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将军曾感慨到:能站在这里讲话已经是我的殊荣,我是“疲于追赶末班车”的人


金一南将军曾感慨到:能站在这里讲话已经是我的殊荣,我是“疲于追赶末班车”的人。有句俗语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样来看,我早已满盘皆输。”

金一南因为特殊的家庭出身,长身体的时候遇到经济困难时期,上中学遇到灰色十年,结婚时遇到计划生育,步入中年遇上机构改革,打破铁饭碗~
总之,在金一南这代人身上承担的东西太多了,这也就是这代人的命运和境遇。1987年,他参加老同学聚会,让他这个曾经的老班长、特等生、保送生深感羞愧,35岁了还保持着,灰色十年开始时候的学历——初中。

就此聚会,金将军暗下决心,要重启自己的人生。35岁,初中学历的他决心参加了自学高考。蜗居在3平米的小屋子,墙上、桌子上、地上全是各个颜色画的资料,累了就躺在办公桌上,2年时间考下了自学大专,这也成了他的最高学历。
金一南出生于1952年,江西永丰人,从小就深受父亲金如柏少将教育,吃苦耐劳。他当过基层战士,用他的话说:“什么都干过”。让他引以为豪的是在连队夺过插秧第一名。

他回忆道“插秧插到腰弯下去直不起来、直起来弯不下去,人达到极限,在第三天下午一个一个超过了安徽兵和湖南兵。凭什么,就凭这种意志,这是我最光荣的一点。”时代决定了他们这代人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金一南曾在修机厂的混凝土搅拌机前,搅拌了三天三夜。“他们往里面倒砂浆,我在那儿撕开一袋水泥往里倒。一袋水泥一百斤,到最后我的手抓紧后松不开了,松开了就怎么也攥不拢,完全僵了;脸上、身上全都是水泥石灰,一出汗就烧石,脸上胳膊上烧得一块一块的,斑痕累累。”

后来,他入伍,在基层连队干了11年,36岁学外语,41岁学电脑,46岁副高职称,47岁走上讲台~
不管从哪方面说,金一南从来没当上过时代的弄潮儿。他形容自己是“疲于追赶末班车”的人。之所以他能从学徒工努力成为国防大学教授,成为少将,取得了一些成就,最大的原因不是聪明,而是把握了一个点:“从来没有厌弃过自己干的任何工作,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干的任何工作!”

当工人,他被称为“天生的好车工”;
当军人,在部队里被称为“天生的好技师”;
当职工,他在国防大学图书馆当管员被称为“天生的好管员”;
当教师,他被被称为“天生的好教员”。 
……
只有他自己知道:“一个人如果热爱生活,从热爱工作开始;一个人如果热爱祖国,从干好工作开始。整天埋怨,整天牢骚,根本不爱自己干的事情,这样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

总结数十年走来,他分享三点体会:“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这引领着他不断超越自己,走向成功。
1972年入伍时,他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这句话,“做难事必有所得”。哪怕干砸了、干失败了,也是收获,也比不做收获要大。这句话直到今天都没变过,已经成了他人生的一个信条。

他没想到当年在毛巾冻成“干鱼”的宿舍里,用红蓝铅笔勾勒、啃透的书籍,已经记下的笔记,成为二十年后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的基础。那些教授讲军事战略,不管谁上台都从历史开始,从哲学开始,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金一南是自学的英语,比同学差多了,但下课以后,他都能讲清楚要点在哪里。 
 2006年,他参加中美联合军演。在北美水域,“碰见了军舰自1979年下水以来遇到的最大风浪, 当时锚链仓被巨浪打碎,涌进30吨海水,无法救援;军舰前面的信号灯被打得踪影全无;机关炮的炮衣被巨浪撕成碎片;2公分厚的钢板弹药箱,被打得弯曲过来。我的那本书《苦难辉煌》,就是在横跨太平洋的34天,在那艘881舰上定稿的。”

他在演讲中回忆:“当时风浪整整持续两天半,我心中冒出不祥念头,我说:糟了,这本书白写了,有可能回不去了。我心想,要是来架直升机救援,把我的笔记本吊走就行,书稿全在笔记本里,人走不走无所谓,要把笔记本吊走。”
后来他写《为什么是中国》,解答自己对于人生和民族命运的思考,是对“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奋斗”的回答。

他用近30年的时间来,查阅几百本历史资料来回答为什么我们可以从一盘散沙走向伟大复兴,自己如何能从学徒工一路走向少将?
他说:“今天有人说‘金教授你别被吹得飘飘然’,我就跟没听见一样——说我再好,我就这样,说我再差,我也就这样;我就是我,我没有变。从当初的工厂、车间、连队一路走到今天,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我没有任何改变。”

不忘初心,是金一南坚持的人生奋斗目标;
牢记历史,是金一南想要传播给大众的精神;
中国从饱受屈辱与苦难到逐步实现伟大复兴,是一代代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更需要铭记。读金一南的《苦难辉煌》和《为什么是中国》让我们读懂中国,明白我们是如何从百年沧桑走到大国崛起,最实质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轻触下面👇图片即可下单】

【轻触上面👆图片即可下单】
清楚这些对于国家来说,是文化自信。对于个人来说,是明白奋斗之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