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点击上面的蓝字:尘缘未了的行者关注哦!
大清早理发店还没有开门,我就等在门口了,想着第一个,省点等候的时间。
过了一会儿,理发店开门,我边洗头发边和年轻的小老板闲聊,我刚刚擦干头发,准备到椅子上去吹风的时候,一个中年大姐急吼吼的进来了。
看到我湿漉漉的头发,对着老板说:哎呀,我昨天不是跟你约好了吗?
老板:约好了你没来啊,我还没开门姐姐就在等着呢!然后看了我一眼。
这一眼让我看到了他的为难,而且能够确定这位大姐的确是预约的。
这位大姐看着我,问老板:这美女应该很快吧?我们几个小姐妹都在等我一个人。
老板还没说话,我问了一句:是开车吗?“是在一起包了一台大巴车”语气真的很着急。
我深知女人出门都要将头发整理一下,当天整理而不是头天晚上,是为了保持更好的形象,因为如果头天晚上做了发型第二天早上就不一定能够维持,看来是一个讲究人。
只是没有想到半路杀出我这个程咬金。
因为我每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也都是当天做发型,女人嘛,都是喜欢臭美。
我站起来调侃:你给这位姐姐洗头发吧,我不着急,今天也没接到约会邀请。
话一落音,几乎同时小老板跟这位大姐就到了水池边,可见他们的心里其实是一样的,就看我能不能读懂了。
事毕,大姐出门自然连声道谢,而且理解这样的情况我完全可以不礼让,还说要加个微信,下次姐妹出去玩约我一起。
我婉拒了她的好意,因为她的圈子对于我很陌生。
小老板自不必说,感到没有让他为难,也许这么一个举动,失去一个客户或者一群客户,对我的善解人意,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不惜夸赞。
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对于我没有任何影响,却方便了别人,我内心收获的是快乐,是温暖,还有一点虚荣心的满足。
凡事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同理心,其实对彼此都是一件开心的事。
美国记者李普曼说:
“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先看到,然后定义。而是先定义,然后看到。”
我总是喜欢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分享给身边人,以为人家也跟我一样喜欢,直到经历了馒头的一件事,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么幼稚。
我喜欢自己做美食,发馒头的时候加了蜂蜜加了奶粉,感觉家里的馒头不仅卫生而且好吃,营养丰富,虽然看相可能没有外边买得好看。
这天我蒸了两锅馒头,大清早还配了家里自己榨的豆浆,送给好朋友,首先就想到可以让她算早餐,多余的第二天蒸着吃,毕竟我也不可能天天发馒头。
过了一会儿,就看到这位朋友发了朋友圈,配图是我送过去的馒头和豆浆,我很有成就感,以为她真的喜欢。
直到后来的一次,她说北京的朋友带了馒头,她说本不想要,想着我喜欢吃,还是拿了送给我,我这个时候才知道,她不喜欢吃馒头甚至可以说不吃。
这次经历给我深深地上了一课。从那之后,我再也不会以己度人了。
忍不住就想起三毛的一句话:
“你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识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而是一览无余的你。
我错误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了。
幸亏这位朋友一直都在接受,避免了我当时的尴尬,也说明了我的幼稚。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不轻易评价和批判,保持着清醒和理智。
很喜欢一句话说:
“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很多时候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不过是多了一份换位思考的体谅,一份推己及人的善意。”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那天早上将我家奥利奥带到单位,不指望车子刮擦了,到了下班的时候,只能带着它走回家,因为车子在修理厂。
可是刚刚走了还没有一半路,就下起了雨,真的感觉当时特别狼狈,大概招了七八台出租车,他们看到我 牵着一只狗,都不愿意带,我说可以多给钱,而且一再保证我们家奥利奥不会咬人。
出租车司机看到的是一只狗,却忽略了我是一个大活人,当时的心情特别悲凉,现在说起来还有一种泪点。
正在我特别失望的时候,想着淋湿了就淋湿了,反正大不了时间长一点,回家泡个澡。
我不再回头看有没有出租车,却有了惊喜。
一台出租车停下来了,副驾驶坐着一位老太太,大概六十多岁的样子,大概看我像个落汤鸡吧,我不抱希望的问了一句:能不能带我一截,我可以给双倍的车费。
司机说:上来吧,全部淋湿了,狗不咬人吧?我忙说:不会不会。
副驾驶的老太太说话了:家里养的一般都不会咬人,赶紧上来吧!
我差点眼泪就下来了,因为当时全身都湿了,鞋子里都是水,要多惨有多惨。
司机一直将我送到小区门口,我看了一下计价器,加了20块钱,递给他,司机怎么都不收,他说该多少就多少,自己家里也养了狗,理解养狗人。
遇到这样有同理心的师傅,特别感动,这件事让我明白,任何时候能够伸手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温暖。
听过一句话:
“同情心让人疏远,同理心将人联系在一起。”
人生无常,谁都会有眼泪和悲伤,而推己及人的关怀,能给予他人春风化雨的力量。
山本昭生在《换位沟通》说:
“会换位思考的人,更能赢得对方好感,沟通时更顺畅。如果只强调自己的感受,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个懂得将心比心的人,更容易被他人所接纳,也更加会给别人带来温暖。
凡事学会换位思考,才能明白每个人背后的心酸和难处,让为人处世变得更加成熟。
《杀死知更鸟》里有这样一句话: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
只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才能给人如沐春风的感受,让生活充满人情味。
很喜欢一句西方名言:
“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跟他说话,你的话能入他的脑;用他的语言跟他说话,你的话会入他的心。”
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沟通才会更加顺畅,相处才会更加轻松自在。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融洽,永远少不了换位思考的理解、将心比心的真情。
点击文末在看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