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金庸所有作品中,被翻拍次数最多的一部。
笔者认为在于这部作品写得好,受观众喜欢,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于“侠义”这个概念的升华,过往读者们对于侠的认知是:路见不平,仗义出手。
可是金庸用郭靖一生的坚守,告诉读者们,行侠仗义只是小侠尔,侠之大者,是为国为民。
另一方面则是“情”字上,从开局李莫愁半生痴情,到后来小龙女与杨过二人,超越师徒名分,世俗看法,以及生死。
杨过苦苦等待小龙女十六载,心若磐石,在等不到心上人那一刻,毅然决然跳下了绝情崖。
“侠与情”,金庸在《神雕侠侣》这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登峰造极的地步。
因此这部小说是经典中的经典,笔者也是多年喜欢难以释手,有空就会再次阅读一遍。
前段时间,偶尔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谈到,杨过在跳下绝情崖后,所遇到的人不是小龙女,而是小龙女与尹志平的孩子。
理由是绝情谷内杨过发现了小孩的衣物,小龙女总不能去穿小孩衣服吧?况且小龙女刚开始见杨过没有说话。
对于这篇文章观点,笔者认为算是新颖,但是比较奇葩不敢苟同,下面附上原文:
杨过环绕四周,窗前小小一几,室左立着一个粗糙木橱,拉开橱门,只见橱中放着几件树皮结成的儿童衣衫……
其实关于这一段,很多读者也认为莫名其妙,绝情谷底为何会有小孩衣服,其实原因很简单,金庸在原文中已经说得很清楚。
这些小孩衣服确实是小龙女用树皮编织的,与古墓时给杨过做的模样一般,就是为了睹物思人,一解相思之情。
小龙女一个人在绝情谷底,呆了十来年了也是有苦难言,人毕竟是群居动物。
小龙女虽然喜静,习惯独居,在古墓生活十来年,但那是没遇见杨过之前,当时也还有个孙婆婆。
自从杨过到来,走入了小龙女心田,让死气沉沉的古墓,有了欢声笑语。
小龙女一个人绝情谷底,自然日日夜夜念着杨过,也只有做些小号杨过衣服,甚至幻想二人将来有个孩子。
杨过看到小孩衣服,内心都没有丝毫怀疑小龙女,一眼就认出,与自己在古墓时穿的衣服一样。
至于说是小龙女有了尹志平的孩子,这个毫无证据,甚至时间线都对不上。
钟南山上,那件事情之后,杨过下山与陆无双在一起很久,一直躲避李莫愁追杀。
后来又到了华山,之后又是英雄大会上,再到绝情谷,又回到襄阳,之后再去全真教。
基本上大半个中原都走遍了,期间小龙女还曾与人交手,金轮法王甚至蒙古三杰,小龙女还身受重伤。
她难道怀的是哪吒吗?如此折腾,经年累月,不但没事,肚子都没有胀起来,很明显不合理?
当然要说小龙女生下的是公孙止的孩子,这在时间线上,还算勉强凑的 上。
毕竟小龙女在绝情谷呆了很久,当时的小龙女已经心灰意冷,都打算嫁给公孙止了。
又早非完璧之身,何况公孙止本非良善之辈,自然懂得些旁门左道。
甚至可以在小龙女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下某些符合自己人设的事情。
比如利用迷药,让小龙女昏迷,公孙止事成后,以小龙女糊涂可能都不曾发觉。
纵然疑心,也不可能将这种事宣之于口,这样才比较合理。
但是如果剧情真的按照这样发展,那就显得太过残忍,小龙女命运已经很苦了,何必还要伤口撒盐?
读者们也不能接受,这样的情节,这里就不过度解读了。
但是对于绝情谷底小孩衣服这件事,笔者个人还是认为,那只是小龙女闲来无事,做出来睹物思人,打发时间而已。
或者说金庸先生是否另有深意,那么就不得而知了。(大家怎么看呢?欢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