视”手上待了几年,才终于消停下来,几代人的回忆在这里,差不多也都该结束了。

在看到它们的时候,“我”已经长大了
回过头来再看“施莱德的复仇”的宣传片,不管是角色动作还是画面构成方式,本作都非常明显地致敬了“时空神龟”,以及KONAMI的系列作品,很多镜头非常容易让老玩家会心一笑,却又惹人唏嘘。

“时空神龟(左)”与“施莱德的复仇(右)”
在回忆老作品时,我们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给它们加上一层“美化滤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施莱德的复仇”对我们有一种额外的吸引力,它让我想起过去还看有线电视的时光,想起KONAMI为日本游戏行业做出的贡献,想起对动画情节中,“馅饼”味道的遐想。
虽然现在,这些都已经不复存在。
RECOMMEND
关注3DM游戏网视频号,更多有趣内容即刻送达!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