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但是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那些听话的娃娃往往是别人家的,而自家娃,怎么看都是调皮捣蛋又淘气,恨不得天天上房揭瓦。
都说“可怕的两岁”、“麻烦的三岁”,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堪称“鬼见愁”。他们精力超级旺盛,自我意识发展,可偏偏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言行,真真叫人发愁。
两三岁的孩子,是成长过程中最淘气、最“难缠”的时候,经常在某些场合下给我们出“难题”。面对宝宝带来的尴尬或无奈,家长除了需要冷静处理以外,还需要采取一些技巧来应对。
比如说下面4个 “经典”场景,相信你也会遇到。瞧瞧过来人的经验,听听莞妈的建议,或许对你引导和教育孩子会有所帮助。
场景1: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
有一次,我带着两岁多的孩子去超市购物。超市里人比较多,为防他乱跑,于是把他放进购物车里。我边挑选商品,边不断地从孩子手里抢下那些被他“蹂躏”的东西。
后来总算把东西买完,去排队结账。但排队的人也多,领着孩子排了一会他便不耐烦。我哄了又哄,刚开始还起作用,但确实时间太久了,孩子越来越烦躁,索性开始发脾气,闹得周围的人都朝我俩看……
错误示范:看着孩子闹吵真来气,忍不住把他吼一顿:“大家都在排队,别的小朋友都没吵闹,怎么就你一个人闹!再闹我把刚你挑的零食都退了,什么都不给你买!”
正确做法:对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帮孩子解闷,跟他聊天、讲故事、做游戏等,或请孩子帮忙拿小部分东西,并对他表示感谢……总之让他有事可做,孩子便不会无聊,也就无从闹起。
育儿提示:
当遇到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时,千万别跟他“硬碰硬”。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孩子不耐烦和发脾气,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把事态扩大。
最好的办法,应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跟他说些有意思的话题,陪他做些感兴趣的事。如果都尝试过了,孩子的情绪仍无法稳定下来,则应当带着他迅速离开公共场合。
场景2:孩子不愿和别人分享
我家孩子在两三岁期间,有一段时间表现得特别“自我”。他不会跟别人分享自己的一切东西,无论是最亲近的哥哥,还是不熟悉的小朋友,他不愿意就是不愿意。在家里,多数时候哥哥能让着他一二,但在外面有时会跟别的孩子起争执,甚至打闹起来。
错误示范:看到孩子“自私”就生气,这样哪能交到朋友呢?于是苦口婆心地劝解孩子“大方”一点,甚至直接抢过玩具递给对方小朋友,心想着反正小孩子嘛,等一起玩开了就好了。
正确做法:孩子不愿意分享时不强迫,跟对方孩子说句抱歉。或 “旁敲侧击”引导:“呀, XX手里的玩具可真神气,我们家好像没这款,要不你俩换着玩吧,等会儿再换回来!”
育儿提示:
孩子自我意识成长,使得他们的物权意识被唤醒。只有让他感受到对自己物品的绝对支配权,他才会乐于分享。如孩子还没准备好分享,我们要尊重他的决定,强迫只会让他把东西抓得更紧。
若是孩子因公共玩具而起争执,那么可以把玩具 “隔离”15分钟。一般过不了多久,孩子们便会忘记争吵这回事,然后会继续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场景3:东西到处乱扔
宝宝婴儿时期,对于他扔东西的行为,我持鼓励态度的。因为这能锻炼他的上臂力量、抓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等。但孩子过了两岁,这就不是一个太值得提倡的游戏了。2-3岁的宝宝,应该要开始学整理和收纳了。
错误示范:对孩子乱扔东西的行为感到非常不满,要求甚至命令他立马收拾起来,否则“棍棒伺候”。
正确做法:通过绘本或故事帮孩子建立物体归位的意识;通过游戏方式跟孩子一起收拾玩具;只要孩子愿意参与,要多表扬多鼓励,这样他才更有动力,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自己收拾的好习惯。
育儿提示:
两岁左右的宝宝开始进入秩序敏感期,这时,我们可趁机培养其主动收拾的习惯。此时的他们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负担,反而会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
孩子的动手能力有限、耐力有限,所以在收拾的时候我们应为他提供一些“便利条件”。比如准备一个大玩具箱、矮书架等作为固定的收拾空间;并且给他一定的主动选择权:自己收拾或跟妈妈一起收拾,是现在收拾还是洗完澡收拾……
场景4:该睡觉时就是不肯睡
晚上睡觉时间早过了,故事也讲了一遍又一遍,大人困得都睁不开眼,可熊孩子却一点睡意都没有,甚至还精神抖擞地跟你玩起了捉迷藏。整整玩了一天啊,他就像一个永动机小马达,从来都不知疲倦。
错误示范:孩子怎么哄都不肯睡,简直忍无忍:“你到底睡不睡,再不睡我可要打屁股了!不然你一个人到客厅里玩,别吵我们睡觉。”
正确做法:给孩子建立睡觉前固定流程,喝牛奶、洗漱、上床、讲故事、关所有灯、保持安静、入睡。每天按部就班,这也是一种心理暗示:该睡觉了。形成生物习惯后,若非特殊原因一般不会打破流程。
育儿提示:
缺乏维生素D或缺钙,也会影响睡眠,建议平时可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睡前1个小时左右喝杯牛奶,可以补充营养,也有利于睡眠。
孩子白天午睡时间不宜太长,睡前不要做剧烈的运动,不看惊吓、紧张或刺激的节目,否则神经过于兴奋容易睡不着。
写在最后
一位教育工作者曾说过:回首教育孩子的历程,发现自己很多地方都错了,甚至用过极端的方式,为此我感到愧疚!如果能重来一次,我定会更有耐心,再也不责怪孩子任性!
只可惜,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有些道理明白得太晚。家庭教育,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都是摸索着前进,我们走过许多弯路,掉过许多坑,但终究,是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莞家妈妈,持证健康管理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两宝妈妈,和我一起学习成长,科学育儿,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