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期·触电夜话
主题:流量“内卷”之下,内容效率提升带来的新机会与实战案例分享
嘉宾简介:
欧文,新媒体创业十年、自有粉丝3000多万
211本科,985全日制硕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EMBA
2022年入局视频号直播,两场直播一共20小时,实现总销售150万人民币。
分享主题大纲:
1、内容效率提升的主要表现。
2、内容效率提升带来的机会。
3、当下内容产生的主要误区与问题。
4、如何高效获取并转化流量
1
我为什么出来露面
非常感谢龚老师提供的分享机会,感谢陈露的介绍。
我印象中,这是我做内容和内容公司10年来,第一次公开做线上分享。你们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不会吧。
还真是,因为真正做内容的人、做内容的公司,我们的盈利模式是广告,不是培训。
我们的培训,只面向公司内部,培养自己的人才。在我们看来,做培训是苦活累活,效率太低了。
说句有可能的得罪人的玩笑话,培训市场鱼龙混杂,真正做内容的人,基本不会出来讲,只做同行之间,相互拜访的私下交流。
最近我为什么出来露面?
一是我给自己找活干,公司创业8年多,体系很成熟,我自己基本不用管,这几年把北大、清华、中欧等商学院都上了一遍,下一步没有事情可做了,给自己找些事做;
二是我的同事们给我提了需求,说老板现在做视频内容,找到合适的人出镜并需要长期留下来中间不能换,招聘到合适的人更难了。
这不像图文时代,人不需要出面,你的账号后面的内容生产者,随时可换掉,人力资源是CEO的第一工程,你得出来露脸,招揽和吸引人才。
于是我自己也开始打造IP,通过这种方式一是发现和吸引优秀人才;二是的确也有一种利他的心态,希望能够赋能更多的人。
实际上,这个事情之前也在持续做,只是以前大家都是请我们吃饭过来拜访我们,我们免费提供一些指导。
2
流量真的内卷了吗?
言归正传,流量真的内卷了吗?
我们回到今天的主题,《流量“内卷”之下,内容效率提升带来的新机会》,这是一个偏学术的标题、偏产业观察的标题。
为什么讲这个选题?主题是上次见完龚老师后,临时定的,是龚老师给的建议。
他说,我们是内容科班出生,并且扎扎实实做了10多年内容,既对传统媒体内容生产熟悉,也最新媒体内容熟悉。
这个熟悉是真熟悉。
细到大家需要的账号的具体运营,同时又在各个平台、以及垂直领域做出了3000万以上的粉丝,且变现很好,你就具体给大家讲讲怎么做内容、你们是怎么做到得,于是恭敬不如从命。
我先分享两个观点:
1、没有效率的增长是加速自杀。
群里80%以上的人,都是老板,或者是超级个体,自己是自己的老板,讲得太细,大家学不会,于是只能选一个相对中观的角度去讲,这个角度就是“效率”的角度。
“效率”,恐怕应该是当下每位老板最关心的话题了,为什么?和当下这个背景相关。
社会变化太快,黑天鹅、灰犀牛很多,大家的安全感很低,总担心一觉醒来,昨天能赚大钱的,今天只能赚小钱或者不赚了,所以,对利润的追求,远甚于对规模的追求,你需要有足够高的利润、利润率去覆盖可能面临的风险。
然后是投入,每家企业、每位老板,恐怕最关心的是,我投入1块钱,能够给我带来多大的ROI,甚至还希望是零投入、或者轻投入。
我记得,卫哲在混沌的课堂上,也讲过一堂关于效率的课《效率提升带来的新机会》,我这分享的标题也算是蹭他的标题。
提到“商业的本质,除了增长以外,还有效率。没有效率的增长,不是“慢性自杀”,而是加速“自杀”。
如果你只关心规模、关心增长,不关心背后的效率,环境稍微一遍,你就会被淘汰。
2、你“内卷”是你的方法不对。
一且生意的本质是流量,一切交易的本质是信任,大家言必称“内卷”,说搞流量越来越难了,每个月都要换方法去搞,折腾了很多,但效果却不明显。
但真的“内卷”了吗?
答案是:并没有。
你“内卷”,你无法提高流量获取的效率,原因是你虽然用过很多的方法,但你方法不对。
就像你种地一样,你再精耕细作,都不如改变“种子”这个变量,不如用新的技术手段去提高生产率,一改变,效率立马提高N倍。
3
博商张琦到底是怎么火的
所以,我今天最核心要讲的是一个点:怎么提高内容生产的效率,让你的流量不内卷。
我举一个最近很火,大家谈论地比较多的例子,博商张琦的案例,最近张琦火了后,很多人出了很多文章,谈他为什么会成功,以及博商为什么会成功。
有人分析他如何通过内容获得流量,有热点、有争议、节奏强、受众广,有人分析博商批量签讲师、批量生产内容,就算张琦没爆,也会有其他老师爆。
还有,在圈子里有一定影响力的培训导师分析说:IP想做大,内容质量还不够,谁的内容没质量?
高频次生产内容才是关键,批量做,拼内容频次——这是他2022年对IP的一个大趋势的判断。
他说的前半句没错,谈的其实是内容生产效率的问题,单次或批量生产内容,然后工业化加工并分发,是很多IP的做法。
包括参哥的团队,但作为专业的内容生产机构,我需要纠正的是,这不是2022年才有的哈。
在我们内容生产机构、内容团队,这是2018年就出现的做法么?
2018年抖音开始火的时候,我们做内容的机构,无论做美妆、做情感、做财经、做职场,无论之前做抖音,还是后来做视频号,都这么在做,现在才在培训界破圈,下一步估计会被其他行业借鉴。
我发现:主要做内容的机构、以及做培训的机构、做IP的个人、做企业新媒体流量的,后面三个群体做内容的方法论,和内容团队的方法论,每一个都比前一个在方法论上相差1年。
怪不得大家觉得“内卷”,因为后来的人,都在用前一个圈子用剩了内容的方法论、运营的方法论,那必定内卷。
我萌生了,直接让我们这些做内容的机构,下场直接面对其他机构(做培训的机构、做IP的个人、做企业新媒体流量)输出方法论,谁更早得到信息,就抢先一步、两步、三步,那么相比他们的同行,就不“内卷”。
这是我在《流量真的内卷了吗?》这一部分想表达的:
一是要极其重视效率,做企业的效率、做内容的效率、做流量的效率;
二是效率的背后是对方法论的追求,”内卷“一定是方法不对,你需要有更好地方法论做指导,才能领先同行。
4
内容效率提升的三个方面
我本身是新闻传播学科班出身,本科学的新闻传播学、硕士也是学的新闻传播学,既算是长期的实践者,也算是长期的观察者和研究者。
我们分析问题,不只是看当下,还会有更纵深的视角,往后看10年,往前也看10年,力求讲透整个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但你放心,我最终还是会回归到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会提供大量的落地实操的案例和方法论。
内容效率提升的主要表现,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1、内容工具效率的提升
过去10对年,有两个重要的内容生产工具的变化,一是智能手机衍生的移动互联网,特别是微信互联网;二是4G传输进步后出现的短视频全民化:
前者最突出的表现是,微信订阅号的诞生,化解了内容拍照垄断,极大地释放了内容生产能力和个性化程度。
后者最突出的表现是短视频的兴起,让内容真正的全民化。
最关键的是,他不只是让看内容方便、门槛降低;也让内容生产方便、门槛也降低。
平台赋能生产者后,比如说剪映等出现后,让内容生产变得更简单。
这一切,让内容生产变得更有效率、门槛更低,之所以说这么详细,是希望每一个创业者,都要从最底层的逻辑上认识到这一点。
不要把做内容、特别是做视频内容想象地这么难,要学会去拥抱内容,去通过内容去获得免费的流量、有粘性的流量。
2、内容分发效率的提升
从今日头条在2012年上线算起的话,算法在国内应用了十年的历史。
算法对内容分发的贡献是,能够把内容尽可能低成本、快速、精准地分配给用户,且是最精准的用户,是内容找人,而不是传统的人找内容,效率和之前相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如果没有算法平台,大量的普通人生产的内容,根本就没有机会让人看到,根本就不可能出现“看见每一种生活的可能”;
我们从反向去理解,就是我们要去拥抱算法,用好内容分发的精准高效,去服务于我们的品牌塑造、个人IP打造、产品的销售等。
3、内容生产效率的提升
这里需要单独强调的一点是,短视频同时带来了工业化的基因升级。
过去图文时代,图文是个体户创业,一个人自带生产工具,是侠客单打独斗。
短视频一开始就有工业化基因,所谓的工业化,就是标准化、流程化、体系化,工业化存在的前提是动作可以拆解,只有在存在不同工种的情况下才有的。
视频生产是可以拆解成编导、拍摄、剪辑、策划等环节的,即使你是一个人做,环节也是可拆解的。
而工业化,还有一个最大的价值,就是能把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人,快速拉升到超过平均水平,类似于富士康工厂,你是基础一般的普通或小白,在我这条生产的流水线上,你也可以做到平均线以上,于是这就具备了规模化的基础。
4、内容效率提升带来的机会
1个主编、KOL、IP顶1个销售团队的时代,真正来临。
有了新的内容工具、平台(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之后,1个主编、1个KOL、1个IP通过建立自己的账号,持续生产内容,就可以实现1对N的沟通。
而且,这种方式,是反向的内容吸引的方式,是让别人主动找你来成交。
龚文祥老师就是这样的典型,1个人为主,生产内容,通过公域吸引流量,转化到私域,然后继续在私域通过每天发30条朋友圈,30%的干货、30%的生活、30%的秀单、10%的鸡汤,就创造了数亿的收入。
他8年前就开始这么做了,现在成为了行业的标准。
我自己也服务过一些客户,IP做起来之后,直接把销售团队都裁掉了的情况,后面我还会讲到具体的案例。
看到这里,给欧文点个赞。
后续继续分享,触电会会员欧文关于内容和流量的看法,以及他们实操的一个案例,包括:
1、当下内容生产的主要误区与问题。2、如何高效获取并转化流量?3、具体拆解服务案例的前后端涉及。
正式邀请,所有询问及关心我龚文祥近况的朋友,我的触电星球,598元,陪跑一年,还能回看最近半年所有的星球内容。
因为一些原因,我的生活动态、行业观察和思考,主要就发布在触电星球上。当然,还将持续发布触电会所有会员的创业项目及智慧。
我认为,所有连续创业者,路过的风口,踩过的坑,摸过的黑,对在创业及想创业的人来说,都有一句抵万金的价值。
欢迎扫码加入触电星球,我们星球讨论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