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长知识了,这得益于一位朋友发微信跟我讨论一个问题:孩子出现返婴行为怎么办?返婴行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名词,却又隐隐觉得并不陌生。
朋友家娃7岁,上一年级。因疫情耽搁了好长时间,最近课业有些紧张。孩子每天要完成作业,要背书、要听写,课后还有英语、跆拳道等兴趣班。朋友说最近跟孩子矛盾不断,主要是他有时候的一些行为跟年龄不相符,让人感到生气。
孩子会说“我不想上小学了,我要回去上幼儿园”。还把他婴儿时的玩具拿出来,边玩边说“我最喜欢这个玩具了”;原本还算独立,可如今不敢一个人呆着,担心会来坏人、总觉得家里会起火……
“真想不通,这孩子怎么越长越幼稚了,好像回到3岁时的状态!”听完朋友描述,我突然就想起我家大宝某一段时间,也出现过同“幼稚”的行为。
小宝刚出生时,大宝4岁。刚开始当哥哥还挺高兴,但不久之后却抢弟弟奶嘴、学弟弟要吃奶、给自己套纸尿裤,还经常闹我不让抱弟弟。原本照顾小宝已经忙得焦头烂额,却还要应付大宝各种作的行为,实在没有什么耐心。
如今回想来,大宝当时的表现或许正是心理学所说的“返婴行为”。了解这些情况后,我查找资料,对这个名词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宝宝返婴行为是怎么回事?或是孩子需求不满的信号
返婴行为,是指已经过了婴儿期的孩子,做出一些与年龄不相符的举动,表现出行为倒退,或过于依赖父母等。但他们有个共同因素——孩子的生活或成长环境发生很大变化。
孩子的返婴行为是成长过程中特有的一种现象,但不一定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很多家长可能会惊讶于孩子的 “返婴行为”,不知该如何应对。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孩子在表达不安的情绪。
比如朋友家孩子,因为学习上的压力而感到焦躁和烦恼;再比如我家大宝,会因为弟弟的出生抢走了本属于他一个人的爱,因为我们对他的关注不够,让他很没有安全感。
其实,孩子出现返婴行为并不见得是坏事,这不过是他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信号。所以呢,家长不必大惊小怪,把它当作孩子成长的其中一个过程就好。孩子返婴的5种行为模式,你家孩子出现过吗
孩子的返婴行为模式各不相同,比如说话用婴儿语气、性情阴晴不定、做一些幼稚且怪异的动作等。总的来说,孩子返婴潮有5种代表性的行为模式。
说任性的话
过分地主张自己,会说一些任性的话语,发出一些奇怪的叫声,甚至故意说 “脏话”,以此引起大人的注意。
夜哭、尿床
当孩子出现返婴潮时,可能会影响到他的睡眠。原本能好好睡,如今却爱闹脾气,要哄睡,没大人陪就睡不着。而且还可能会出现夜哭、尿床的情况。
原来能做的事却做不到了
原本孩子已经具备某一些自理能力,但是“返婴”以后,许多事却突然“不会”了。比如孩子突然不走路,想坐婴儿车;已经分床,却突然不肯自己睡等。
渴望肌肤接触
经常黏着大人,要抱,频繁寻求肌肤接触。如果家长正在忙,通常会拒绝孩子的要求。孩子感受不到回应,需求反而变得更强烈。
粗暴的行动
有些孩子因无法清晰表达自己,会变得暴躁,具有攻击性,如打人、扔东西、发脾气等。有时候也会吃弟弟妹妹的醋,掐或拧弟弟妹妹等。家长应对孩子返婴行为的6个策略
孩子突如其来的倒退行为,可能会让爸妈感到焦虑和困惑。尤其是还有更小的二宝需要照顾,根本无暇顾及太多。如果你家也有个这样的孩子,不妨参考以下6个方法。
接纳和包容少训斥
这绝不是溺爱,只是孩子寻求关注的一种表达。面对孩子的行为,尽量不要训斥。满足孩子需求,给予他足够的爱,故也没有必要频繁“刷存在感”了。
对孩子多肯定和表扬
返婴行为, 是孩子努力适应变化和克服内心不安的表现。所以此时,家长的态度很关键。经常对孩子说“谢谢”“你很努力”“你做得很好”“我为你感到骄傲”等这些正面话语,能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跟孩子建立特殊时光
自从有了小宝,家长大部分精力都在小宝身上。而被忽略的大宝,自然会感到不安、寂寞和压力。建议家长(尤其是妈妈)要排除万难,每天要抽出一定时间,跟大宝单独相处——属于两人的特殊时间,不被外界打扰,并尽量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
让他帮忙照顾下面的孩子
如果小宝的出生导致大宝出现返婴行为,最好的解决方式,是请大宝帮忙一起照顾小宝。孩子参与照顾弟弟妹妹,不仅手足之间更亲近,而且会变得更有担当和责任感。孩子因付出努力被爸妈赞扬,他也会在新的家庭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感。
寻求家庭其他成员的帮助
妈妈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是很艰难的,经常因顾此失彼而崩溃不已。产后休息和恢复不好,容易抑郁,还可能留下病根。所以妈妈们别逞强,孩子不是一个人的,需要的时候多请老公或爷爷奶奶等家人支援,临时雇人帮忙也未尝不可。
家长也要找到自己解压的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缺乏耐心,是因为照顾孩子或源于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压力。这使得我们难以容忍孩子的一些小性子。建议家长要调适好自己,忙里偷得半日闲,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再重新启程。写在最后
孩子的返婴行为,让我们对亲子关系有了重新的审视。如果你家也有个返婴行为的孩子,不必太担心。就像叛逆期和青春期一样,理性看待,正确引导,适应孩子的变化,剩下的就只需静待花开而已。
莞家妈妈原创。持证健康管理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两宝妈妈,欢迎关注并和我一起学习成长,掌握科学养育方法,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