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日不晒根,口不吞阳”。这话是什么意思?古人真是太有才了



俗语是古人在与自然作斗争中和在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口语性和通俗性,并被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既简练又形象化,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愿望;我们基本上是一看就懂其中的意思,但有极个别的是比较难懂。
比如:俗语“日不晒根,口不吞阳”是讲的什么意思?我们要弄懂这句俗语,首先就要懂“根”和“口”是什么意思?如果我们不弄明白,那这句俗语我们就不明白是说的什么意思,那我今天就给大家来说说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

俗语“日不晒根”,是指在建房屋的时候,不能让太阳晒到内墙根,换种说法就是不能让太阳光透过窗户晒到屋内的墙根。古代人们住的是平房,外面有一个小院子,而“日不晒根”的根不是指院子的墙根,而是指房子的墙根。
为了达到不让阳光透过窗户晒到屋内墙根的目的,古人在建造房屋时,首先就会考虑如何让合适的屋檐宽度来遮蔽阳光,再才考虑房屋的位置和朝向;如果屋檐宽度不够,又会让阳光透过窗户晒到屋内的墙根,那就会另选位置。
古人认为如果阳光直接照到屋内的墙根,生活在这里的人容易烦躁,会经常生气、发脾气,让家人不安定。而建房子的木材在日复一日的阳光照射下会发生变形,如果木材变形了,一旦遇到雷雨天气房子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坍塌。

古代的条件简陋,普通人的房子建得不高,冬季天气寒冷,可以靠着烧火让房子里暖和起来;但到了炎热的夏季,就很难降温了,如果还加上阳光照射到屋里来,就会使本就炎热的房屋中温度更高,这自然也影响人们的心情。
而“口不吞阳”也是一句有关建筑的俗语,这里的“阳”指的是太阳;“口”却不是我们的嘴巴,指的是大门。组合起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门的位置不能设计得太高,不要让阳光直接从大门的位置照射进来,照到了家具。
古代几乎所有的东西是用木头做的,只有极少数是用石头做的,而用石头做的也只有穷苦人家里拿来做凳子用,或用来给家禽家畜放些吃的。所以如果任由太阳从大门照射进来,时间久了,就会把屋里的家具晒旧、晒烂。

可能有人会说:“屋里是要进阳光,家里阳气才会充足!”是的,家里是要适当进点阳光,屋里才不湿润,生活才舒服。其实我们知道,每天在打开大门时,就会有一些阳光从大门口照进屋来,时间不久,对家具的影响也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古时候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每家的厅堂里都会做一个祭祀的台子,我们现在叫神台,是用来供奉家里的祖先们;每逢初一十五,就点燃香烛、放上水果和炒菜来祭祀祖先,有丧事、喜事时也会来这里进行祭祀。
这个用来祭祀的神台,在大家的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容不得任何人有半点不恭、不敬!因为这里供奉的是自己的祖先们。大家知道神台是不适合被阳光照射,长期被阳光照射的话,会使先辈们泉下不安,这是对祖先的不尊敬。
俗语“日不晒根,口不吞阳”的意思我们已弄明白了,是古代人们总结房屋建筑时注意的一些事,其实就是不要让太阳光照到内墙根和神台上。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于房屋建筑的研究和总结,也可以窥探到古代人们的生活习惯。

有不少人多次发出感慨,说我国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渐渐被人遗忘了,比如:传统的礼仪、传统的节气以及一些文化俗语年轻一辈们都不知道了。是的,但其实并不用过于可惜,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现在有些人住在高楼里,会选择多受阳光照射的房屋,对房屋的照射面积就会大一些。因为都安上了空调,不用过于担心阳光直射会造成温度过高。客厅也成为了大家休闲聚会的地方,不再祭拜牌位,所以也不用担心冲撞先人。
但在现在的农村,虽然大多数房子是门上一把锁,也看不到几个人,但建的房子是一栋比一栋漂亮,而且大家建房子时会尽量选择“日不晒根,口不吞阳”的方案,毕竟俗语“日不晒根,口不吞阳”说的也不错,能尊循就尊循。
写于湘南千年水乡古镇大浦
2022.7.12.20:10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