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的成果:连续写作打卡100天、运动100天、思考笔记65万字、线上阅读617小时、阅读完174本书、运动665公里。
写在前面,这是300天,每天坚持写作之244/300,记录我每日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持每天持续的写文章,不再依赖冗余内容,不再纠结写作的格式,毕竟自己的公众号自己做主,依然践行着“记录成长、分享生活”的价值观初衷。以下是今天的思考:
1.如何让说话条理清晰。明确说话的中心思想
一篇文章,一次讲话,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思想,这个思想贯穿整篇讲话的内容。如果去说服别人接受一件事,也需要围绕一个目的来开口讲述。
有两点必须注意:
(1)概念必须明确。
这就是你在运用概念表达你的思想时,一定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果你能对这个概念保持确定性,那么运用的时候,就不会偏离轨道,整个谈话也能够保持确定性。一旦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概念的准确意思,这时你的表达就难以做到准确、具体,从而容易造成思想混乱,自己说着说着,都不知道说到哪里去了。所以平常说话的时候,对于概念的表达一定要加以注意。
(2)不能随意转移说话的主题。
你讲话的时候,必须有一个贯穿整篇谈话的中心。你这一刻说话,只能有一个中心,不能同时有其他的中心。讲话的时候,一定要在心里装着一个主题,想着主题,围绕着主题来讲。不要以为平时闲聊用不着这样做。
2、复述就是通过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文章按照大概的意思说出来。有意识去理解材料的框架,你也会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为什么你看了很多书,依然说不好话?就是因为你没有梳理书中的逻辑脉络,不知道段落之间的表达顺序,缺少整体的架构认知。不知道这个架构,看完书,你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看书的时候,把书中的一些重点整理出来,然后再把这些重点的相关论述标记起来,会提高你的思维深度。也就是说,重点所表达出来的观点,背后都有作者的逻辑支撑。如果你同意,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经验和事例;如果不同意,也思考生活中相关的经验和事例,以此去印证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就是通过书中的框架来填充和完善我自己观点的一个过程。有了这个过程,你表达的逻辑线就会出来了,说起话来就会一段一段,而不是简单的一两句。所以多背诵、多复述,甚至多思考一些表达观点的文章段落,这样就可以增强你语言的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