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奸杀犯被判死刑不服上诉:我明明杀3个怎么变成2个了?


2007年7月4月,因犯奸杀罪,被抓2年的河北农民王书金被送上法庭,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判处其死刑,这个结果,可谓大快人心。

  作为凶手的王书金,对于这个结果没有异议,但对于自己的罪行,却很不认同,原因很简单,法院漏了他两项罪行,一个是1993年的“张某甲案”,一个是1994年的“聂树斌案”。
  因为此事儿,王书金在法庭上高喊:“我明明杀了3个人,怎么变成2个了?”,为此,他不服法院判决,还专门提起了上诉。
  为什么这位名叫王书金的奸杀犯要如此做呢?原因有三,第一,他希望坦白从宽,获得宽大处理;第二,自己罪孽深重,不在乎身上多一起少一起案子;第三,他认为有人因为他造的孽被冤杀,他希望这个人可以得到平反!
  王书金,河北邯郸广平县人,出身寒苦,自幼沉默寡言,仅仅读完小学2年级,便辍学混社会,偷鸡摸狗、祸害乡里,没有他不敢干的事情。

  在王书金14岁的时候,就祸害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因为此事儿,他坐了3年牢。
  出狱后的王书金,很是老实了一段时间,1990年还结了婚,但不知什么原因,从1993年开始,他又固态萌发。
  1993年11月29日,他将一名叫张某甲的妇女拖到一变压器房旁边,将其侮辱,害怕事情暴露,又用腰带将其勒死。
  1994年11月21日,王书金将一妇女拖到水垄沟内,将其侮辱并杀害。
  1995年7月,他将一妇女拖到玉米地里侮辱,本欲加害,但因其呼叫,未得逞,这年8月,又将一妇女拖到一个麦秸垛旁侮辱并杀害。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2年之内做了4起案件,王书金引起警方注意,但他却先一步逃走,一逃就是10年,直到2005年,河南荥阳做流动人口排查,才将王书金抓获。
  被捕后的王书金,对自己造的孽供认不讳,接连交待了6起案子,其中一起是1994年夏,在石家庄西郊将一名妇女侮辱并杀害,也是这时候,他才知道,有人因为他造的血案,受到冤枉被枪决。
  蒙冤的这个人名叫聂树斌,河北石家庄鹿泉县下聂庄人,是当地一家冶金机械厂的工人。

  1994年8月5日,厂里发现一名姓康的妇女失踪,许多工人放下手头的工作,展开地毯式搜寻,很快,她被找到,但已死亡多时,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警方将目标指向了年仅19岁的聂树斌。
  究竟什么根据我们不得而知,但很快,聂树斌便“认罪”,1995年3月15日,石家庄中原做出一审判决,聂树斌以故意杀人及强奸妇女罪,被判死刑。
  聂树斌当庭喊冤,并提起上诉,4月25日,河北高院做出判决,依旧是死刑,2天之后,聂树斌被枪决。
  聂树斌的死,让他的父母心痛不已,他们认为自己的儿子根本不可能干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一时无法接受的聂父,直接吞了一瓶安眠药,想要一死了之,幸亏被及时发现,救了下来。
  被救下的聂父跟老伴开始为儿子伸冤,四处上访,即便是3次脑血栓,走路一瘸一拐,他们夫妇都没有放弃。

  可惜奔走10年却一点进展都没有,直到2005年,王书金被捕。
  被捕后的王书金,陆续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其中一件,跟聂树斌案的作案地点相同,只是细节描述有出入。
  第一,被害人身穿白色背心,脖子上还缠绕一个花衬衣,但在王书金的供述中,却不是这样;第二,王书金说死者是被自己“跺”死的,但尸体却没有发现骨折痕迹;第三,被害时间不符,被害人遇害,是在8月5日下午以后,但王书金却说是在中午;第四,身高不符,被害人仅1.52,但王书金却说跟1米72的他身高差不多。
  虽说有一些出入,但王书金却坚信,聂树斌是冤枉的,是替自己死的,因为除了这几点出入外,王书金的其他供述,与当年的现场勘测基本吻合。
  他的律师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别,可能是王书金的记忆出现了偏差,毕竟,事情已经过去19年,有出入在所难免。
  当然,王书金当庭质问,并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张某甲”的案子,也没算在自己头上,这才问出,为什么自己明明杀了3个人,最后却变成了2个。
在上诉的时候,王书金将“张某甲案”和“聂树斌案”一起提出,此时聂树斌的母亲,更是全力为儿子奔走,希望借此洗刷聂树斌的冤屈,毕竟,凶手都承认了,也该给自己的儿子还清白了。
  然而,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困难重重,2013年9月,此案再审,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虽说如此,但聂树斌的母亲并未放弃,继续为儿子伸冤,2014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省人民法院对聂树斌案进行复审。
  即便是异地调查,聂树斌案的复查工作也被4次延期,直到2017年2月,法院才给出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并且在之后赔偿了268万余元。

  当然,聂树斌这个案子,最终也没能“落到”王书金头上,而“张某芬”案,被认定是王书金干的,2021年,王书金被执行死刑,享年54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