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耳朵上的个小洞,老人说是福气象征,实为先天发“育不完全”,别大意


你见过孩子耳朵上的一个如针孔大小的小洞吗?听老一辈的人说,这是孩子的“粮仓”、“苍耳”、“聪明孔”,每个地方的叫法不同,但寓意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有福之人”。
是不是真如老人们所说,长有这个耳洞的孩子,将来会一辈子衣食无忧、聪明又伶俐呢?对此新生儿科的医生表示:
这是个误区,这种自出生就长在耳朵前的小孔叫耳前瘘管,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又名为“先天性耳前瘘管”。

原来是一种疾病,还是先天性的。这种耳前瘘管一般来说只要不发炎或感染,那对孩子健康就没什么影响。可一旦感染了,就需要及时做抗阻治疗,或切开引流,甚至要做手术切除。
有一次,莞妈带娃去医院做常规儿保,候诊时前面有一位宝妈,怀里抱着几个月大的宝宝,正在接受医生“训斥”。原来孩子患有先天性耳前瘘管,因近段时间总有一些乳白色渣样的分泌物,妈妈就用手去挤,结果孩子的耳朵上鼓起一个红肿的大包。
医生责怪这位妈妈太无知,徒手去挤弄孩子的耳瘘管,搞不好会让宝宝失聪!如此看来,这个不起眼的小洞,有点像“休眠火山”,没发作没影响。可一旦发作出现感染,如果未及时医治,可能会引起中耳、内耳等感染,引发相关的疾病,损伤听力。★宝宝耳朵前的小洞洞怎么来?从娘胎里自带的
这个要追溯到宝宝胚胎时期大约孕5-6周的时候,他的耳部发育还停留在像“鱼鳃”一样的原始结构,名为“鳃弓”。此后这个部位会慢慢发育成6个耳丘,并且不断地重组、融合,最终形成整个耳廓。

发育正常的话,宝宝的耳部会是一个完全的结构,但不出意料,凡事总有“但是”。如果胎儿的耳丘没能够顺利融合,出现“缺口”,而这个缺口始终无法完全闭合,便会慢慢形成一个瘘管。
据国内抽样调查显示:耳瘘管的发生率达1.2%,可能会单侧或双侧出现,单侧和双侧的比例约为4 : 1,男女的比例约为17 : 1。有相当部分耳前瘘管是遗传性的(不完全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尤其是双侧瘘管。
我们从孩子皮肤表面上看,它只是非常不起眼的小孔,不仔细看可能都发现不了。但是其实它里面很复杂,甚至可能会贯穿耳轮脚或耳廓软骨,深入颅内,因此不能小觑。
★有洞就有洞吧,但里面流出来的是啥东西
正常情况下,大部分的耳前瘘管是没有“症状”的,但总有“特殊情况”的时候。有些孩子的前耳瘘管会发出一些异味,或者分泌出一些液体。
因瘘管内覆盖着复层鳞状上皮,而且存在皮脂腺、汗腺等腺体。这些上皮脱落时堆积在瘘管里,形成皮屑,再加上腺体分泌的液体,就会形成一些皮脂样的物体流出,还可能导致瘘管膨大变成囊肿。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这明明是脏东西呀,为什么不能清理呢?其实不是不能清理,而是不能随意清理。如果像前文所说那位妈妈一样,用手去挤压宝宝的瘘管口,或者用牙签、粉刺针等去挖或掏,就很容易把细菌带进瘘管内,引发感染。
一旦瘘管感染,可能会反复发炎化脓,这样会引发相当严重的后果。说到这里,你还会相信传言,觉得小小的耳洞,是富贵和聪明的象征吗?
★护理好孩子的小耳洞,家长该怎么做
其实,如果说家里孩子有这个小耳洞,家长也不必太过于担心。不要将其视为一个“定时炸弹”,只要平时做好护理,还是可以相安无事的,并不会影响健康。
保持干净瘘管周边干净清洁
在每次为孩子洗澡或洗脸的时候,可以用清水将耳朵前后清洗干净,再用棉签轻轻地擦拭瘘管周围,确保无污垢和水渍。日常时也要保持这个部位的干净、清爽和干燥,汗水及时擦拭。因为如果瘘管周围经常处于潮湿状态的话,很容易引起感染
千万不要去挤压耳朵上的小洞
有些家长把这个小耳洞当成痘痘一样的存在,因为它会红肿,还时不时还鼓起和冒出“脏”东西,所以总忍不住要去挤。这一挤,很可能使瘘管更加肿大、发炎,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注意饮食健康,食物最好清淡一些
多吃绿色食品,孩子身体健康、内分泌正常,瘘管就不容易出现炎症。日常给孩子安排的饮食清淡一些,少吃油脂高、热量高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另外海鲜类食物,也容易增长瘘管的感染的风险。
坚持科学合理的运动
让孩子平时多运动和锻炼,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而且还能促进生长发育。孩子身体健康、体格强壮,自然能抵制更多的细菌和病毒侵扰。
发现瘘管“异常”要及时寻医
如果孩子的瘘管周围发红,孩子经常用手抓挠、按压有疼痛的表现,那么很可能是瘘管已经感染。家长最好不要自行处理,应及时就诊以免导致病变更严重。
写在最后
如果还有人跟你说,孩子生下来有耳洞是福气之征,家长最好别太当真。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反倒是孩子先天发育不完全的表现。
虽说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但好在它并不严重,护理得当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退一万步来说,护理不好,瘘管可能反复感染,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那么也可以遵从医嘱,去做瘘管“切除术”,能彻底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孩子患有耳前瘘管不可轻视,但也并不可怕,用心护理才是正解。让孩子从小养成卫生和健康的好习惯,能使其受益终身。
莞家妈妈原创。持证健康管理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两宝妈妈,欢迎关注并和我一起学习成长,掌握科学养育方法,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