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觉得孩子爱捣乱,实际“破坏”与“创造”相因相生,家长只需做好3件事


在“5+2”延时放学和“双减”政策双管齐下,通常接孩子放学到家已是6点,于中开始马不停蹄地投入做饭。每次我做饭出来,房子里总是一片狼藉!
大宝作业很快做完了,再加上一个无所事事的二宝,两人足以在我做饭的这个空档时间把家里搅个天翻地覆!
如今放假的时间,家里跟天天住着俩贼一样,屋里就没整齐的时候。无数次的“河东狮吼”,无济于事,多年来始终维持这样的状态:辛苦收拾几小时,熊孩子捣乱只需几分钟!

为什么我们反复教育,甚至使用强制手段,但孩子还是一直会犯?他们怎能看得下去家里这么乱?我很好奇,是每个孩子都这样,还是只因我自己对孩子的管教没到位?
直到后来经历了一件事,从此改变了我对孩子关注的焦点。孩子的“破坏”与探索并存,相因相生
有一次,我临时有事外出,两个孩子暂时留家里。我千叮咛万嘱咐,让哥哥看好弟弟,不要动家里所有危险的东西,最重要是别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一个多小时后,我急匆匆赶回来,不出所料地看到家里满地狼藉!
只见小宝趴在客厅地板上,手推赛车,正在进行“障碍赛跑”。大宝则坐在阳台,撒了一地毛绒玩具,正在练习“夹娃娃”。那一瞬间,我不再责怪他们的捣乱行为,而是惊讶于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乱自然还是乱,但此时此刻,我突然觉得已经能接受这种乱。孩子身处混乱当中,但其实这是他们探索的过程,是实践的结果。在他们的世界里,每一物都是“道具”,我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他们呢?
美国天文物理学家、作家尼尔泰森曾说过:“孩子们就是这样,一直在做破坏性的事情,会把东西弄乱,也不管你能不能复原,但这就是探索的意义。”
如此看来,孩子玩的过程中,“作乱”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与其整天碎碎念或者暴力执行,要求他们“别乱动”“把所有东西归位”,倒不如给他们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毕竟孩子的想象力发展,要比我们眼中的“条理”和“工整”重要的多。看杂乱环境是如何激发孩子想象力的
美国作家蒂姆·哈福德在他的书《混乱:如何成为时代的掌控者》中观点认为:杂乱不仅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创造力所必需。
无论是国内外的心理学和育儿的专家,他们一致认为爸爸妈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孩子的杂乱。因为,乱并不等于是脏和邋遢。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一项研究发现,相对比较凌乱的人更有创造力和冒险精神;而凡事喜欢井井有条的人比较墨守成规,也不太冒险尝试新鲜事物。主导该研究的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教授凯瑟琳・福斯及其研究伙伴设计了两组实验。
实验1中,有两个房间:一个整洁的房间和一个杂乱的房间。实验对象被分在这两个房间写调查问卷,他们只需在新产品和旧产品中做出选择。
结果显示,待在环境杂乱房间里的人比较容易选择新产品。
实验2中,实验对象被要求待在两个房间里参与开发乒乓球的新用途。
结果显示,待在杂乱房间里的人想法更有新意和创意,而待在整洁房间里的人更表现出对传统产品和固有观念的推崇。
研究报告最后的结论是:
杂乱无章的环境具有启迪性,使人挣脱传统的桎梏,生发出全新的见解。

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孩子,大多时候具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更能引领孩子的思路。把所有的东西都堆在眼前,他们更容易开启发散思维。只要孩子能从杂乱无章中理出头绪,发现不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他们的创造力就会更强。我们需理解孩子的杂乱,但要有一定限度
孩子们爱不爱收拾,主要受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如果爸妈从小就有要求,并一直以身作则,那么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会很大程度学会自觉收拾房间。如果爸妈本身是比较随意的人,孩子则可能到长大也不太爱收拾自己房间。
孩子喜欢整洁还是杂乱,那是一种性格特征,可以追溯到孩子两岁左右的秩序敏感期。那时候的他们,要么喜欢把玩具乱扔,要么喜欢把所有玩具排列得一丝不苟。
 “杂乱”的孩子被认为更有创造性,但杂乱也要有限度,乱而不脏,乱中有序。比如东西不整齐,但你起码要能从中找出自己所需的物品。而且,再乱也绝不能把香蕉皮放在桌子上几天不收拾。

那这个程度怎么把握呢?
给孩子划定一个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孩子拥有自主权,可以自由探索、想象和创造。这个区域可以是单独的房间,或者是房子里指定区域,也可以是书桌和阳台的一角。但这个区域以外其它地方,还是必须要维持整洁。
给孩子限定一个范围
比如玩具可以乱一些,但学习用品是要保持整洁的。衣服鞋子可以随意穿,但脏手、脏毛巾可不行。经常使用的东西可以放在随手可拿的地方,但长时间不用的物品必须要收纳好,如此等等。
要求孩子限时整理
杂乱总得有个限度,不能说长时间就这么乱下去,要求孩子每隔一段时间整理和收拾一次。比如说每周末安排个大扫除,杂乱的角落和厚厚的灰尘总不能让虫鼠安家。
莞妈育儿寄语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在另一本著作《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说过:一个表面上纤尘不染、井井有条的家,维护它的代价是孩子失去了自在和放松的生活。
在家里,孩子应该过得自由快乐,家是发展孩子个性,充满生机的地方。我们别再为追求并保持家里中整洁,而扼杀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创造能力。对于一些有洁癖的父母,更应该为收起苛责,不要以此成为禁锢孩子的枷锁,限制他们追求自由随性生活的权利。
莞家妈妈原创。持证健康管理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两宝妈妈,欢迎关注并和我一起学习成长,掌握科学养育方法,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