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我本着凑热闹的心态去看了那部被骂上天的《第一炉香》。
想着改编自张爱玲原著、许鞍华执导,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但事实证明是我天真了,走出影院我只想送上一句:
“XXX,退钱!”
影片讲述了马思纯饰演的女学生葛薇龙被姑妈利用,成为社交工具人,
在过程中被彭于晏饰演的花花公子乔琪乔所引诱,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嫁给乔琪乔而逐步走向堕落的故事。
且先不说电影的整体调性和细节怎样,单是女主角马思纯就让我整个人在观影时如坐针毡。
01
要说这马思纯演葛薇龙,真的是哪哪儿都不合适。
首先从长相上来说,张爱玲笔下的葛薇龙是长这样的:
“平淡而美丽的小凸脸,现在,这一类粉扑子脸是过了时了。”
“她的眼睛长而媚,双眼皮的深痕,直扫到鬓角里去。纤瘦的鼻子,肥圆的小嘴”
“面部表情稍嫌缺乏,惟其因为这个呆滞,更加显出那敦厚的古中国情调。”
很显然,生得一双大圆眼、钝感十足的马思纯,除了敦厚和呆滞,完美地避开了以上所有特征。
不仅如此,原著里写得很清楚,虽然被形容为“上海粉蒸肉”,但葛薇龙绝对不是个肉感美人:
在第一次拜访姑妈时,穿娇小的姑妈的衣服,“觉得太大”。
可这健康壮实的马思纯,真的很难不让人疑惑:确定能穿上姑妈的衣服吗(不是
抛开长相身材不说,
从不谙世事的女学生变成一个游走于名利场中的交际花,葛薇龙是精明且富有心计的。
这也与憨憨福子马思纯的气质大相径庭。
当然,演员的工作就是能够通过表演去呈现一个与自身气质不同的角色。
且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演员的表演才是他们认识角色的唯一方式。
但,马思纯到底是在演什么?!?
像是一开始,葛薇龙第一次被姑妈领进客厅,作为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女学生,面对浮华产生的紧张,
被马思纯处理得过于直白,俨然不见心绪的翻涌。
可影片中马思纯内心一“翻涌”起来又是过于的刻意。
像是被男主乔琪乔勾搭,娇羞低头,忸怩得拧巴。
决心堕落后,迷离的眼神,微微不屑的海绵宝宝笑,还有那东摇西摆的脑袋。
Hello,宁脖子是有事吗?
和乔琪乔对峙,又哭又笑显得瘆人...
...
总之就是各种没眼看...
她对角色没有吃透,就如同她曾发表的《第一炉香》读后感一般,
将整个故事的演绎浅显地停留在男女之间的小爱上,与原著想通过爱情来影射整个时代悲剧的大格局相悖。
真真就只成为了那个“罗曼蒂克的傻子”。
简单来说,就是马思纯又带着她的“青春疼痛文学”走来了。
02
马思纯对“青春疼痛文学”的执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她自身的成长经历。
1988年出生在条件优越的家庭,爸爸是警察,妈妈是明星经纪人,小姨蒋雯丽和小姨父顾长卫都是有名的京圈大佬。
她集全家宠爱于一身,一直被保护在象牙塔里,就连大学、专业都是妈妈选的。
没有叛逆、没有起伏,乖乖女马思纯的整个青春期可以说是缺失的。
“很想在戏里面,那样放肆,那样热烈,来弥补我的青春”
在2014年,马思纯争取到了《左耳》中黎吧啦这个角色。
她20天瘦了15斤,学抽烟喝酒、去夜店,重塑自我去做一个“坏女孩”。
个性张扬▼
渣女海王▼
因爱身亡▼
狗血但真诚,马思纯入围了金马最佳女配提名,开始为大众所熟知。
再到后来在《七月与安生》中出演七月,一个能为爱黑化,不惜与闺蜜反目撕逼的痴狂女子。
那场浴室的戏,即兴而出的“家明喜欢这样的,就喜欢这样土的。”,令人记忆深刻。
马思纯凭借七月一举拿下了2016年的金马奖影后。
尝到了“青春疼痛文学”带来的甜头,马思纯似乎“沉溺”于此了。
因为角色同质化严重,失去自身对角色的感知,便无法更加生动地打磨角色。
于是呈现给观众的便是:
千篇一律的剧本▼
《大约在冬季》
千篇一律的演技▼
《荞麦疯长》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而在感情生活中,马思纯也是一副“青春疼痛文学”女主角的样子。
曾与欧豪因戏结缘,高调秀恩爱。
分手后,今年3月又爱上渣男张哲轩,即便外界大喊:“马姐快跑”!
她仍然表示:“女人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物种,她可以改变男人”。
拿下金马奖后,我们好像没有看到她更出彩的表现。
从前那个象牙塔里的乖乖女也一去不复返。
03
被“青春疼痛文学”给困住的,除了马思纯,似乎还有整个国产影视圈。
每年都在稳定输出着这类影视作品。
像是“发烂发臭”的《小时代》系列,“神经病啊”的《致青春》系列...
无一不是有些舔狗、有些出轨、有些充满歇斯底里的爱而不得。
人流医生甚至成了“青春疼痛文学”中最忙碌的人。(这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的性教育敲响了警钟!)
《同桌的你》打胎
《匆匆那年》打胎
《致青春》打胎
还有为了放大疼痛,莫名其妙地安排一些生死永别。
赚足了一些少男少女的眼泪,也填满了片方的钱包。
除了这些元老级别的“青春疼痛文学”电影,现在还出现了一些美其名曰“献给Z世代的青春片”。
像是今年上映的《盛夏未来》,男女主不好好高考,天天整“我爱你,你爱她,她爱他”的戏码。
我???
虽然不否认影片中是有些高级的隐晦立意,但本质上还是那个爱而不得的“青春疼痛文学”。
套路式的低成本创作+当红流量的主演,就能得到高收益的票房,片方何乐而不为呢?
可大多数人的青春里没有这些无病呻吟的狗血,只有做不完的作业和模拟题!
脱离了现实的主题,只能给观众带来一时的消遣和短暂的臆想共鸣。
“青春疼痛文学”影视又能走多远呢?
“青春疼痛文学”泛滥的问题早已存在,只不过这次通过《第一炉香》和马思纯,又掀起了全民吐槽。
或许影视圈是该求实创新地创作,严格把控作品质量了。
最后再说回马思纯,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相信她的选择也并不多。
马思纯并不是没有诠释过好的角色。
像《你是我的城池营垒》里的医生米佧。
《橙红年代》里的热血正义的女刑警胡蓉。
《加油,你是最棒的》里的暖心仗义的经纪人福子。
真心希望她无论恋爱还是事业都能够在“疼痛”中成长,也期待她给我们带来更多鲜活的角色。
素材来源丨网络
编辑丨负泼不打工
摩登小姐的视频号上上上线啦~
搜索微信视频号:摩登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