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后,金庸古龙武侠将不输四大名著


提起“四大名著”给人一种很高大上,有深度的感觉。然而四大名著,本质也只是四种不同类似题材的小说而已。
被一些人奉为经典,认为是好书,更是被权威人士所推动,固成为我们现在形象中的“四大名著”。
那么金庸和古龙的武侠作品,同样十分经典,现在这种题材类型作品已经很少,若干年后若有重新评选名著的机会,金庸古龙必然榜上有名。
当然金庸和古龙作为同题材作品,笔者认为只有其一,能被入选为名著之列,金庸作品的可能性较大一些。
毕竟论影响力,传播度,或者作品的文化深度,金庸的作品都是更浑厚一些。影响力不用多说,很多人没看过“四大名著”,却看过金庸武侠小说。

还有金庸靠着自己一己之力带火了许多地方,包括许多门派,比如钟南山、峨眉山、华山、少林寺、全真教等。
包括有一种酒的名字就叫做“华山论剑”,可见金庸的影响力何其之深?其实早些年,金庸影响力更大,某位都曾接见过。
金庸的作品传播度更是广,毫不客气的说碾压“四大名著”,这里并非刻意踩贬,四大名著才被翻拍过多少次?
金庸作品却是经常出现在影视大屏幕上,每隔几年就有金庸的作品被翻拍,可见还是很受读者的喜爱。
况且金庸作品老少皆宜,大众都能接受,与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差不多。其实笔者认为,一部好的作品,就应该这样。

没必要搞得那么高深,许多人看不懂的程度,就像白居易的诗一样,据说白居易当年写诗,都会念给街边的老人家听,念完之后会问,能不能听懂?
如果那老人家听不懂,他就会进行修改,直到都能听明白。笔者认为这才算是一部好作品,就应该让更多人看懂,欣赏其妙。
金庸的作品就是如此,有趣却受欢迎。最后就是作品的深度及文化,当然能被称为名著,自然作品要有一定的深度。
那么金庸作品有深度吗?其实这点毫无质疑,别以为金庸的作品,只是江湖打打杀杀,其实包含了深厚传统文化。
比如说:宗教文化《天龙八部》痕迹尤其重,还有易经文化,乔峰郭靖学的“降龙十八掌”招式,什么“飞龙在天”之类的。
飞龙在天,出自《易经·乾卦》中的第五爻的爻辞,原句:"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还有儒家、道家、墨家等文化,金庸作品都有体现。金庸作品是十分有深度的,除了传统文化之外,更为厉害的是其核心价值观。
金庸对“侠”这个概念的升华。墨家侠义武犯禁,过去传统武侠作品所谓的侠客,大多是行侠仗义,比如水浒传里面的梁山好汉。
可是金庸在《神雕侠侣》里面,将“侠”升华到极致,他认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境界一下就上去了。
所以金庸笔下有了郭靖、乔峰这种大侠的代表的人物。当然笔者认为金庸作品最值得赞扬的一点还是三观极正。
以前网上不是流行一句话:喜欢一个人始于五官,终于三观。金庸的作品就是正能量满满,导人向善。
金庸笔下的坏人下场那是绝对不会好,主角都是那种三观极正,为人淳朴。就像慕容复,一生算计,论心计,手段让人不寒而栗。

可是他却事事算计,事事空,反倒是虚竹段誉心无城府,却是机遇非凡。很多东西要结合时代来看,过去和现在对比。
金庸所处时代,当时的读者们日子不那么好,金庸的作品那种正能量,其实能给很多人带来了希望和一些心灵上的慰藉。
人活着为了什么,说白了就是念想和希望,身体上虽然劳碌,若心灵上得到满足,这才有活下去的动力。
金庸的作品毫不夸张说,在文学领域里面,近百年可能无人能比。若干年后,金庸作品必将不输于“四大名著”。
甚至很可能如《红楼梦》一般,越来越多人会研究“金学”。最后在下想说:何为经典?
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是让人百看不厌,甚至在许多年后,回头再看一遍,同样会那么喜欢,这就是经典。
就像周星驰的搞笑电影,金庸的作品亦如此。(这篇文章写给所有喜欢武侠小说的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