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读报纸,天下风云掌中看。
2021年迎来最后一天。今日出版的《参考消息》数字报依然是干货满满。小编从中为您挑选了五大看点,其中就包括标题提及的内容。
1.“中国要创造一个威慑效应,不仅是要打击立陶宛。”
这是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专家的说法。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日与法国、德国与英国外长通话,强调在立陶宛面对中国时,他们将与立陶宛站在一起。在美媒看来,立陶宛靠欧盟拯救有用吗?立陶宛政府最近有何动作?(详见第16版)
2.世界告别充满警示的2021年。
2021年即将结束,也到了回顾和反思过去12个月的时候了。CNN称,2021年似乎是一个充满警示的年份。美国国会大厦骚乱、阿富汗政府垮台、疫苗不平等现象……还有哪些令人不安的警示性事件?阿联酋《海湾新闻报》说,2021年对世界来说是失望的一年,为何会这么说?(详见第1版)
3.日本防务立场加速转变。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日在讲话中指出,日本将审查并可能改变其2022年的防御立场。对此,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分析称,这些事态发展凸显出日本的理论和战略态势将加速转变,将目光投向外部。这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中国有何影响?未来日本自卫队会作为一支军事力量“常态化”吗?(详见第5版)
4.中美贸易战的成本多大?新研究给出了答案。
随着2021年将画上句号,美中“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最初两年阶段也将结束。当然,这没啥可纪念的。但现在是评估中美贸易战经济结果的好时机。在贸易战爆发之初,一种常见的假设是,双方都将承担关税的代价:中国供应商对其商品的定价会低一点,而美国进口商支付的费用会高一点。但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的一篇文章指出,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为什么呢?这些关税究竟对中美产生了多大影响?(详见第15版)
5.让2022更美好的八个小习惯。
美国《纽约时报》推荐了8个让生活变好的小习惯。从新的一年开始,选择几项你喜欢的坚持起来吧,比如享受“运动零食”、拍摄感恩照片、做一次五指冥想、看看水母……(详见第9版)
新年就要来了,订阅一份《参考消息》数字报,给自己送一份新年礼物吧。凡订阅2022年《参考消息》数字报,今日便可获得数字报阅读权限。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参考消息》数字版↓↓↓
参考随时随地,消息尽在掌上。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