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将封神姜子牙》第十七回:茅庐三顾文王恳,岐山五鬼听召勤


书接上回说,姜子牙收了武吉为徒后,每日早晚传授他兵法武艺,不出一年时间,武吉就脱胎换骨,举手投足之间有了高人风范,这天武吉照常进山打柴,不料和文王相遇了,看到武吉后,文王感到了异常的愤怒,决定将武吉带回西岐,亲自问斩。

文王一怒,左右人马俱都垂首,大气而都不敢出。
可武吉这个当事人,却始终不慌不乱面色平静,在听到文王说出要将自己问斩的话,武吉竟然主动伸出双臂配合士兵。
武吉这番举动,落在文王眼中,更让文王暴怒,小子哎,太狂妄了。
文王这边忍怒上马,武吉那边紧跟着就哼起了小曲儿:
“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世治有隆污。
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慢惜寻贤路。
君不见耕莘野夫,心乐尧舜与黎锄。
不遇成汤三使聘,怀抱经纶学左徒。
又不见一傅岩子,萧萧笠甘寒楚。
当年不入高宗梦,霖雨终身藏版土。
古来贤达辱而荣,岂特吾人终水浒。
且横牧笛歌清昼,慢叱黎牛耕白云。
王侯富贵斜晖下,仰天一笑俟明君。”
武吉的歌声,悠扬豁达,在山林里回荡,竟然奇异地抚平了文王暴怒到临界点的心情。
“吁!”听得入了迷的文王,嘞停了马儿。
他俯视武吉问道:“歌韵清奇,此歌是何人所作?”
武吉就等文王问他这话呢,当下将胸膛一挺回答道:“是我师父所做。”
都不等文王问他的师父是谁,武吉就已经竹筒倒豆子,把姜子牙的资料全抖落了出来:“我师乃昆仑高士,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
武吉说得很骄傲。
“恭喜大王!”武吉的话音未落,文王身侧文士打扮的散宜生,忽然出列,朝文王深躬到底。

散宜生高兴地说:“武吉今言此人,道号飞熊,大王昨夜梦飞熊,正应得子牙。”
散宜生这一说,倒叫文王想起来了,话说他今日为何来此打猎,不就是为昨晚做的一个梦嘛。
昨夜三更时分,文王梦到东南方向飞来一只白额猛虎,望他帐中飞来,把文王当场就给惊醒了。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文王不知这梦是吉是凶,于是急招散宜生入宫解梦,散宜生告诉文王说,此梦乃大吉之兆,意味着文王将得栋梁之臣,大贤大德之人。
文王抱负不小,一听散宜生说自己所梦飞熊,是虎生双翼,可助他西岐成大器,当时文王就不困了。
经过君臣解梦,方向指向了渭水,所以才有今儿个君臣变装打猎的渭水河畔之行。
没成想的是,夜梦之人竟然是武吉的师父,于是众臣集体请求文王,求文王赦免武吉曾经的所犯之罪。
群臣激情进言,文王顺应臣心当场赦免了武吉。
武吉心里很得意啊,师父他老人家说的就是嘛,今日果然出门见喜,武吉大大方方地谢过文王和各位贵人,带领大家去见姜子牙。
将要来到子牙垂钓的溪边时,文王等人停住了脚步,朝武吉说:“请为我们通传一声!”
这态度就显得很恭敬。
武吉应下,可当他来到姜子牙垂钓的敌方,却发现那里空无一人。
啧!武吉挠了挠头皮,不应该啊,师父他老人家每天都在这儿待到天黑的啊。
武吉找不到姜子牙,只好回去和文王禀报说:“师父此时不在!”
文王问武吉:“贤士可还有别居?”
他问姜子牙住哪儿?
武吉于是便引着文王等人到了姜子牙的茅草屋,可到了后武吉发现,姜子牙也不在家,甚至连灌谭神女也不在。
姜子牙的去处,武吉是一问三不知,文王就有些不高兴。
见到这种情况,散宜生急忙道:“臣启主公:求贤聘杰,礼当虔诚。昔有上古神农拜常桑,轩辕拜老彭,黄帝拜风后,汤拜伊尹,需沐裕斋戒,择吉日迎聘。”
一听散宜生这么说,文王悟了,原来是自己不够恭敬啊,于是惭愧点头:“大夫所言甚是。”
可文王也不能白来一趟啊,他即命武吉随驾还朝,不过他现在带武吉走,却不是要杀武吉,而是要给武吉封官。
文王这是向姜子牙示好,他的意思是,武吉杀人的事儿,就揭过了。
起驾回朝后,文王传至命众朝臣都留下,和他一起沐浴斋戒。
大部分朝臣都遵了旨,唯独大将军南宫适性格火爆,说姜子牙是装神弄鬼之辈,他这就去把人给抓来。

南宫适这么说,武吉不高兴了,他正要和南宫适讲个明白,散宜生先他一步叫南宫适闭上嘴巴:“今飞熊应兆,上天垂象,特赐大贤助我皇基,是西岐之福泽也,将军切不可说如是之言,使诸臣懈怠!”
还有文王警告地看了南宫适一眼曰:“大夫之言,正合孤意。”
武吉于是闭上了嘴巴。
……文王君臣斋戒三日后,沐浴换衣,再次出发磻溪去见姜子牙。
不巧,姜子牙又不在。
不过姜子牙虽不在,他的茅草屋里却有脸色分别为赤、白、黑、青、黄五个颜色的道者。
道者虽然脸色与人不同,但举手投足也是有礼有节,他们对文王道:“师父同道友闲行去了。”
文王是头一回看到这样脸色的人,心里很惊奇,暗中打量他们,见他们神色不似常人,心里有有了揣度,他想这几人,必定不是寻常人。
这倒是让文王歪打正着,猜对了,这五位道者不是别个,他们正是姜子牙在朝歌城宋异人家住的时候,在后花园收的牛、狗、羊、猪、鸡五畜。
五畜听姜子牙的吩咐一直藏在岐山,好多年也没敢踏出岐山一步,今儿个姜子牙忽然召见他们,说即将要动工建造封神台了,准备把搬砖砌墙的活儿要交给他们做。
姜子牙又说,五畜既然拜他为师,那他就不能枉担了这师名,便传了他们一些道术,让他们在这里练习。
然后,姜子牙就和灌谭神女“咻”地一下,飞走了。
姜子牙前脚刚走,文王就来了,他朝五畜询问姜子牙的归期:“贤人何时回来啊?”
五畜哪里知道哇,他们相视一眼,老老实实答道:“不定,或就来,或一二日,或三五日,萍梗浮踪,逢山遇水,或师或友,便谈玄论道,故无定期。”
五畜这番话说得老神在在,让文王不敢造次,当下恭恭敬敬地退出茅草屋,打道回府。
文王这次来虽然没有见到姜子牙,可是五畜的存在,让他更加地相信,姜子牙就是他要寻找的那个人,于是。
文王和群臣再次斋戒三日,熏香换衣赴磻溪。
这一次,文王把武吉也带上了。
武吉被文王带回朝堂,当场就受了封武德将军,虽官职不大,可好歹有里儿有面儿。
武吉从来都没想到过,自己一个苦哈哈的樵子,也有登堂入殿为将军的时候,经过几日训练的武吉,穿上铠甲后颇是威风呢。
武吉伺候在文王车架旁,赶往磻溪。
很快,武吉眼中现出熟悉的场景,那是他过去大半年的日子里,每天清晨都要走入的地方,一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姜子牙,武吉就忍不住心中的激动。
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姜子牙给的。
在武吉满含热切的目光中,姜子牙的身影,隐约可见,这时候的文王,早已经弃銮下车,步行前进了。
对文王前面两次拜访,姜子牙当然心知肚明。
至于为什么每次文王来的时候他都不在家,姜子牙表示他就是故意的,姜子牙之所以如此目的有两点:

一是为了摆世外高人的架子,第二也是他对文王的考验。
师父元始天尊是和他说了,西岐出了圣主,将来是要取代纣王为新天子的,可姜子牙也想看看未来的天子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于是他就故意让文王白跑两趟。
摆谱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己加戏,可过头了就不好了,于是在文王第三次来到磻溪,姜子牙出现了。
这也说明他对文王的表现很满意。
于是在文王安静来到他身后时,姜子牙高唱出声:“西风起兮自云飞,岁已暮兮将焉为?五凤鸣兮真主现,垂竿钓兮知我稀!”
意思是,我将要辅佐的王啊,我等候你多时了。
所谓双向的奔赴才有意义,文王自然也听懂了姜子牙歌里的意思,当下激动得热泪盈眶:“久慕先生,前顾不虔;昌知不恭,今特斋戒,专诚拜谒。得睹先生尊颜,实昌之幸也。”
文王一席话,既解释了自己三番两次的诚心,又把前两次落空的理由归到自己身上。
姜子牙见状,心中暗暗点头,他也不拿乔,当时就转过身来跪下了:“子民不知贤王驾临,有失迎候,望恕尚之罪!”
文王和姜子牙初一见,相顾甚欢,二人把手至茅庐,再拜大礼。
文王说:“久仰高明,未得相见。今幸接丰标,祇聆教诲,昌实三生之幸矣。”
文王这是明确给姜子牙递橄榄枝呢!
预知子牙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