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分享的问题:中国和日本谁更能打?“王牌对决”的故事值得思考


金一南一次在演讲中分享了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名记者曾经采访过美国的一个军官,问道: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谁更能打?美国军官直直的看了记者一眼,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起来一段“王牌对决”的故事: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天气异常寒冷,是50年不遇的寒冬,美军王牌部队第10军,在长津湖地区与志愿军的第9兵团3个军遭遇,双方展开了空前绝后正面对抗。
美国的相关资料里面也有详细的记载:“中国人在地面战斗,空袭,极其严寒的天气里伤亡巨大。”这一点在我军的历史资料里也得到了证实:

“柳潭里地区白天大概在零下35度左右,夜间能达到零下40度,冰天雪地,雪踏下去就到小腿肚这里。我们的枪,由于温度低都已经是打不响了。鞋还是胶鞋,所以在零下十几度的时候,脚都冻坏了。”
战争进行的异常惨烈,我军10万人与美国先进装备王牌军在长津湖进入了胶着状态,美军的地面、空中多轮进攻后,始终没能突破这个区域,反而整歼一个团的兵力。

当时美军指挥官百思不得其解,枪打不响,没有御寒的衣物,没有充足粮食供应供应,志愿军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土豆送到阵地上,都成了冰疙瘩,没法吃。可是战士们饿啊,怎么办?硬啃,夹在腋下化,化一层啃一点儿,再化,再啃。

战火的激烈与雾气腾腾、白雪皑皑的长津湖形成了鲜明对比,“冷到什么程度呀,讲了你都不敢信,一些战士的耳朵被冻得硬邦邦的,一碰整个就掉了,一点都没得知觉喽。”
战争在志愿军英勇的战斗下,本就是装备悬殊的情况,却也进行了一个月。战争末期,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美军对面的阵地逐渐没有了动静,通过望远镜还能隐约看到穿着冰雪伪装衣服的战士匍匐在雪地里。

后来,美军的指挥派人去侦查发现,整建制的志愿军匍匐隐蔽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成了冰雕,但是还保持着战斗的姿态。这一刻美国军官和侦查员沉默了很久。
后来这位美国军官说道:“这样的敌人压迫感太强,他们身上有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我搞不懂那究竟是什么。我们也曾在太平洋战争和日军交过手,但是从未在他们身上感受过这样的气息。”言下之意,很明显这位美国军官更重视中国军队。

这一场战争,就是著名的“长津湖之战”。这个美国军官所讲述的,就是后来被载入史册的“冰雕连”。
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据统计志愿军经此一役,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因为严寒牺牲的就有4000余人。

这一场战役,也被美军称为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它被称为:“抗美援朝的拐点”,彻底粉碎麦克阿瑟“回美国过圣诞”的美梦,也迫使这支所谓的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他们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太多的人民英雄已经沉寂得太久太久。当美国的西点军校用专门的沙盘和超级计算机复盘朝鲜战争,他们想知道志愿军的战斗力到底来源于哪里?

我们是时候,用浓墨的笔调来叙述,来唤醒。这是真正用冰与火铸就的悲壮:
“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金一南将军在新作《为什么是中国》一书详细的记录的这样的案例,无数个可爱的人值得我们铭记和缅怀,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的现在。

而至于文首提到的问题,与中国交手8年的日本更有体会,金一南书中引用了日本京都大学一位教授的话是这样说的:
“1950年你们竟然对美国出兵,而且不但出兵,还把美国人从北部压到了南部去了,我这才觉得中国人跟过去真的不一样了。”
美国和日本都在研究为什么是中国?所向披靡为什么最终遇到中国人民只能失败,他们被打疼了就只能反过来研究:中方还有完善的后勤供给和医疗保障系统,面对美英法等十几个国家的“联合国军”,是如何做到的。

“实力,永远是维护正义的基础。国防,永远是外交真正的后盾。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我们现在的面子,都是当年的前辈们用命给我们争下的。
可惜很多人已经遗忘了这段历史,还有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这段历史了,他们很难相信: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的王牌部队,第一次被成建制歼灭,残部不得不依托航母的掩护,通过海路脱离战场。而他们的对手,是一群连保暖衣物都未必能凑够的“泥腿子”。

和平年代,别人也没有停止过进攻,网上很多公知,无论中国取得的任何成绩,都能被他们拿来奚落,任何一句话,一张图都能被他们拿来为西方唱赞歌。牵强附会、强词夺理、无中生有他们义无反顾。
很多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因为缺少对历史的了解,已经没有了判断,为他们喝彩,为他们点赞。所以“精美”、“精日”现象频发。
【轻触下面👇图片即可珍藏】

【轻触上面👆图片即可珍藏】
如果说坚持“三个自信”,那么真心推荐金一南的著作《苦难辉煌》和《为什么是中国》,2本书用详细的史料描述了中国从一盘散沙到齐心协力发展历程,详细的分析了为什么我们能实现伟大的复兴。
对中国在百年来的国际关系和地位,都有一个清晰的讲解。很多史料都是首次披露,可读性很强。读书使人聪慧,读史使人明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