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关得住跑者的肉身,关不住爱跑的灵魂。
收到解除集中隔离的医学证明后,刘强坐上了回家的专车。
在上海静安体育中心方舱隔离的15天里,他累计跑了170公里,平均每天10公里左右,最长一次跑了一个半马。
进入方舱前刘强是一名上海的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在3月份上海疫情进入严峻状况之后,他和同事就一直处于备勤状态。组织居民做核酸检测、对环境消杀、社区服务,工作强度让他感觉:
身心都很疲劳
一阵忙碌后,刘强看到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盒上的两道红杠——他感染了奥密克戎。他所在的工作组11人中5人确诊,次日就被集天转运至方舱隔离。
进入方舱后,刘强紧绷好久的神经反倒松弛了下来,除了肌肉酸痛之外,他感觉:
身体还好
但是因为平时就健身,他无法断定是病毒导致的酸痛还是说是运动后的正常反应。他的同时出现了喉咙痛、发热症状,但是这些在进方舱前就消失了。
短暂的方舱生活适应后,刘强恢复了晨跑的习惯。在以前,他每天4点出门跑步1个小时,上一次参加马拉松是在2019年,2小时48分完赛全马。
到了方舱,他把走廊变成了跑道。跑了13天后,刘强达到了出舱标准。
上海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通知》要求,组织专家制定了方舱医院出舱标准。按照要求,刘强需要间隔超过24小时的连续两次核酸阴性,方舱上报卫健委,审批后再由方舱通知所在社区,让社区和居委会派车来接。
又跑了两天,在最后一次核酸阴性出来之后,刘强自由了。
刘强以往很少发运动记录。但这次不同,他把在方舱跑步的记录发到社交平台上。想通过这些图片和文字告诉人们,感染奥密克戎的真实体验。
只是为了安抚一下不安的人。
刘强说,
每个人身体状况不一样,我身上就像感冒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