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沙特购买中国东风导弹:震慑了邻国,让美国不满


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中东就是一个火药桶。原因很简单,这片土地埋藏着巨大的财富——储量惊人的石油。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沙特——不仅储量在当时是世界第一,而且开采非常容易,一锄头挖下去,美元——额,不对,石油就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其开采成本是全世界产油国中最低的,才2美元一桶。简直就是躺着就能进钱。
人一有钱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偏偏中东的局势太不让人省心了!
首先是以色列,70年代与阿拉伯国家干了几仗,每次都是大获全胜,气得一票缠头巾的国王们吹胡子瞪眼。
然后80年开始又爆发两伊战争,双方打得热火朝天——伊拉克那个大胡子毒菜者也不客气,三天两头找阿拉伯兄弟化缘——花点钱本来也没什么,但是狗大户沙特是舒服日子过惯了的,很担心自己早晚被大胡子拖下水,陷进两伊战争那个泥潭中爬不出来。
35亿美元,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不过是一笔小钱,但是在三十多年前的八十年代,却是一笔名副其实的巨款,甚至对整个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中国全部的外汇储备也仅仅只有约20亿美元。
1987年,中国正是通过向沙特阿拉伯出售导弹,获得了这样一笔巨款,不仅极大的推动了自身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建设,更从此收获了同沙特的友谊,对我们今天顺利的同沙特签订能源贸易协议,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在贸易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误会”——原本中方壮着胆子要价1亿元,正等着沙特砍价,沙特却最终把价格“砍”到了一亿美元
负责谈判的苏尔坦亲王,可是准备了足足100亿美元,没想到一下子省了三分之二,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吗?沙特国王交代过他,只要价格低于80亿美元,苏尔坦亲王可以当场拍板,因此激动得笑逐颜开。
沙特不知道我国当时有多穷,我们也不知道沙特到底有多富。谁能想到这么一笔天价交易,楞是被他们搞得,我们好像吃了大亏一样。那么问题来了,沙特为什么非要找我们买战略导弹?要知道当时两国尚未建交。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突然爆发,打了整整8年,伊拉克和伊朗几乎拼尽全力,并从世界上采购了大量武器,周边国家吓得瑟瑟发抖,不知什么时候会殃及自身。由于沙特暗中帮助伊拉克卖石油,伊朗怒不可遏地用导弹将油轮击沉。他们还趁机侵入了沙特领空,沙特感到了森森的寒意,虽然两伊在五常面前不堪一击,但是对付沙特这样的土豪兵肯定绰绰有余。
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沙特提出购买48架F-15用于自保,结果被美国人无情拒绝。沙特退而求其次,找美国求购导弹。天真的沙特觉得自己一直亲近美国,美国的军事能力又强,他便提出从美国购买一批比飞毛腿弹道导弹射程更远的中程导弹。然而,没想到美国也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别说中程导弹了,连射程200公里的导弹都不愿意卖给沙特。
沙特慌了,一再恳求并表示美方可以提价,不管几倍的价格他们都要,但是美国还是强硬坚决地拒绝了。
因为美国在中东地区支持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有自己的布局和利益考虑,他们生怕沙特拥有导弹之后会影响中东局势,损害自己的利益。这也是美国一直以来坚持的处事态度,他们生怕别的国家的强大会威胁到自身的利益,因此他们不允许出现任何威胁自己利益的东西。

接连碰壁后,沙特心灰意冷,整个国家都笼罩着一股阴云。在周边国家死对头拥有导弹之后,国王法赫德清楚即便沙特拥有再多的高端武器设备也根本无法保证沙特的安全,沙特真正需要的是一种震慑所有不轨者的武器!
费萨尔国王为此苦恼时,防空军司令苏尔坦亲王不失时机地提出,为什么不找中国购买呢?沙特国王深以为然,立刻让苏尔坦亲王全权负责,并郑重其事地将行动代号定为“游隼”。
1986年,沙特派驻美大使班达尔王子悄悄来到中国,在宴会上试探性地询问我们,是否愿意出售东风导弹。其实他也不抱什么希望,毕竟这是镇国神器,连铁杆盟友美国都不肯出手相助,更何况尚未建交的中国呢。然而令他惊掉下巴的是,我国竟然很快回复:“理论上同意出售东风系列导弹。”苏尔坦亲王得知后欣喜若狂,他迅速亲自到访中国,秘密洽谈具体事宜。为了掩人耳目,对外宣称,这次前往中国,一则劝说他们不要再向伊朗出售武器,二则为沙特购买轻武器用于保护油田,这个理由合情合理。为了继续瞒天过海,双方把第二次会谈地点选在了香港,苏尔坦亲王担心被美国监听,凡是需要跟沙特国内沟通时,总是故意离开下榻的酒店,没有目的地四处漫步,然后随机选择另一家酒店,临时开房用密语通话。

非常不巧的是,他竟然在香港遇到了巴林国王哈利法,哈利法好奇地问他,在这里办什么大事?他灵机一动,淡定地回道:“度假而已!”
哈利法瞅了瞅亲王身边的大批沙特将军,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这个假期不同寻常啊。当然了,大家都是老朋友了,也没必要刨根问底,更不可能公之于众,哈利法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苏尔坦亲王长舒了一口。
1985年,沙特派人坐专机去了北京,双方就导弹贸易展开了商谈。沙特国王表示想购买中国的东风-3导弹。

这款导弹射程超过2500公里,部署在沙特后,能覆盖整个中东地区。关于沙特买亏了这件事,实际上是谈判时的一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发生的。
最后两国达成了交易,中方以1亿美元单枚导弹的价格卖给对方35枚,还赠送了一枚给沙特。之后派遣技术人员去沙特,帮其建设导弹基地。
沙特买了导弹后,伊拉克就攻占了科威特。本来萨达姆还想出兵沙特,沙特亮出了它有东风导弹,萨达姆就没敢再去打沙特。遭受战火的科威特,损失超过了35亿美元。
如果沙特没有及时买到东风-3导弹,就可能难以避免大的损失了。这种武器即使它有钱,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沙特后来和中国的交情也加深了不少。
我们有个附加条件,导弹的发射权必须留在我们手中,只有沙特遭到入侵时才能启用。沙特方面一直严守秘密,以至于参与导弹培训的官兵家属一无所知,好些长时间见不到丈夫的军官妻子们,忐忑不安地打电话给亲王,询问自己的丈夫是否战死沙场了?亲王只能想方设法安慰她们,保证官兵们完好无损。
1988年,回过味儿来的美国,发现了沙特暗地里部署“东风-3”的事情,不由得大发雷霆,不仅在报纸上给沙特扣上“威胁中东和平”的帽子,还一度要求沙特把导弹交给美国检查,对此,沙特当然不同意。
硬来不行,美国马上转变策略,要求国际社会签署《导弹技术控制制度》,明令禁止向外出口中程导弹。同时,美国还揪住“东风-3”精度不够这一问题,在国际社会大加诋毁。

1990年,伊拉克强人萨达姆悍然掀起了入侵科威特的战争,短短一天之内,科威特就全境沦陷。在这样的情况下,萨达姆如果脑子一热,二十万大军挥师东进,说实话,凭沙特自己的“战五渣”军队是绝对挡不住的。于是,“东风-3”弹道导弹很快就迎来了自己在中东,第一次光明之大出场的机会。
很快,萨达姆就在电视上看到了沙特展示的“东风-3”,他发热的头脑也很快就冷静下来。这东西,就算带着常规弹头砸下来,也足够在巴格达砸出个半径40米的坑来,更何况这东西是可以带核弹头的,沙特在报道中越是语焉不详,萨达姆就越怀疑核弹头的存在,他不敢赌。
根据苏尔坦亲王的回忆录,苏尔坦亲王认为正是“东风-3”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使得萨达姆在美军完成集结之前,不敢轻易造次。

对于一场交易来说,交易双方都觉得自己赚了,这就叫双赢。而中国与沙特这笔生意,咱高兴,沙特更高兴,更何况回去就遇上了海湾战争,这明显就是一场双赢的交易。
由于80年代经济开始蓬勃发展,需要进口许多先进设备,消耗大量美元,而当时的外汇只有20亿,实在捉襟见肘,“35亿美元”能让当年的外汇储备直接翻倍。此外,我们很快跟沙特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从此加强了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今后买石油也就更方便了,这笔交易不愧是真正的双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