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滑雪的尽头是“德国骨科”?



雪场鱼雷,防不胜防。
每年冬季,身处南方的同胞们,都会向北方投来羡慕的目光。与南方的一雪难求相比,北方可以轻松实现用雪自由,享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美景,以及,参与一项又一项雪上运动。堆雪人就不说了,在全国人民呼吁一户一墩的时候,北方人已经轻松堆起了“雪墩墩”。

今年恰逢北京冬奥会举办,冰雪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中国自由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上的惊天一跳,不仅为其赢得了一枚宝贵的金牌,也让屏幕前的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了滑雪这项运动的刺激与魅力。

这枚金牌,点燃了人们对滑雪运动的巨大热情。当天的微博热搜,有一半都与谷爱凌相关。大概很多人第一次见到滑雪运动,就是在北京冬奥会上。

当然,对于玩家而言,接触滑雪运动,也有可能是通过《极限巅峰》这样的极限运动游戏。

奥运赛场之外,却是别有一番令人哭笑不得的景象。据统计,进入2022年以来,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游客,已经达到了3.05亿人,随之而来的,是因滑雪受伤而人满为患的医疗机构。某多达355人的“雪季干瞪眼”养伤群里,主治医师将患者标注上了受伤原因,这些伤员集中在关节扭伤、骨折甚至骨裂等,有的人受伤部位太多,直接被标注为“伤太多,写不下了”。

2月初,一位骨科医生现身说法,直言一天里面做了7台滑雪导致的手术,每年滑雪受伤的人数,占滑雪参与人数的10%以上。可以说,3.05亿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就有三千万人因此躺到了手术台上——毫无疑问,滑雪的尽头是骨科。

滑雪这项古老而又充满趣味的运动,北方人乐在其中,南方人无比羡慕,潜意识里,总是很难将滑雪与危险运动联系到一起。但事实上,滑雪是当之无愧的高危运动,冬奥赛场上的自由式滑雪项目,更是货真价实的极限运动。这项运动如今所展现出的形态,已经与诞生之初大相径庭。
滑雪运动的起源众说纷纭,毫无疑问,历史上只有冬季极度寒冷的地区,才能出现这项运动,地理位置上,也就是亚欧大陆的北部地区及高海拔地区。有一种说法,滑雪运动起源于中国的阿勒泰地区。阿勒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极端最低温度可以达到-51.5℃,有着中国雪都之称,被誉为人类滑雪起源地。这一说法来源于当地的考古工作,在出土的岩画等文物上,大约在一万年前,已经有了大规模滑雪的场景,毛皮滑雪板就已经出现。

还有一种说法,大约4000年前,在北欧的挪威出现了最早的滑雪运动。北欧三国冬季极度严寒,人们生产生活困难重重。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外出打猎,人们开始在皮靴上捆绑兽骨,通过滑行加快雪上移动速度。
北欧的瑞典,还流传着一个恐怖的传说。古代,瑞典的国王为了处罚犯了死刑的囚犯,专门在囚犯的脚上捆绑光滑的树枝,将囚犯拉到陡峭的悬崖边,让囚犯从山上滑下去,直接冲出悬崖,再摔个粉身碎骨。
无独有偶,唐朝的时候,《北史》中记载,由于气候严寒,大雪已经没过了高大的马匹,为此人们只好踩着木头出行。可见,不同地区的人们,最初滑雪的目的,都是为了方便出行,所采用的工具,往往是木头这种便于制作且摩擦力小的物品。
现代滑雪运动的雏形,大体上起源于挪威,滑雪橇的英文单词“ski”,便是来自于古挪威语“skith”。1780年,挪威人努尔哈木,创造性地将柳条制作成了两端向内弯曲的滑雪板,这项古老的运动,开启了走上极限运动的大门。1861年,挪威出现了最早的滑雪射击俱乐部。
到了1877年,挪威成立了国家一级库利斯蒂亚尼滑雪俱乐部。1892年,挪威将每年三月的第一个星期六,确立为奥斯陆滑雪节。如今,世界闻名的国际跳台滑雪比赛,就是在这一天于霍尔门科伦山举行。

滑雪这项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离不开松雷·诺尔海姆的贡献。诺尔海姆被称为滑雪运动的奠基人,1870年,他凭借自己发明的滑雪固定器,冲刺到9.5米的高空,在空中完成回旋、下落,惊艳世人。自此之后,滑雪不再只是一项古老的雪上运动,逐渐成为挑战人类极限的独特方式。
如今,滑雪运动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不仅细分出了自由滑雪、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等众多项目,而且在滑雪设备、雪道分级、技巧设置等方面不断量化细分。随着全球滑雪运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同时,这项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向着高难度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谷爱凌在大跳台上完成的“左转1620”,就是一个震惊世人的高难度动作,在此之前,还从未有女性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中完成过这一动作,可以想象其难度之高。
“1620”指的是选手在空中旋转的度数,以最基础的720度为起点,每增加180度,难度提高一个等级,1620意味着选手需要在空中转体四周半。
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除了完成空中旋转,还有一项固定动作是抓板。也就是说,在完成空中四周半转体的同时,还要兼顾用手抓住滑板,并平稳落地。谷爱凌之前,女子大跳台比赛的难度天花板为1440,这一成绩由瑞士选手马蒂尔德·格雷莫在2020年11月创造。仅仅过了不到2年,谷爱凌创造了新的历史。

超高的难度,带来的是超高的风险。自北京冬奥会开赛以来,仅仅中国选手,就有拥青拉姆、杨硕瑞先后因伤退赛。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项目中,卫冕冠军加拿大名将图坦特受伤退赛。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无法在这项运动中避免受伤。而在滑雪项目中,受伤只是常态。
对于运动员而言,每一次伤病,都是一次考验。能否康复重回赛场,关系到自身的职业生涯。而说到全球水平最高的骨科医疗机构,就不得不提德国骨科。
提起德国骨科,想必不少人都会会心一笑。这个名词最初走红于2012年,据传,一位汉化组的成员,和自己的亲妹妹发生了关系,不幸被父亲当场抓获。父亲一怒之下将哥哥的腿打断,哥哥几经周折,找到了骨科一流的德国,才重新站了起来。于是,德国骨科慢慢成为调侃兄妹恋、妹控的网络用语。

这一传言究竟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但德国骨科的水准,却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比如,2014年,俄罗斯自由式滑雪运动员玛丽亚·科米萨罗娃,在进行障碍追逐训练时脊椎骨折,被紧急送往慕尼黑进行手术。2016年,中国羽毛球运动员李雪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左膝十字韧带撕裂,随后前往德国进行手术。不难发现,中外运动员都十分青睐德国骨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之一,自然是德国强大的骨科手术实力。但客观而言,如果单论手术水准,中国医生水准同样世界一流。问题的关键,出在了术后康复上。对于大多数运动员而言,进行手术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治愈,更为重要的是重回赛场。在德国这些运动医学发达的国家,康复医生会全程参与到术后恢复中,在配套的康复训练下,很多运动员都可以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准。
同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伤筋动骨一百天”的传统,可以想象,如果100天里,运动员只是静养,而不进行康复性训练,其运动能力自然会大幅下降。可以说,想要跟上德国等国家的运动医疗水平,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德国骨科依然值得信赖。
如今,随着谷爱凌、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上斩金夺银、一鸣惊人,滑雪运动的热度不断走高。你永远不能忽视榜样的作用,当这些奥运冠军得主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其影响,加入到滑雪大军中来。
这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谷爱凌夺冠当天,谷爱凌同款滑雪装备销量火爆,从护目镜,到运动鞋,再到数千元的滑雪板,受到了滑雪爱好者的追捧。谷爱凌夺冠所用的红色滑雪板,更是被抢购一空。

而滑雪这项运动,是极易让人产生“迷之自信”的低门槛运动。任何人无须具备滑雪相关技能,都可以去到雪场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滑雪之旅。同时,很多人都不会重视请教滑雪教练,这就导致连最基本的减速、刹车都不会。
事实上,滑雪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适合不同水准人员参与的各式雪道,初学者完全可以在初级雪道上进行练习。初级雪道坡度较缓,斜率在25%以下,长度通常只有三、四百米。毫不夸张地说,从上面滑下去,只有一眨眼的工夫。即便摔倒,通常也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于是,很多初学者就会经历这样的循环,乘坐履带传送机缓慢地来到初级赛道上方,一眨眼的工夫,就回到了赛道的底部。花在履带传送机上的时间,远远多于滑雪的时间。这时候,一些人便把目光投向了中级甚至高级雪道,化身为“雪场鱼雷”。
雪场鱼雷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坡度更加陡峭的高级赛道,缺乏减速、刹车训练的新人,往往会进入高速失控状态。高速滑行中,新人不会安全跌倒的方法,这时候,不仅自己有可能因此出现骨折等意外伤害,一旦撞到雪道上的其他人,往往会给对方带来无妄之灾。由于雪上滑行速度太快,路人极难进行躲避。
据国内相关报道,发生在雪场上的安全事故,很多都是雪场鱼雷造成的。

不断有意外事件提醒着大众,滑雪是一项高危运动。但是到了2022年,这些事故非但没有减少,在还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而上升。可以预见,北京冬奥会之后,国内势必掀起一轮滑雪热,会有更多人关注到这项高危运动。好的一面是,更广的群众基础,会带来更多的优秀职业滑雪运动员,创造新的历史。坏的一面是,人们无力改变,滑雪的尽头是骨科。
好在,普通人并不需要术后康复训练——国内的骨科医生,够用了。
RECOMMEND
关注3DM游戏网视频号,有趣内容即刻送达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