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在
但个人IP还在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竞争,其实是个人IP的竞争,而不是企业IP(品牌)。
最近,抖音直播最火的是,这位明星刘畊宏。
在过去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刘畊宏抖音粉丝量,便从几百万迅速涨到了,如今的4000多万。
其中还有1000万,是在4月21日这天涨的,其蹿红速度,由此可见一斑。
疫情这几年,互联网上,爆火的健身教练一个接着一个,B站知名健身UP主周六野,以及健身界“顶流”帕梅拉。
只不过,这当中,却唯独少了头顶中国“唯一互联网健身独角兽”光环的公司--Keep。
尽管,Keep于近期宣布了,冲击港交所的计划,但在刘畊宏爆火的狂欢盛宴映衬下,却显得有些许落寞。
为什么?
Keep这个平台,看似已完成9轮融资,累计获得融资金额约6.48亿美元,但从财务数据来看,他的净利润,却年年亏损。截至2021年9月末,Keep亏损24.58亿元,已超2020年全年。
这样的亏损,还是在用户激增的情况下:
2020年,受疫情的推动,其平均月活跃用户实现了大幅增长:2020-2021年,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为2970万、3440万,增幅超过30%。
叫好不叫座的Keep
可以说,如今Keep的状态,落得“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Keep的用户,道出实情。
有记者采访多位Keep用户后,发现,他们的付费意愿,普遍不高。
“用Keep的原因,主要是它免费方便,但付费,则愿意去线下,因为有人监督和纠正动作。”
反观大火的刘耕宏,4月21日,一晚上的直播,就吸引粉丝打赏了100个嘉年华,其中,王思聪的超级富二代秦公子,直接刷82个嘉年华,要知道一个嘉年华3000元,一次性打赏24万人民币。
而且,网传刘畊宏的商务合作费用,已经高达百万,但即便如此,仍有拿着大把钞票等着入场的商家。
这就是我说的,人更愿意付费给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公司。
人是活生生的,真实的,有情感的,这就是人的真实信任,背后的力量。
个人IP的竞争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竞争,其实就是个人IP的竞争,而不是企业IP(品牌)。
1、个人IP,会成为一种符号。
个人IP与企业IP,就好比,我们说起马云,你会马上想起阿里巴巴,我们说起雷军,你会马上想起小米,提起马化腾,马上想到腾讯一样。
个人IP,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洗礼之后,逐步转化成一种符号。
你看马云、董明珠,不管淘宝更换多少个光鲜亮丽、人气超群的流量明星,大家一提起淘宝,最先想到的还是马云。
格力空调,更是连代言人都直接省了,董明珠便是企业价值最具象的代表。
2、个人IP比企业IP,有温度得多。
大家都知道,Papi酱、罗振宇等,一提起他们,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是:一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一个每天坚持更新60秒语音的知识网红胖子,
但是,如果他们把名字都改成“XX公司”,应该没人再去看了。
3、企业不在,但个人IP还在。
2021年“双减”之后,整个教育培训行业被取缔,新东方市值一夜之间蒸发90%。
俞敏洪在直播时,表示:新东方的最大业务将停止。有人算了一笔账,新东方将损失超过百亿。
多年前,俞敏洪接受鲁豫的采访,被问到:新东方是否能长久。
他坦然一笑:迟早有一天会不在的。
这让我想起,10年前,俞敏洪在北大的演讲,他说:其实,有没有新东方,对我来说,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没有新东方,我这个人还在,没有新东方,我的能力还在,没有新东方,我这个人值钱本身,还在,你有什么要担心的呢?
再比如我,我之前说过类似的观点:公司第一产品,就是老板本人。
也就是说,你应该是被别人这样称呼,龚文祥的触电公司,而不是触电公司的龚文祥,这是一个个人IP,比企业IP成功的标准。
这也是我为什么敢做出决定,解散公司,重回个体户创业。因为,我的个人IP还在,我的粉丝还在,支持我的粉丝,是冲着我这个人来的。
这也是,我相信东山再起的底气。
新个体经济及新个体创业,全中国是我第一个提出来,我2019年就专门写了一本《新个体创业》,这应该是全中国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关于新个体创业的书。
另外,加我微信,私信我:新个体创业。(领取《2022私域员工业绩考核标准》)
(不用重复加,加过的直接私聊)
我指导你,在家创业。仅限前2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