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无人在意,但我还是要说:由李少红执导,周渝民刘涛主演的《大宋宫词》悄悄开播了。
好巧不巧,刘涛也在里面扮演了少女,于是被拿来跟章子怡作比较。
不少人说:“刘涛演15岁少女,比章子怡自然多了”。
?
吓得我赶紧去找了一下对比图▼
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的水平吗?
除开中年扮少女这个bug,这部剧本身似乎也是槽点满满。不然也不会开播6.1分,还没几天,已经掉到3.9分了。
我愿称之为史上掉分最快的剧作为刘涛的演技粉和周渝民的颜粉,秉着“真的吗,我不信”的求知精神,我熬夜把已经播出的剧集都刷了一遍。看完之后,我觉得,3.9分给多了。
至于为什么,且听我细细说来。
主演演技不行,这是最没有争议的。刘涛尚在合格线上,但是仔仔似乎还停留在《流星雨》时期,总是忍不住挤眉弄眼,感觉下一秒就要笑场。
剪辑不行,这是最影响观感的。
上一秒还在宫内请求出战▼
下一秒就已经出征战死▼
上一秒在家里设灵堂祭拜▼
下一秒又活着回来了(还带了个不认识的女人)▼
第一集就把男女主两人从相识、相知、相爱、相守、相救的过程讲完了。
我不禁发出观众的疑惑:
这也太赶了吧
还以为开了快进呢
这是赶着谈恋爱吗?拍这么快干嘛?
但是这些缺点嘛,似乎在以前的爆剧身上,也是存在的。
《步步惊心》的主演刘诗诗的演技也算不上好吧,照样拿下8.4的高分。
《三十而已》后期的剧情也很突兀,但是并不影响它成为2020年最大的爆剧。
虽然分数差强人意,但热度是实打实的
怎么到了《大宋宫词》这里,这些就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我觉得根本原因是:这部剧不尊重观众,把观众当傻子。
1
不尊重基本史实
《大宋宫词》开头就跟我们说了:这是根据史料和传奇改编的,剧情和人物有所虚构。
改编剧我看得实在不少,但是像它这样乱改的,还真的是头一家。
首先,称谓乱改。
这部剧的背景是宋朝,宋朝与其它朝代不同,说白了就是很平民化,所以皇子通常称父亲为“爹爹” 。
父皇这个称呼,其实是明清才兴起的。
连弹幕的观众都能发现的错误,编辑如何不知?
以上场景除了犯了“父皇”称呼上的错误,还有表达上的错误。
“父皇自幼喜欢三弟”这跟“我爷爷七岁那年就被鬼子杀了”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面想表达的应该是:三弟自幼深受父皇喜欢
再结合宋朝的“平民化”特色,正确的台词应该是:三弟自幼深受爹爹喜爱。
除了皇族父子之间的称谓,君臣之间的称呼也有纰漏。
宋朝大臣怎么称呼皇帝呢?“陛下”、“圣上”、“至尊”等都是在非常正式的场合用,而在不那么正式的场合,更喜欢用另一个称呼:官家。
史料为证。《国老谈宛》中记载:
“徐钰为散骑常侍,太宗谓曰:官家之称,其义安在?曰: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盖皇帝之谓也。”
《湘山野录》记载:
“上(真宗)乘醉问之:何故谓天子为官家?速对曰:臣尝记蒋济《万机论》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上甚喜,从容数杯。上又曰:正所谓君臣千载遇也。李亟曰:臣唯有忠孝一生心。纵冥搜,不及于此。”
其次,服饰也是一个硬伤。
宋朝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巅峰,是一个将极简风格发挥到极致的王朝。
宋朝官服紫红绿,通常都是单色,且帽子上没有帽正(指帽子正前方的玉石装饰),纯黑。
左:宋真宗坐像;右:《大宋宫词》里的宋真宗。
右边这该死的、显眼的帽正
官员的朝服也是一个大bug。学过历史的应该都有印象,宋朝的朝帽是长翅帽,由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所创,防止官员上朝时交头接耳。左:宋朝官员画像;右:《大宋宫词》大臣
右图帽子翅膀不见了!
最后,还有一些小学生来当编剧都不可能犯的常识性错误。
刘娥(北宋人物)在剧中经常唱的一首民歌,被网友发现原来是南宋的.....
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喜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
几个飘零在外头
北宋比南宋早,不会还有人不知道吧
当然,最让我震惊的还是下面这一幕。
还有这个刺杀王子的场面,还有比这更随意的谋杀吗?
凶手匕首随意一插,留下一脸错愕的刘涛:阿这......
2
魔改人物
《大宋宫词》的主人公是赵恒和刘娥。
非常不巧合的是,宋朝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史料。
所以《大宋宫词》的魔改,让稍微有些历时常识的观众直呼无法接受。
女主刘娥是什么人?
她是宋朝第一位四字谥号的皇后——章献明肃皇后(其他皇后都只有二字谥号),常与汉之吕后(吕雉)、唐之武后(武则天)并称。
史书这样评价她:有吕武之才,而无吕武之恶。
她从蜀地孤女,一路历尽艰辛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后。她作为后宫妃嫔,却敢妄议朝政,还深受真宗喜爱和信赖。她将别人的孩子据为己有,而对方敢怒不敢言,最近还母凭子贵当上太后,摄政十余年。
刘娥一生未育,但是在《大明宫词》里,她却被设定为一个丧夫已育的女子。
生了孩子就算了,最离谱的是儿子还被送去大辽当质子。
当了质子就算了,刘娥还去大辽看儿子?一个妃子可以这么随意离开皇宫的吗?改完设定,还把人物性格也改了。
一个有才有德的“地母”式女主,这里变成了一个圣母玛丽苏。
?请问不要名分的你最后是怎么当上皇后的?
被野蛮的质子划伤了脖子,还要高喊“我们是一家人”,真·圣母。
刘娥还记得自己远在大辽的亲儿子嘛
一个有勇有谋的大女主,被冤枉拘禁时不想着自救,送过来的毒酒一口就干了.......
编剧想得倒是很美,想打造一个集万千优点于一身的女主,可惜现在的观众已经不喜欢这种完美无瑕,毫无人性缺点的女主了。
再说男主赵恒。
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的第三任皇帝,史书对他的评价非常普通:生性怯懦,但为人敦厚老实,所以虽然在位期间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也算平稳发展。讲白了,这是一个没什么个性的男主。
看起来憨憨的宋真宗作为非长非嫡的老三,当皇帝全靠捡漏:大哥疯了,二哥暴毙了,只剩他了。
但是为了让剧情更加跌宕起伏,男主的人设基本上跟赵恒本人没什么关系。
事业上,生性怯懦的赵恒变成了主动请缨上战场杀敌的勇武王爷。
爱情上,老实敦厚的赵恒变成了三心二意的渣男。
自己出征归来,回家之后,不去看九死一生在地震中为自己诞下皇子的王妃,反而是领着一个不知根底的女人去亲热......
这个动图属实有点油腻
为了女主甘愿抛弃发妻,说出比琼瑶还要琼瑶的台词:郭妃还有家人,但是刘娥没有,她只有我。
琼瑶看了直呼内行
硬凹深情人设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说好的跟刘娥“一生一世一双人”,这边刘娥走了马上又跟其他女人亲热是怎么回事呢?
注意:图里这个女人不是刘娥!
3
横竖都很差的雷剧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怀疑我是不是为了黑而黑。为了自证,这就来给大家 拉踩 对比一下。横向来说。近两年的宋朝古装剧就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清平乐》。
论服饰的精美程度和还原程度,《大宋宫词》被《清平乐》甩了九条街。
图源:知乎@张方还原度太牛逼了,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一模一样。基本的称谓问题,《清平乐》也落实得很好。
论人设的饱满和剧情的连贯,更是没办法跟《知否》比了,毕竟《知否》当年可是部小爆剧呢。
看完《知否》,不会只记住浓墨重彩描画的主角,连配角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盛大娘子虽然蠢笨,但也算坦率,留下了不少笑点;林小娘虽然是不折不扣的反派,但是所做所为都是为了自己儿女的前途;申氏戏份虽少,但是表现出来的夫妻相处之道也让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纵向来比。
同比李少红导演以前的作品《大明宫词》,评分更是呈断崖式暴跌。
大明宫词被誉为“经典之作”,美学艺术性不仅在当时领先,即使放到现在来看也是佼佼者的水平。随便一截就是一幅画。
注意!这是剧照,不是画报!
台词既优美又有深度,绝对不会出现“郭妃还有家人,但是刘娥只有我”的这种没营养的大白话。
关于猫:
不知为什么,猫是母亲最恐惧的动物。自从母亲被立为皇后,猫就在宫里绝了踪迹。这条不成文的忌讳,直到你奶奶仙逝那年,才被解禁。母亲常说,猫的目光贪婪阴险,却长着一副笑脸;牙齿犀利尖刻,却长着一嘴迷惑人的诚善胡须…
关于权力:
权力…我平生第一次直觉地感受到权力,那君临于万众之上的迷人感觉。我凝视着广场上凯旋的战士们,那一张张还隐隐浮动着战争烟云的刚强面孔,终于开始领悟到我的哥哥,父亲,包括我的母亲,那永远晦疑莫测的表情之后深刻的背景,开始理解,这让世人前赴后继宁可舍去生命亲情也要夺取权力的绝对幸福。权力,这是你我生命中的永恒主题,是隐藏在你高贵血统之中,挥之不去的印记。
一部剧,服化道、人物设定、布景台词,没有一样拿得出手,不能怪豆瓣清一色都是这样的评价。
《大宋宫词》的失败值得所有制片方去借鉴。
现在观众审美水平提高了,不再满足于看玛丽苏甜剧;我们的文化选择也多了,美剧、英剧、日剧、韩剧,不一定非要守着电视机看粗制滥造的国产剧。
我们的娱乐产业起步晚,水平是一个方面,但是用不用心还是可以很容易看出来的。
贾玲的《你好,李焕英》,凭借真情实感打动53亿观众;同样是跨界导演,何炅《栀子花开》、吴克群《为你写诗》、郭敬明《爵迹》等人圈钱的嘴脸不要太过明显。
《大宋宫词》现在才播十几集,分数已经降到3.9分,剩下的几十集,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来扛。
上一次《新红楼梦》,面对豆瓣的6分评价,李少红还能信誓旦旦地说:这剧我就给12分。
只是这一次,不知道她还有没有这个底气。
素材来源丨网络
编辑丨克里斯塔
摩登小姐的视频号上上上线啦~
搜索微信视频号:摩登小姐
白敬亭,你好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