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即将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被植被覆盖


沙漠一直被认为是生命的禁区,那里虽然曾绿洲遍地、牛羊成群,并出现过辉煌无比的古文明,但随着黄沙席卷而来,一切辉煌均在此刻走向灭亡,埋着充满神秘的楼兰,以及精绝古城遗址,沙漠此刻仿佛不是孤凉的,因为在它的下面,埋葬着太多颇具传奇的文明古迹。

在古代,驼铃、商队、丝绸、玉器等,成为沙漠时常看到的生命痕迹。但无论这漫天黄沙多么壮观,终究掩盖不住沙漠残酷的自然环境,依旧无法让人能够长久的生存下去。而对于沙漠所带来的的影响,恐怕那些身处沙漠附近的城市,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在一定季节内,漫天黄沙会非常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所以,沙漠治理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中国也一直为之努力着。现如今,中国在黄沙治理上已经初见成效,中国首个在治理下即将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面积。已经被植被覆盖成为了绿洲,成为中国治沙工程中,首个恢弘壮举。

这片即将消失的沙漠名叫毛乌素沙漠,或许它的名气并没有塔哈拉玛干沙漠那样"威名远扬",甚至你在生活中更本就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时,我国提出了治理沙地,毛乌素沙漠就是其中之一,并且还提出了“五荒到户、谁造谁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的政策,鼓励当地人们改造沙地,种树造林。
只不过在最开始时,人们治沙经验有限,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仅凭着人力和蛮力栽种树木,树木的成活率非常低,10棵树也活不了1棵,基本上是种多少,倒下多少。
后来,在当地人们的摸索下,以及专业人士的指导之下,人们开始利用草方格固沙。草方格就是用铁锹把干草扎进到沙子之中,形成一个个1立方米的正方形网格。这样就可以固定沙丘,即使刮大风,方格内的沙子也很少会被吹走,可以牢牢地将移动的沙丘固定在当地。

草方格还可以收集降雨,减少当地的蒸发量。再加上草方格可以提供有机质,一些草本植物可以在此生长,每3个方格可以种一棵树。
毛乌素沙漠作为中国四大沙漠之一,其形成时间并不长,在一千年前,这片沙漠上原本是有座城市存在,周围也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但随着战事不断,以及人们放牧、开垦等原因,使得草原绿地遭受到破坏,当时人们也没能及时进行治理,导致最终成为一片大沙滩。

在明朝时期,由于长城横穿整个毛乌素沙漠,致使明军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对城墙进行拔沙处理,并且,毛乌素沙漠大有继续扩张的趋势,陕西榆林也因此几度迁移,以此来躲避沙漠所带来的困扰和侵袭。

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由于有良好的降水,许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沙漠腹地,榆林市还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2018年11月,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即将被消灭,变成毛乌素森林。

曾经的毛乌素沙漠带来的危害,估计只有当地人体会最深。在陕西榆林,就因为这片沙漠,当地人逃亡三次,这里的人们一出生,便要忍受沙灾。经常有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反过来冲击着房屋和人群,眼里嘴里满是沙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洗澡早就成了奢侈,连饮用水都要省着喝。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生态环境,人们最终下定决心治理沙漠,有超过80%的面积被植被覆盖,此时在合理充满了草原、林地,和成片的良田。而对于周边城市来说,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陕西榆林也不用因为风沙而搬迁,现如今的榆林已经发展成了"塞上名城"。

中国依靠强大的治理能力和坚持长期治理的毅力,成功扭转了这一局面。到了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
由于有良好的降水,许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沙漠腹地,陕西省榆林市还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
随着治沙的不断深化,毛乌素沙漠的环境虽然得到极大的改观,但这份成果却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这些后世人,应该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绿洲、草原,不要因为利益而轻易破坏这一成果,对于畜牧、种植等,也要秉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便达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