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把士兵气得大骂的烂枪械有哪些?缴获都不愿意用!


世界大战期间,各国都积极地生产各种武器装备,枪械、坦克、飞艇、潜艇等,以为战斗“锦上添花”,让国家处于主导地位。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好的装备,自然就有差的装备,比如有好的枪械,自然有差的枪械。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3款二战期间“最烂”的枪械,烂到不忍直视、不堪入目。

 
绍沙M1915轻机枪:该枪由法国在一战时期制造,是公认的一战时最不受待见的枪械之一,有多个致命缺点。首先,机长笨重,不便携带,没有灵活性。其次,质量差,容易受损,在战场的危急时刻,极易因为故障问题,无法射击,而断送性命。穿越回到一战时,会发现战场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战争如火如荼,士兵却扭头甩枪,吐口水,用脚踢,大骂没用的东西。实战表明,美军宁愿使用半自动步枪,也不用这种“烂到里”的轻机枪。

 
2.歪把子机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广泛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但广泛使用不代表它好用。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不仅外表歪,内在也“歪”。首先是对气候条件要求高,低不成高不成,只有适中的温和条件,才能降低故障率。其次是人工机程恶劣,复杂的装弹程序,不利于士兵作战,这也是最致命的缺点。因此,在军队中极为不待见,即使是抗战时期,武器装备落后的中国也嫌弃它,在缴获之后都没有再次利用。

 
3.南部式冲锋枪:是日本制作的一款近距离攻击枪械,主要用于装备战车部队。外形丑陋奇葩,制作粗糙,故障率高,作战性能低。因而日军没有大量使用,在侵华需要大量武器装备时,也只生产了1000多只,以致流传不广,认识它的人也比较少,但只要是认识的,都知道它是一把“烂枪”。

 
以上三种枪械,之所以被称为“烂枪”,主要还是因为它们的故障率高。所以在今后的制作过程中不能粗糙烂制,毕竟是保命的家伙。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