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作为一种珍稀动物,朱鹮受到国家的保护。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朱鹮曾一度消失在公众的视野。
就在大家濒临绝望之际,有人却果敢站了出来,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中,找到了境内现存屈指可数的朱鹮。
动物保护人员也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为了将朱鹮的饲养落实到位,他们不惜付出时间和心血,朱鹮的繁育最终迎来了新的春天,7000余只的数量堪比强心剂,壮大了动物育种的队伍。
朱鹮的困境
在20世纪以前,朱鹮的足迹曾遍及中国、俄罗斯、日本以及朝鲜半岛。日本特地把朱鹮奉为国鸟,它仙气飘飘的外表征服了整个皇室,倩影就此落在了和服的缀饰上,以锦绣的方式融入了文化的一方水土。
令人痛惜的是,自迈入到20世纪之后,朱鹮的境遇急转直下,栖息领地一而再再而三地缩小,种群的数量也是有减无增,再加上其活动半径屡遭打扰,季节性觅食出现了困难,人类作为最大的天敌,威胁着它们的性命。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朱鹮数量急剧锐减,最后硕果仅存的只有5只。
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对策,将它们全部纳入到人工饲养氛围中进行抚育。2003年,噩耗消息传来,最后一只朱鹮也未能得以挽留,朱鹮在日本彻底消失匿迹了。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朱鹮也同样早已不知去向,更无法展开只数调查的摸底行动。
当时大多数人都以为朱鹮惨遭灭绝,可是,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刘荫增,却始终不相信这个所谓的“事实”,他坚持走上一条人迹罕至的寻朱之旅。
皇天不负苦心人,朱鹮难得一见的身影出现在陕西南部的洋县。就在人们欢呼雀跃之际,朱鹮在陕西的实际数量最终确定只有7只,这7只代表了全国范围的总额。
数目过于稀少的朱鹮,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陕西7只野生朱鹮一时间成了重点的保护对象。
大量的人类活动,尤其是打农药的行为,伤害到了朱鹮的饮食和繁育,河塘滩涂里鱼蛙多受污染,农药在朱鹮肚子里穿肠而过,极大破坏了朱鹮的生养能力。
雪上加霜的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大片林木被砍伐毁损,朱鹮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筑巢,数量自然而然大幅下降。
朱鹮的命运转折
陕西省朱鹮保护观察站的建立,使这一情况得到了缓解,朱鹮正式登榜于国家一级保护名单,风险调至极危这一最高级别。
开展人工繁育需要相应的条件和经验,不可贸然行之,于是,保护和观察这两个环节的重要性,就被凸显了出来。
捕捉和记录朱鹮的生活习性,务必24小时不间断,保证人员在此期间的轮值,有利于信息的精细化和精确化。
所记录的具体项目有很多,比如孵化翻卵的次数,投喂食物的克数,投喂次数的间隔,周遭温度的变化等。
直到20世纪90年代,建立野生朱鹮人工繁育种群站的时机业已成熟,观察区也升级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并推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
在种群数量稀少的情形下,近亲繁殖的做法无异于火中取栗。幼鸟难以抵御疾病的侵袭,又受制于变化多端的气候条件,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成绩,国家林业局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之中。
为了给朱鹮搭建一个安稳舒适的家园,工作人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打造人工湿地,一手维护天然湿地,不断丰富和补充食物的来源。
人工繁育基地的存在,算是打通保护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只有饲养得当的朱鹮,才能被放飞野外、归于山林。
顾及和自然繁育相比,人工繁育所带来的隐性风险,需保证放飞范围之间至少要相隔100公里左右。
为了补偿当地农事活动的转移和变更,国家政府决定发放相应津贴以鼓励农民保护朱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国家以法律严厉打击盗猎朱鹮等等非法行为,任何人触犯了该法律条文,将面临7年以上的牢狱监禁,一旦发现有人胆敢杀死朱鹮,有期徒刑的裁定高达10年之久。
中国在繁育朱鹮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日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了弥补缺失和遗憾,日本政府请求中国政府以赠送的形式,让野生朱鹮落户日本、休养生息。中国的人工繁育基地堪称表率。
我们并不满足于7000余只的数量,危机四伏的野生环境,同样考验着人工放飞后朱鹮的生存能力。
要想真正摘掉濒危动物的“帽子”,人工繁育基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不能停留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要居安思危,更长远地考虑到朱鹮种群的未来。
结语
人与自然并非是一直和谐相处的,有一群科考人员为朱鹮种群的恢复竭尽全力。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朱鹮的保育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实现一个又一个阶段的目标。对外宣传野保只是面子,担当野保重任才是里子。无论面子和里子都不可或缺,珍稀濒危物种,从你我做起!
-END-大家都在看100多米厚的煤层,到底怎么形成的?远古地球存在如此多植物吗?
为何狮子和老虎不吃大熊猫?是因为打不过它吗?
剧毒的眼镜蛇为什么不是“百蛇之王”?谁才是真正的百蛇之王?
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动力点击下方“在看”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