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大新动向,意味深长!



打开手机读报纸,天下风云掌中看。
今天是中秋小长假的第一天,《参考消息》数字报依然如约而至,为您奉上精彩内容。小编为您精心挑选的看点,与五个新动向有关。这些动向意义不凡,其影响不可小觑,可谓意味深长。
   
 1.连挨“两记耳光”的法国,终于想明白了!
  
法国正愤怒出手回击美澳“背叛”,这是当前炒得最热的国际新闻。法国媒体说,“澳大利亚取消法国海军集团的常规潜艇订单,转向美国核潜艇一事,是一记商业耳光。美澳英三国联盟的隆重成立,则是一记外交耳光”。法国因此明白了什么道理?它还将如何应对?(详见第1版>>)

▲7月1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协和广场国庆阅兵式现场检阅队伍。(新华社)
 2.“拜登与特朗普一个样。”
  
法国《费加罗报》说,从表面上看,这两位总统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截然不同。与特朗普“充满挑衅的推文、喧哗的国际峰会、以及盟友之间的愤怒”相比较,“拜登的风格明显更有礼貌,比他的前任更加彬彬有礼,有更多微笑,也更热情”。但现实却并非如此……美联社则说,拜登与欧洲的“夏季之恋”戛然而止……(详见第3版>>)
3.“中国(军力)发展的速度快到不可思议。”
     
这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约翰•海滕上将17日在大西洋理事会的说法。就是此人,前些天还表示美国的目标应是永不与中俄开战。海滕在最近的讲话中释放了什么信号?美国如何评估中俄军力?它将如何同时应对中俄这两个核大国?(详见第5版>>)
 4.“中俄在阿富汗问题上统一步调。”
    
这是日本《朝日新闻》对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解读。该媒体说,“本月8日美国和德国召集22个国家举行了外长会议,中俄都未参加。两国选择在上合组织内部统一步调,以‘非欧美’框架主导阿富汗问题的相关讨论”。英国《金融时报》也给出了自己的分析。(详见第8版>>)
  5.“制造业正从越南重回中国。”
    
近些年来,许多公司一直在将生产活动从中国迁往东南亚邻国,既是为了利用其他国家更廉价的劳动力,也是为了规避特朗普政府与中国贸易战期间征收的关税。然而,最近不少公司正在将工厂迁回中国。原因何在?对中国有何影响?(详见第6版>>)
即日起,凡订阅2022年《参考消息》数字报,立赠2021年9月至12月数字报阅读权限。
参考随时随地,消息尽在掌上。
微信编辑 | 唐立辛
微信审核 | 丁扬
热文推荐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参考消息》数字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