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之下,方显人间丑态




首先说明一点,我早已过了愤青的年纪。而且如今的网络平台已经让发声变得再容易不过。各种新闻、自媒体以及个人论调充斥着整个网络,真真假假很难辨别。我所看到的也未必真实。
每个人都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上帝视角去评判他人。
但我想说明的是,大多数人的评价是否只是依据事件表象和有限的认知做出的?倘若换一种视角,或者透过表象还原真相,又或者换位思考,自己如果是当事人,又会如何处理?

所以我相信,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大多数人的发声未必真的客观公正、合情合理,而是带有情绪化的一种发泄或是被带节奏的盲从。
当然,在互联网各种噪声的影响下,我自己也多半有失偏颇而不自知。这也是为什么我很少写评论或者观点类文章的原因。
以下其实是被动刷到的一些信息,再说一次,也许并非真相,我的感受也未必客观,但,就是忍不住。
01,张文宏事件
随着上海疫情加重,事关上海是否应该封城的论战便持续不断。从最开始的讨论慢慢演变成了声讨和指责,怪上海太过高傲和自负,延误了时机。精准风控一时间成了笑柄,最终还是啪啪打脸。
加缪在《鼠疫》中曾这样描写过人们对当局的态度:
大家有共同的感受,如别离和恐惧,但人人都继续把自己操心的私事放在首位。还没有一个人真正承认发生了疫病。大多数人最敏感的还是打乱了他们习惯、损害了他们利益的那一切。他们为此而不快,而气愤,但这些情绪是不可能对抗鼠疫的。比如,他们最先的反应是责怪当局。
一起拉下来的还有张文宏,瞬间从权威跌下了神坛。微博下面的评论更是让人看得心寒。

从抗疫战士到“过街老鼠”,是谁造了神? 又是谁亲手将他毁灭?相比那些带货、直播,利用疫情赚黑心钱,还想着偷税逃税的人,一心想着把防疫精准化,令防疫不要打扰到人民群众的人,却被无情地攻击。现实真是再次让我看到了,什么叫成王败寇。

他并不是圣人,既然人非圣贤,谁又能不犯错呢?即使不记他的好、他对疫情的贡献,也不至于仇深似海般无情谩骂吧?
退一步讲,把他骂倒了,疫情就好了?他倒了,谁上?即便有人上了,看到张文宏的下场,看到网暴铺天盖地,出于人性的自我保护的本能,会不会畏首畏尾?这样对防疫是好还是不好呢?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封城对于当局者来说并不是一句话的事情。我们普通百姓其实并不能理解在封与不封之间有着怎样的利害牵扯。我们对疫情的了解和认知远不如那些真正的专业人士(并非那些所谓的伪专家)。对于他们,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予一些理解和包容?
02,城市还有温度吗?
一个很早关注这个号的朋友给我留言说:疫情能看清一个城市的温度。这句话我非常认同,但同时也非常同情朋友的遭遇。
具体哪个城市我就不说了,朋友小兰由于刚租好房,还未来得及添置基本的生活用具,厨房用具,全城便封闭了。
居委会看朋友可怜,送了一些泡面。除了顿顿吃泡面度日外,家里桌椅什么的都没有,想看会书,写点东西都比较困难。最可气的是,身体不舒服也不能出去看病,只能忍着。大势之下,似乎没有人在乎个体的死活。换做是我,也会愤怒。
上海封城,虽然提前通知市民备好物资,但即便如此,在封城的第一天,居委会已经送来了三批食材。且不说东西好坏贵贱,这份对人的基本关怀是做到了。但这也只是我所在的小区,至于其他地方是否能够做到,并不清楚。
城市也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可以做却没做的,只能让人寒心。
03, 拯救“丁丁”值得大写特写?
据济南时报报道:3月31日晚上10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社交平台以“新冠疫情笼罩下的‘丁丁保卫战’”为标题,发布了一则紧急救治来自境外高风险地区的外籍患者的消息,一夜之间阅读量超过7万。消息发布后引起了网友不满,有网友称,该院的“差别待遇”让人无法接受。
4月1日上午,新黄河记者联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经核实该院泌尿外科确实进行了这样一次手术,但具体细节院方并未详细透漏,院方宣传部门表示目前不接收媒体采访。目前,该文章已经被删除。
我气到想笑。
就在不久前,东方医院南院的护士周盛妮在家中突发哮喘,家属拨打120未果,自行驾车将她送到了她工作的东方医院南院,被拒诊。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
让我不敢相信的是,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官网发布公告中的解释是,当时南院急诊部因疫情防控需要正暂时关闭,进行环境采样和消毒。
什么叫人命大于天?什么叫救死扶伤?医院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还有什么比生死更紧要?新冠感染者和哮喘到底哪个更紧急?哪个致死率高?

以前只知道救命要紧,如今算开了眼界,原来“命根子”比命更要紧,而且还得是老外的“命根子”。
且不说女护士是否新冠是否确诊,只是从家中赶来看病,医院有什么理由拒诊?而老外却是来自境外高风险地区,值得你六院全力以赴的救治,并大肆吹嘘?我并不是说医生不该全力救治,只是轻重缓急,病患平等总可以吧?
这脑子是进水后再被驴踢了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