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营收大几千万,服务12大行业,我总结创业者这5个误区和解决方案



第339期触电夜话
干货回顾:
流量真的内卷了吗?2022年新机会,拼的是高频次生产内容
1
当下内容生产的误区
我们在理解了,内容效率提升背后的所有逻辑之后,我们再对照检查,如果,你已经在投入时间、投入精力、投入金钱做内容,你是否遵守了效率逻辑。
我们也可以从后端内容生产、前端内容传播转化的逻辑,做一些梳理和检查。
我们在接触无数的老板、个体创业者之后,发现最常见的误区和问题有:
1、不敢去尝试亲自去做
很多人对自己做内容,有非常多的卡点,特别是一些企业创始人,感觉万事开头难、中间难、结果也难,知道做内容的重要性、知道内容是最有黏性、最具有成交效率的流量。
但迟迟没法下手,背后有非常多的心理机制。
有的是自我焦点的心理效应,总感觉自己很重要,会有很多人去关心自己,甚至担心火了之后怎么办,有很多不存在的幻象;
有的对自己的硬件没信心,觉得口头表达一般、镜头表现力一般、身材形象一般,挖掘不出自己的特点。
但实际上,跳出自己看自己,专业的内容生产者看的是你的个性、你的特点,并寻找匹配的内容生产方式,去扩大你的特点。
2、目标不清不知道取舍
一种是目标不清晰,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从何切入,甚至不知道如何结合自己的特点去选平台;
一种是啥都想做,不知道取舍,到底是要TO B 招揽渠道,还是TO C 带来成交,到底是要品牌展示,还是要直接带来成交;到底是直奔问题,直接解决问题,还是迂回前进,先吸引用户,然后再做筛选。
这本质上是顶层设计的问题,需要老板们自己想清楚。
如果自己想不清,就需要找到真正懂行的顾问,而不是普通教授技能的培训机构、培训导师,这两者对内容产业的视野、所见过的案例、所带来的结果会完全不一样。
3、不会低投入生产内容
这在很多企业比较常见,特别是这两年,基于流量焦虑,风风火火拉一支团队的老板很多,团队成员的薪酬还不低,但结果是高投入没有回报,交了学费,一地鸡毛,留下阴影,不敢尝试。
原因是老板们都是干其他本职工作出身的,背后没有评价团队的标准,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合适,不知道应该生产什么形式的内容,而一旦找的人又不合适,基本就是南辕北辙。
说句实在话,你对招一个剪辑,他一天应当剪多少条视频,才算达到行业的及格标准,你根本就不清楚,有的人一天能剪60条,而你的剪辑可能剪6条还困难,那么你根本就不可能在市场上有竞争力。
我们这些年,还反复和很多老板强调过,要以做行业内容的方法,去做企业新媒体,企业新媒体不是你做展示的工具、不是你做服务的工具,而是你低成本吸引流量获客的方式;
4、对内容质量存在执念
这些人的典型用户画像是,知道内容质量很重要,死磕内容,但方向错了,结果导致越来越没信心。
主要是有一定基础的人,特别是有一定内容生产能力的人,他忘记了除了内容质量以外,内容的形式很重要、内容的选题大于内容的本身,内容质量的一维视角之外,还有平台算法等更多维度。
努力的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5、不懂算法分发的逻辑
很多做了很久内容的人,比如说半年,甚至一年,流量仍然没有起色,他觉得自己很努力了,选题不错、内容质量也不错,也在持续坚持,却迟迟做不好视频号、做不好小红书、抖音流量不大。
但账号拿给我们一看,我们就明显发现做得不够,比如说视频号,作为一个新号,长期一周才两三更,其实,早期需要的是大力出奇迹,先破解平台阈值。
类似这样的情况会有很多,如果用一句话来概况是,有的是努力的程度不够,有的是试图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或者自己的前提不对,却试图用别人的药方去解决。
2
如何高效获取并转化流量
下面我具体来说一些案例,这是我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我最近从一家内容机构的创始人,赋能公司内部团队人员,到同时赋能其他人做IP、想做新媒体流量的个人和机构。
也就是大C和小B,帮助他们进行IP打造和流量增长。
这个事,我已经做了差不多6个月,已经打通了从产品设计、产品发售到咨询服务的全过程,主要产品是私董会,目前价格是5万。
上周和龚文祥老师沟通后,龚老师说我们这个收得太便宜了,1个月才不到5000,有点少,至少每个月要收1万,收12万,因为这个太有价值了。
仅仅是帮助个人IP、企业新媒体少踩坑、少走弯路就值这个价,更何况还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
企业或个人如果请一个新媒体总监,在深圳月工资都需要2万以上,我们的服务,肯定是比新媒体总监们,要强很多的。
感谢龚老师的建议和指导。
下面我分后端、前端来讲,我们服务过的一些案例,具体来讲,后端涉及战略选择、高价值定位、产品规划、形式匹配,属于顶层设计;前端涉及内容生产、流量获取、成交转化。
这每一个方面我都来讲一个案例,看我们是怎么用我们对内容效率的理解、对新媒体内容生产、运营的熟悉来赋能个人IP,以及企业新媒体的。
案例1:创始人转型发展·【财税】
前面提到,一些企业创始人很难迈出第一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背后有太多的选择。比如说,企业的业务可能还不错,还没到需要自己亲自干的程度。
我有一位做财税的私董,之前就是这样的,有接近50人的销售团队,在帮他做业务。
但这两年多受疫情影响,线下拜访减少,特别是没法出差,业务受了很大的影响,于是他找到了我。
我指导他在抖音上做内容、做直播,抖音精准的分发,帮他匹配到了相应的用户,短视频涨粉超过16万,单条视频播放量最高达到834万,自己一个人3个多月,干出了近300万的营收,顶他们整个销售团队的业绩。

案例2:进行高价值定位·【律师】
还有一位做律师的私董,之前啥业务都做,公司合同审查、劳动法务、婚姻家庭、知识产权业务,啥都做,但业务量不稳定。
从“创始人刑事法律风险防范”这个最刚需、最重要的产品出发,我们帮他设计了CEO私人法律顾问的产品。
这位律师之前普通的常年法律顾问,他才收3万,但收的企业并不多,而CEO私人法律顾问收费直接翻倍,且更加具有吸引力,仅仅是我们自己,就帮他介绍了多个客户。
最近,他还将用我们的销售方式,去做一次发售,我认为,发售一次收费超过100万完全没问题。

案例3:规划好自己产品·【电商老板】
我们还有一位传统电商和做私域微商相结合的私董,做减肥的工具、产品做了差不多10年了,每年销售量始终不到1个亿,做得很辛苦,也尝试做过很多改变。
我们帮她从做内容与内容传播的角度切入,规划了两条新的路径:
一条路径是和知识产品的生产相关,另一条路径是告诉她,她需要从内容生产、内容传播的角度出发,要选择新的产品,而选品的标准是,选择能够进行内容生产、能够在媒体平台传播内容的产品。
另一条路径是,让她改变选品,目前瘦身类的产品,实际上是无法在公域平台进行曝光的,即使是在私域朋友圈发布,也常常会被机器监测到,导致微信号短暂封号。
而如果要放大目前的产品销量,必须从内容传播的角度去选品。
在新媒体时代,你应当把内容的可传播性,作为特别重要的标准,甚至第一位的标准,从抖音、小红书这些公域大海里,去获得更多的流量。

案例4:破解平台的阈值
我们前面还提到了,要懂算法分发的逻辑,提到了热点的逻辑、垂直内容的逻辑、机器识别词语的逻辑,以及大力出奇迹的逻辑。
我的另外一个北大EMBA的好哥们,也是在我的推动下进入视频号,一年之内粉丝近百万,播放量超过几个亿,他的视频还让马化腾点赞了,目前成了科技和财经视频号的头部玩家。
前几天和最新数据是,视频号单号粉丝数接近八十万。

案例5:用发售撬动成交
最后一个,讲讲我自己的案例,我是2011年开始玩微博,2012年底进入公众号,然后是抖音号、快手号、小红书号,这个粉丝量级,在我们内容机构来说,其实是非常少的。
但我们选择的赛道是财经商业、汽车矩阵,是两个相对比较好,有门槛的赛道,变现一直不错,高峰时期,一年的营收也有大几千万。
我的个人经历和创业故事,如果有需要,可以找我,发一篇我的《创业十年心法》的文档给你,这里就不具体说了。
这里要说的是,我最近半年的尝试,特别是我上上个月通过一场发售,在只努力了6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做了150万成交的业绩。
我当时给自己的定位是个人品牌导师,知道大家打造IP,并辅导大家如何通过内容的方式,持续获取流量,从迅速赚钱到长期可持续赚钱。
对我来说,做这件事最核心的点是,出来卖,有句俗话不是说得好么:出来混,最重要的是出来,诀窍就是“出来”。

我在这里,想给大家的启发是:
如果,你曾经想过自己做个人品牌、做IP,但迟迟没有去行动,相信我,只要你按照我们的发售方式,从高价值定位、到产品设计,然后花时间去做一定的内容传播,然后去做一场发售,你就能够迅速做成。
我在准备这个讲座时,我还具体盘了一下,我收的私董会学员,接近30个,有一些不合适的,我主动放弃了、劝退了。这些私董会学员,都比较高端,主要分布在12大行业:
其中有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的,包括律师、财税行业、证券投行、财富管理、咨询行业;
有技能的个体创业者,包括微商从业者、IP个体创业者、内容创业者;还有职场人转型、公司转型需求,包括有技能的超级个体、内容创业公司;还包括实体行业,有新消费行业,以及传统行业;
目前,都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咨询,部分私董已经拿到了较好的结果。
3
合作交流
其实,理解了内容效率提升的逻辑后,其他行业大致也差不多,欢迎有疑问、有需求的客户,和我们进一步沟通。
上周和龚老师见面之后,他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好的建议,其中有一条是建议我们要涨价,做大C 和小B、大B们的新媒体顾问,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提升内容效率,于是就有了这场分享。
2011年开始,干了十一年新媒体,全职创业干新媒体九年,自有粉丝三千多万,我的分享就这些,欢迎大家交流。
有啥问题随时沟通,带娃洗澡睡觉去了。
认为欧文的分享对你有帮助,需要链接的,欢迎大家扫码加我微信。

继续邀请,所有询问及关心我龚文祥近况的朋友,加入我的星球。
现在星球已经积累了700多篇干货帖子,真正成为沉淀我和几千位触电会员集体智慧的地方。
上一阶段,我免费给大家写了10年的朋友圈,成就了无数人,也成就了自己。

下一阶段,我打算把我的生活,还有对创业的观察和思考,更多地发布在触电星球上,和我的铁杆朋友们一起相互成就。
欢迎扫码加入触电星球,我们星球讨论碰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