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警”到“和斯大林恋爱”,苏联黑依旧没有过时



戏谑式的新鲜解读与永不过气的文化符号。
作为全球最大的PC游戏平台,Steam上从来就不缺少“怪逼游戏”。记得在几年前,Steam刚刚在中文互联网流行起来的时候,甚至还有过“Steam×大名著”的说法,其中的《山》《模拟山羊》等玩法“迷惑”的独立游戏,也可以算是“怪逼”的先祖了。
但如果要把它们拿到今天来看,也实在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尤其是把它们,和我上周在无意间,看到的一款叫做《Sex with Stalin》的游戏相比。

相信只是看到这个标题,你就一定会先入为主地,将它认定为又一款纯粹卖噱头的沙雕游戏。
当然了,这种看法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还不够准确。
在游戏中,玩家需要扮演一名来自2300年的俄罗斯底层市民,整日沉沦与酒精与颓废当中,眼看生活毫无起色,他决定将最后的希望,赌在了三百多年前解体的苏联身上,通过时间旅行的方式,来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希望通过与领导人斯大林的“交流”,改变苏联最终被解体的命运。

游戏的玩法类似于传统的文字冒险游戏,玩家通过点击人物下方的对话框与选项,便可以推进故事发展,在玩法上毫无亮点可言,而其冗长且繁杂的文本,更是让人看得有些心力交瘁,与不少文字游戏一样,《Sex with Stalin》也有着“多结局”的设计,大部分路线更是充斥着大量“成人都不宜”的要素,玩家最终将见证一个个“平行宇宙”的苏联诞生,在某个结局中,斯大林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说唱歌手;而在另一条路线,主角会建议斯大林用日本的“动画(anime)”文化,来让世界接受苏联……

而之所以说这款游戏不光是“沙雕”,是因为在游戏中,专门设有一个“词条科普”界面,对前苏联的大量重要人物与专有名词,进行了非常详尽的科普,对玩家了解前苏联的背景故事,还真起到了一定作用,加上故事中文本纯正的“苏联味儿”,英国游戏媒体“PCGamer”甚至对本作给出了“比想象中要好”的评价。

“贝利亚·拉夫连季”
看到这里,你大概会怀疑这是一款“万恶的西方资本主义”,用来抹黑苏联的,因为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但其纯正的俄语文本和发音,似乎又好像有哪里不太对劲。
原因非常简单,本作的开发者“Boobs Dev”,是一家土生土长的俄罗斯公司,而你光听他们的名字,也能看得出来他们本来也不是“正经公司”,在制作本作之前,他们就曾经在Steam上,发售过多款带有成人元素的游戏,这次黑到“斯大林”头上来,也算是“回归初心”了。
顺带一提,《Sex with Stalin》的发售,在俄语社区中,引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波,部分社会人士强烈谴责了“Boobs Dev”,并将他们形容为一群只会靠噱头赚钱的疯子。
不过根据通关游戏的网友们说法,游戏中玩家并没有和斯大林直接“连接”的机会,所以标题的《Sex with Stalin》,也可以说是标准的欺诈了。

即使这样,游戏仍充斥着大量让人不适的“重口”镜头
其实纵观整个近代的娱乐产业发展,基于“地域黑”和“刻板印象”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一直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也似乎总愿意对此买账,而“心怀不轨”的中东人和“凶悍残暴”的俄罗斯人,自然也成为主流电子游戏中的“最大反派”。
就在前不久,一款叫做《费卢杰六日》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被搬上Steam平台,引起了不少政治团体的担忧。就像标题所写的那样,这是一款以“伊拉克战争”为主题,从美军视角描写“费卢杰战役”的游戏,而考虑到那场战役的特殊与敏感性,游戏项目一度被搁置,直到近年来,项目决定重组,这才又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已有多个团体与个人要求V社抵制这款游戏上架
相比复杂的中东问题,游戏厂商在涉及到苏联的时候,态度就要随意多了,甚至说有点“肆无忌惮”——尤其是对于许多欧美厂商来说。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源于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遗留下的意识形态对立;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管游戏厂商怎么塑造苏联,也不怕遭受什么国际层面的谴责,毕竟苏联都解体那么久了。

由波兰工作室制作的《世界主义》,算是其中不错的精品,几乎玩到了所有经典的“苏联梗”
对于中国的玩家而言,其中最熟悉的,可能还是要数由西木工作室(Westwood Studios),开发的《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系列(以下简称“红警”)了。
发售于1996年的初代“红警”,可以说是把苏联形象,从里到外黑了个彻彻底底。考虑到这时距离冷战结束与苏联解体也才过去不到五年,“红警”可也以算作是一款“紧跟时事”的游戏了。
在初代“红警”中,因为爱因斯坦用时间机器抹去了希特勒的存在,德意志帝国没有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机会,却在最后间接造成了苏联的侵略扩张。

初代《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
作为在国内影响力最大的RTS游戏之一,“红警”可以算是不少玩家心目中的“神作”,其中对于美苏对抗的描写方式,带有极为明显的“倾向性”。
拿国人玩家最熟悉的“红警2”举例,与盟军(美国)自律且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军事形象相比,苏联一边则显得野蛮低端,类似于“疯狂伊万”“自爆卡车”“恐怖分子”“恐怖机器人”等兵种单位,从命名到攻击方式,都直接让人联想到恐怖主义。而苏联的最低级单位“动员兵”,也比盟军的同等级单位“美国大兵”造价便宜不少,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不少玩家手中的“敢死队”单位,似乎也在暗讽苏联士兵的廉价和战术的落后。

“疯狂伊凡”(左)与“动员兵”(右)的概念画
在战术武器上,苏联也成为了“污染”和“暴力”的代名词。步兵单位中的“辐射工兵”,可以对周围的单位造成辐射污染,敌我不分,而苏联的超级武器核弹发射井,更是和其字面所表现的一样简单明了,足以对敌方领地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并对场景造成极为严重的“核污染”。

“红警2”中的核弹发射井
游戏中对于苏联军官的形象塑造,也多以奸诈狡猾,或是昏庸无能的形象出现在剧情中,有的角色甚至暗喻现实中的苏联领导人,其中贯穿“红警”前两部的重要角色“尤里”,以及其叛逃后所组织的“尤里帝国”,更是在暗讽苏联政府“控制人心”,且毫无底线可言,彻头彻尾就是一副反派势力的做派,当这些角色全部消失,苏联才开始在玩家的带领下走上正轨。

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对于不少年轻玩家来说,比起盟军的“娘炮”武器和角色,苏联阵营丰富怪逼的角色形象、充满俄式美感的建筑与造型设计、战斗时简单直接的狂轰滥炸,都让整个阵营看起来个性鲜明,本该起到抹黑作用的设定,反而在爽快感与暴力美学的作用下,让这个有些“疯狂”的假苏联,成为了大量玩家心目中人气最高的阵营。

3代以后再无续作,成了不少玩家心中永远的遗憾(图:IGN.COM)
如果说“红警”系列的“黑”,还是在对冷战恐惧思维中,夹带了一丝对架空历史的“搞怪”,那么纯正的俄罗斯的玩家们,都还能够容忍。可《英雄连2》对于二战中苏联军队的“黑”法,就真的是打破了玩家们的底线。
《英雄连2》是由加拿大的“遗迹娱乐(玩家俗称水雷社)”开发的即时战略游戏,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实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东部战场上苏联军队的故事。由于一代过硬的游戏质量,让系列在全世界积攒了大批粉丝,但当来自俄罗斯的玩家们打开游戏后,所看到的战役剧情,却让他们有些难以接受。

《英雄连2》(2013)
在二战中讲苏联军队的故事,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要命的是,战役中出现的苏联军队表现得冷酷残暴,除了肆意枪杀战俘、平民与波兰游击队,更是用真实历史中斯大林在1942年发布,命令士兵们不准再后退一步,誓死保卫祖国的“227号命令”大做文章,描绘了督战队逼迫士兵上场充当“敢死队”,还对逃兵进行机枪扫射(法国电影《兵临城下》中也有几乎相同的场景),将“草菅人命”诠释到了极致,在国内玩家中这同样被称为“黑苏联”。

以擅离职守为由,直接枪毙前去拯救玩家的士兵
“黑过头”的《英雄连2》遭到俄罗斯玩家,和一批历史爱好者的谴责,他们自发地在请愿网站“change.org”上,发起署名活动,希望Steam可以下架这款游戏,最终有超过30000人参与了请愿活动,而该作也顺利被从俄罗斯地区下架。

从历史的角度看,《英雄连2》的做法确实有些不妥
其实,如果我们在Steam之类的独立游戏平台,输入例如“苏联”,或与之相关的词条时,很容易就能找到不少同样性质的“黑子”游戏,只要他们不像《英雄连2》一样玩得那么过分,俄罗斯的玩家基本也不会多说什么,毕竟有的时候,他们黑起自家来,要狠得多。《Sex with Stalin》这样的小作坊独立游戏自不必说,曾经大名鼎鼎的《潜行者》,以及后来的《地铁2033》等游戏系列,也都充斥着对特定时代背景的调侃与玩味。

“地铁”系列中的各个派系,充满了对前苏联形态的映射(至少人家黑得高级)
2017年,一个名为“Mundfish”的游戏工作室,在俄罗斯组成,而他们所放出的第一款作品《原子之心(Atomic Heart)》,光是凭着几支GamePlay演示视频,便赢得了不少玩家的青睐,真要论起来的话,这也是个彻头彻尾的“苏联黑”游戏。
《原子之心》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也就是巅峰时期的苏联,主人公作为“克格勃”的“秘密探员”,受命前往一处与中央失去联系的秘密实验室,在那里,他会亲眼见证苏联的秘密研究,所带来的恐怖恶果。

《原子之心》的游戏类型为“动作恐怖游戏”
《原子之心》能吸引玩家的最主要原因,自然是因为其独特的题材。“科幻”“恐怖”,这两个再常见不过的单词,和“前苏联”放在一起,就显得“酷”多了,不停向玩家逼近的诡异“生物”,更是将大家心目中,那个充满神秘气息的苏联,用游戏的方式平铺展开,既满足了幻想,又刺激了感官。
更关键的是,游戏中浓重的“苏联味儿”,并不来自于我们常在西方游戏中,所见到的“刻板印象”,既没有标志性的“红底金星”,也不需要巨大的“锤子与镰刀”,只是凭着一股苏联独有的“构成主义”味道,就足以说服所有的玩家——
这就是“苏联”。

场景和武器的设计都太酷了
时至今日,前苏联已经解体将近三十年时间,就算其存在,不停地受到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但它作为人类共有的文化符号,扎根于世界文化中的事实却无法改变,当我们在抛开一切刻板印象,重新拾起解读时,才再次意识到,有些东西,似乎永远都那么“时髦”和“酷炫”。
更何况它还是创造了全世界最伟大,也最受欢迎的电子游戏之一。

《俄罗斯方块》
RECOMMEND
关注3DM游戏网视频号,更多有趣内容即刻送达!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