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被打得惨败无人敢应战,雍正大怒,张廷玉:死牢有个现成的


1731年,清军被打的屁股尿流,无人敢应战,雍正大怒:“满朝都是废物吗?”幸好,张廷玉举荐了一个犯人,他是谁?
康熙帝在世的时候,清朝和准噶尔贵族的斗争就没断过。雍正帝继位后,准噶尔在沙俄的支持下,也继续和大清为敌。

从1728年开始,清朝就多次出兵平定叛军噶尔丹策零。
1731年5月,清朝第二次派兵平定叛乱。没想到噶尔丹策零比他父亲策妄阿拉布坦还要狡猾,他派人引诱靖边大将军傅尔丹携精兵一万余人,离开科布多驻地,深入瀚海之中。
然后在博克岭、和通泊之地设伏,打得清军落花流水,死伤无数。
常言道“屋漏偏逢雨连天”。就在清军吃了败仗,气急败坏找不到应对之策的时候,南方又遇到极强的暴雨天气,交通要道被堵塞,钱粮无法运输。
消息传回朝廷,朝堂上鸦雀无声,无人有应对之策。
准噶尔叛军还未平定,能治水患的人又没找到,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雍正帝见此大怒:“满朝都是废物吗?”
大臣们各个心惊胆战,不敢接话。这时,59岁的大学士张廷玉站出来,向雍正帝举荐了一个关在监牢,有可能秋后问斩的犯人,那便是章佳·阿克敦。
阿克敦是满州正蓝旗人,原本满族人做官是不需要经过科考的,可阿克敦有真材实学,不愿意被人轻看,便参加了科考,中了进士。因为学识颇丰,被康熙帝看中,将他提拔为待讲学士。

由于他一直从事礼部工作,雍正年间,阿克敦被提为“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文官这条路,他已经做到了最高的位置。
1726年,雍正帝派阿克敦任两广总督和广州将军,直接从文官跨行做了武官,成了“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一把手,跨度也是蛮大的。
阿克敦能力很强,文官做得好,武官嘛却不怎么样。不是说功绩,而是他在广东任职期间,得罪了一些当地的官员。
当然,也有可能他官做大了内心膨胀,总之,很多官员都不侍见他。甚至上书弹劾他,说他私收税银,指使家人索要往来船只的“规礼”。
雍正帝是清朝最看重礼法的皇帝,一听阿克敦行事如此张扬,十分气愤,将他就地下狱。
本来审讯后应处绞刑,但此时,阿克敦的死对头又告他包庇下属犯罪,两罪并罚,判“斩监候”。也就是说,判处斩首,等秋审后再决定是否执行。
因此,当雍正帝焦头烂额的时候,阿克敦正躺在狱中等死。张廷玉举荐过后,雍正帝陷入沉思。
依他的性格,这种不守规矩的臣子,哪怕再有能耐,他也是不愿意用的。
可现在非常时期,在没有人能用的情况下,只有行非常之事,让阿克敦治水,将功补过。
有机会活着,谁愿意去死。阿克敦等来了这个机会,对治水一事非常上心,凡事亲力亲为,很快就发现问题所在。
他上疏雍正帝,请求另外开辟河道,并详细地分析了不进行疏通堵塞河道的缘由,得到雍正帝的肯定和支持。

大约半年时间,阿克敦解决了水患和运输问题,雍正帝便免去了他的死罪。但阿克敦知道,死罪已免,活罪难饶,要想安稳生活,这点功劳远远不够。
 1732年,雍正帝让抚远大将军马尔赛率军讨伐准噶尔,任命阿克敦为内阁额外学士,让他协助马尔赛办理军务。
清军和准噶尔交锋谁都占不了便宜,但打仗始终耗费人力金钱。二年后,噶尔丹策零罢兵,派人向清朝讲和。
此时,阿克敦看到了立功的机会,自告奋勇去谈判。因为双方再经受不起战乱,也都有求和稳发展的心思,所以,谈判十分顺利。
虽然在细节上,双方仍然各持己见,但大方向已然确定,谈和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同年,雍正帝病逝,阿克敦谈和有功。乾隆帝即位后,任命阿克敦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后提升为刑部尚书。阿克敦靠自己的本事,从死囚又一次地走向人生巅峰。
只是,人倒霉就没办法,安稳的生活没过几年,阿克敦再一次变成了死囚。
1748年,乾隆发现翰林院写的孝贤皇后册文,将满文“皇妣”翻译为“先太后”是重大失误,因此召阿克敦问话。
结果,阿克敦没有候旨,就退出宫殿走了,乾隆大怒,罢免了阿克敦的官职,以“大不敬”的罪名,将他定为“斩监候”。
第二次被判死罪,阿克敦欲哭无泪,无处喊冤。只是这一次乾隆在盛怒过后,想了想阿克敦的做事和为人,觉得判重了。

过了几天,乾隆又把阿克敦放了出来,还让他做了工部侍郎,数日后晋升为刑部尚书,第二年加封加太子少保。
二次判为死囚,又两次死里逃生,后又位极人臣。阿克敦的遭遇在历史上恐怕绝无仅有,能将剧情反转反转再反转的,除了运气,阿克敦本身的能力占有更大的比重。如果说他没有真材实学,就治不了水患。
第二次的死罪莫名冤枉,可在封建社会,君让臣死还需要理由吗?好在乾隆没一意孤行,阿克敦平时工作能力他又比较认可,才又一次将阿克敦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阿克敦在经历了两次死里逃生后,改头换面,低调行事,小心做人,终得善终。
作者:夕照
编辑:薄荷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洛子帅流域
阅读更多好看的中国故事


点亮在看
给你无穷的阅读快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