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卖1个亿,不如微信赚100万:挖一个私域鱼塘,赚钱能力提高100倍



龚文祥谈私域资产
每一个创业者,都要挖一个自己的私域鱼塘
 
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强调品牌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
腾讯智慧零售副总裁形容:这是一个以万亿规模为基础的私域电商新赛道,正在加速迎来爆发期。
 
电商平台时代,电商流量格局是721,即阿里、京东占中国所有电商流量的70%。其他追随平台占20%,传统企业自己只占10%。
 
传统企业没有自己独立控制的私域流量,就像传统企业没有品牌一样,永远受制于人,被卡着脖子,永远不能长久盈利。
 
对于每一个创业者而言,也是一样。

私域才是流量资产
淘宝、京东用户再多,你都是在大海里捞鱼。
打个比方,淘宝开店是打渔模式,淘宝是大海,客户是鱼,大海不是你的,鱼也不是你的,捞到多少算多少。只有淘宝给你的流量越大,你捞到的鱼的可能性才越大。
 
而且一旦平台的政策,发生变化,你可能就一无所有,因为在淘宝、京东购买你产品的用户,最终都不是你的粉丝,而是淘宝、京东的粉丝。
 
只有将在大海捞的鱼,放进自己的鱼塘,慢慢喂养,才是你最终的收获。公域粉丝不是你的粉丝,只有私域粉丝,才是你的流量资产。
 
比如你现在创业,累积了有10万泛粉,就是那些在微博或者公众号、抖音关注你的人,这时叫泛粉,因为他们还不是我们的精准粉丝。
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想办法,将两三万的泛粉,导入成为私人微信号的粉丝,成为精准粉。
 
其中再筛选出1/10,也就是3000人,成为付费粉丝。不管是188元还是1888元,建立自己真正的付费社群。
 
所以自有粉丝支持是前提,用钱来区分筛选是下一步。
 
因为付费的多少,是一个社群价值的标准,千万不要做免费的事情。这是人性决定的,人们进了一个免费社群,是不会珍惜的,但是他交了两万元,就会想我至少去听一听,去看一看。
 

公域和私域的形象比喻
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的形象比喻:
所谓的公域流量,就像是大江大海,虽然里面有很多的鱼,但都是公共的,变现困难,要造船出海才能捕鱼。
 
而私域流量,就是自有粉丝池,就是自家的鱼塘,我想要变现的时候,随时可以把鱼捞起来。
 
懂我说的意思,你的赚钱能力马上提高100倍。
 
私域精工细作的时代
在京东或者淘宝,你一年卖一个亿,都不如在个人微信号上面,一年卖100万。
因为,前者你是在其他平台上做生意,流量来了,又走了,需要不断地花钱买新流量,还不会有沉淀。
 
而如果把粉丝沉淀到个人微信号上面,那你可以随时联系到粉丝,产生合作关系,这个生意可以持续做三年五年。
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是一个留量为王,精工细作的时代。
 
这就是将客户资产、私域流量私有化产生的价值。
 
同意点赞

后疫情时代,消费互联网届的共识就是:每个企业,每个品牌、每一个商家,都需要建立自己的一个私域流量池。
但另一方面,该如何运营私域流量?商家如何建立匹配自己业务的私域流量池?定制属于自己的业务变现增长方案?
扫码咨询,加我的微信:gongwenxiang318(对私域业务有疑惑,加我先详聊)

ps:送你一份电子书《从0到年销千万私域变现的实操案例拆解》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