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对妈妈有天生的依赖,妈妈熟悉的气味、温暖的怀抱最能让他感到安心。只有妈妈在身边,他才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人类学家研究发现,婴儿一出生,就有与人亲近和接触的欲望。这种生物学的自然反应,是每个生物体的本能。
婴儿对妈妈的情感尤其敏感,他们3个月左右,就能认出妈妈;6个月左右,会对妈妈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表现为:别人抱就哭,妈妈抱就停,看见妈妈就要追,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会笑。
但宝宝对妈妈的特殊情感是一直不变的吗?当然不是!当宝宝还未出生时,他与妈妈是一体的,子宫里温暖、羊水环绕的环境,令他感到舒适安全。
宝宝出生后,妈妈需要通过爱抚、拥抱、肌肤接触等来与宝宝获得“情感连接”,给他重塑安全感。日常的护理和陪睡,就是最好的诠释。但如果这种“情感连接”被中断,那么情感交流就无法进行,亲密关系也无从谈起。★“孩子跟谁一起睡,就是谁的孩子”
我家大宝1岁以前,换过好几个人带。他8个月时,我因工作无法顾及,便让他外婆把他带回老家一段时间。间隔一个月我回去看他,他似乎还认得我,但明显陌生许多。陪他玩了两天后,才又跟我熟络起来。
第2个月再回去,他已经不记得我了,我站在他面前,他只是一直打量我。我伸手想抱他,他却转身伏在外婆肩上,并且哭着不让抱。那一刻,相信换做哪一个妈妈都会觉得无比心酸!
第4个月,我终于决定辞去工作,把他接回身边。但我用了很长时间,也无法弥补不在身边时,他所缺失的快乐与自信。现在他性格仍有些敏感、懦弱和不自信,这跟小时候我没好好带他有很大关系,一直是我心里最大的遗憾!
有人说,孩子跟谁一起睡,就是谁的孩子。这话很扎心,但却不无道理。孩子和谁睡,安全感就来自谁。对3岁以内的宝宝来说,睡觉是最需要安全感的时刻,谁陪着他睡觉,他就依恋谁,本能地和谁亲。
我家孩子那时候跟外婆在一起的时间更长,每天外婆陪着睡,所以跟外婆亲。即使我是亲妈,分开的时间长了,都可能成为“陌生人”。
心理咨询师作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说:如果在3岁前,妈妈和孩子分离超过两周,孩子被抛弃的创伤将是不可逆转的。孩子越小,心理就越脆弱,受到的伤害就越难以弥补。
所以我得出一个教训:不管再难再苦再累,宝宝3岁以前都要想尽办法带在身边。哪怕自己白天没时间带,晚上也要让孩子跟自己一起睡。
在这个层面上,我个人建议,家长们需尽力要做好三件事:★宝宝3岁前,一定要和妈妈睡
儿童心理学家鲍尔比认为:错过孩子建立依恋对象期,如果推迟到2岁半以后,再好的母亲抚养都没有用了。
宝宝3岁前是和父母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错过了就很难再变得亲近。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爸妈尽量跟宝宝睡在一起,哪怕是同一个房间,不同床都可以。
因为,陪伴宝宝入睡的过程,是亲子之间交流情感的最佳的时机。就算宝宝还不会说话,但能用眼神、表情和咿咿呀呀的声音回应。这时候,宝宝的内心是充满愉悦和安全感的。
★如果宝宝成长中妈妈有缺失,务必用高质量的陪伴来弥补
如果说哪个宝宝跟妈妈不亲,那肯定是妈妈没跟宝宝一起睡,或某段时间没一起睡。时间总在不经意中流逝,也许很多家长错过了宝宝人生中最重要的前三年,这无疑是一种遗憾。
但是,失去了总要想办法弥补回来,趁孩子未大,我们未老,一切都还来得及。《奇葩说》节目中,曾有人问孩子:最喜爱的玩具和爸爸的陪伴,要选哪一个?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选择陪伴。
可陪伴并不是有个人在身边就行了,家长与其花很多时间待在孩子身边,还不如给他一个小时的高质量陪伴。什么样的陪伴算高质量?
家长要跟宝宝多互动,包括观察、理解、参与和回应孩子的活动。不能让宝宝自己玩,家长却在一旁看手机,这种充其量只能叫陪着,不能称之为陪伴。
★亲子关系固然重要,但夫妻关系第一位
心理学家调查发现,一般家庭的两种情况:一是亲子关系强于夫妻关系,二是夫妻关系强于亲子关系。婚姻失败率,前者是后者的3倍;子女出现心理问题,前者是后者的5倍!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所以,很多家庭中,妈妈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宝宝,或避免上班的爸爸休息不好,而选择夫妻分床或分房睡。这种做法,看似为了宝宝,其实对宝宝的成长无益,也不利于家庭和睦、夫妻关系和谐。再说,宝宝不仅要和妈妈亲,也要和爸爸亲呀!
宝宝3岁以前,最好的办法是大床拼接婴儿床。这种睡眠方式可以维护夫妻第一位的关系,护理宝宝方便,满足他的安全感需求,还能帮助他培养单独入睡的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写在最后
宝宝成长过程中,有时跟妈妈亲,有时跟爸爸亲,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善变”,而是由于成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所致,都是正常的。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跟宝宝什么时候分床睡最合适?有说3岁,有说5岁,有说8岁……这应是没有定论的,一切顺其自然就好。也许有一天,等孩子的内心足够强大,他会自己要求独立。
关注健康管理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莞家妈妈】,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