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天天说国内人才都跑去欧美了,为何中国发展却如日中天?


2020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有42年,而中国的经济也持续高速发展了42年,从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也让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发展模式”感到深深的震撼。

我们经常说,国内的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顶级人才,都跑掉了。他们跑去美国,跑去欧洲了。而众所周知,国家的发展却是需要大量人才的。人才流失这么严重,那为何中国的发展却是如日中天呢?
清华北大“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观念的产生

我们从鸦片战争被动挨打,到民国饱尝落后之苦,新文化运动,知识阶层幡然醒悟奋发图强,当时国内的大学屈指可数,清华、北大又大师云集,所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历史使命感就落在了这两所著名的大学身上,当时的师生也是这么要求、这么做的,以国家为己任,艰苦卓绝、牺牲奉献。

建国后一穷二白,国家建设倚重他们的人才培养,直至40年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接近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在人们的心中,赋予这两所大学的“历史使命感”却没有改变,人们仍然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继续献身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才能,结果,他们出国了,还改了国籍,成了外国人,人们心里落差可想而知。
为何这些人千方百计想要拿欧美国家的绿卡,获得永久居住权,甚至更改国籍,把自己变成外国人?

欧美国家居留肯定是有价值的,有人了一张永久居住证,在柏林待了10年。为了这个目的去工作,买房,纳税。在德国居留意味的东西很多,高收入,高福利,不愁生老病死,自由出入欧美国家,在国人面前有面子,有身份。

大多数出国的人都视为居留权在奋斗,但是这些人想要得到的仅仅是一个欧美国家能够给一个中国人的东西,高福利,高收入,甚至在中国人面前的优越感。
我们说中国人才流失严重,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忧患意识。换句话说,事实上没有这么严重。就说跑去硅谷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大约有2万人,乍一听,好像人挺多的。然而,清华、北大每年的毕业生就接近2万人。所以说,绝大多数人才还是留在国内的嘛。只不过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我们说人才流失严重当然也是为了劝诫那些有能力的人不要被西方国家忽悠过去,而是能够留下来建设祖国,回报祖国。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大多数人(也包括清华北大毕业生)也算不上人才,到哪都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清北的毕业生虽然同样很优秀,但是在语言和生活习惯方面与西方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影响了晋升。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清北的毕业生相对来说更喜欢单打独斗,不如印度裔团结,另外他们也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因此在职业发展上不如印度裔,这个理由让人无法反驳。可以观察到,一个公司印度人占据高层的管理位置,很快这个公司就会出现很多的印度裔,无论这样的影响是好是坏,但至少在这一点上,印度裔表现得是比较团结的。

华裔在硅谷的很多都处于中层的位置,进入高层似乎很难,并不是说他们的能力不行,实际上也跟环境有关系。

不管他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对社会发展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说,所谓“人才流失严重”是个伪命题。这样的话,这些“人才”流到国外才更加好呢,可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再有,真正人才都是在实践中不断磨练中产生的,而非学校。
有大批人才流入美国,才会促使美国科技水平越来越高,一直维持着强国的地位,那么,美国凭什么能收割全世界人才?

美国一直在全球将近76亿人中大量收割人才,根据加州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5年,光加州硅谷就收割了将近2万名清华大学毕业生,小小一个硅谷就吸引这么多精英,整个美国岂不是更多,真的是令人无法想象。
这个是清华毕业的,那个又是北大毕业的,他们就是人才了吗?不一定,比那些真正的能做出效益的人才还是有距离的。只有放他们出去磨练一阵,再学习、再深造,经过检验,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更高端的人才。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比我们先进,所以我们的人肯定是要走出去的,要不然怎么学习进步?怎么成为真正的人才?
100个清华大学生去到美国工作,只要有10个回来,就比100个清华学子全窝在国内强,而且不知强多少倍。因为这10个回来的清华学子会带来更丰富的新知识和新经验。也正是这些知识和经验,才会真正对我们的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么看的话,所谓的“人才流失”一定程度上还是有意为之的,至少是顺其自然发生的。

所以说,真正的人才流失没有那么严重,我国的经济、科技当然是稳定发展的。这也是中国模式发展的其中奥秘。也因此,目前一些尖端领域开始突破领先(比如5G技术),我们也可以预料到,以后各个领域将全面开花。
没来过美国,总以为美国是个开放式的、包容性强的移民国家,只要是真正的人才,不管什么籍,也不论什么种族、血统、背景等都会得到重视和重用,都能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去到那,才发现,美国是个种族歧视非常严重的国家,中国人去到那难有出头之日。
这也和美国的人才战略隐含目标有关:美国想利用美元优势尽量吸引外国精英,让他们在美国慢慢磨掉、耗掉、废掉从而让其它国家的骨血精华白白流失。

印度裔把持硅谷排挤华人
华裔码农还在任劳任怨埋头写代码的时候,印裔工程师已经爬上了美国最知名的科技公司最高位,霸占了半壁江山。印度裔不仅全面进入美国产业特别是高科技领域,而且加速进入政治领域、教育领域、金融业、制药业等。在全球三大移动生态中,谷歌安卓的掌门人是印度裔皮贾伊,微软CEO是印度裔纳德拉,印度裔控制了三大移动互联生态中除了苹果之外的两家。印度不愧是盛产科技大牛的国度:谷歌董事会13位成员中有4位是印度裔,占比接近1/3。
在硅谷企业中,一旦有印度人得到提升,那么他通常会把自己的亲属、朋友、校友等推荐进入公司,继而完成印度人对整个公司的占领。1982年纳德拉加入微软时,是公司仅有的两名印度人之一。随后,许多来自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远渡重洋相继加入微软。以纳德拉为首的印度老一辈硅谷追梦者,建立组织和天使基金,让随之而来的印度人加快成功,又帮助后辈打破印度人只能当出色工程师的框框,教导他们做好管理工作。报团的印度人自然而然的会排挤其他种族,勤奋刻苦的华人首当其冲,属于被“迫害”最严重的的一员。
看看这么多年在硅谷的清华北大毕业生,他们功成名就,出人头地了吗?当然没有,绝大多数无非当了码农,房子当然买得起,激素牛排也吃得起,然而,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点成果,却是永远不可能属于自己,而地位也永远处于白人甚至印度裔上司的下面。这个定律几乎很少有人能打破。
清华姚班毕业的李新野深有同感,他在美国一家大公司就职。他说,在那里,再拼,也不过混个中层领导,“这个人基本就废了”。最主要的是,在那里没尊严也没地位。所以他目前有强烈回国的想法。

美国就是利用美元优势,一定程度上,让世界其它国家,特别是中国、俄罗斯、印度的人才流失。幸好,由于各种因素,我们的人才流失其实并不是那么严重,目前人才流失的代价是可以承受的,也是必须要承受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