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临川县福泽镇有个绣花女叫阿彩,长得肌肤如雪,细腰如柳。
一日,阿彩在临街的裁缝铺里绣花,忽然闯进来一个年轻的男子,手握利剑,浑身是血,冒冒失失地撞在她怀里。阿彩正要骂他鲁莽,那人忽然昏倒在地!
这时,街上传来了一群男人的脚步声和打杀声,为首的便是镇上有名的恶霸罗二。阿彩顿时明白,昏倒在地的年轻男人,肯定是遭到了罗二的追杀!
阿彩向来讨厌罗二,这人没少在镇里欺凌弱小,自己都被他调戏过好几次。与他为敌的人,想必是好人。
想到这里,阿彩当机立断,把昏迷的男子扶到自己的闺房里,藏了起来。然后她走出房间,正要拿抹布擦洗地上的血迹,不料罗二已经带着追兵来到她的跟前。
“你看到一个受伤的男人了吗?”罗二气势汹汹地问道。
阿彩摇摇头:“没看见。”
罗二指了指地上的血迹:“你骗谁呢?肯定是你把男人藏起来!快把他交出来,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
阿彩双手叉腰,站在门口,语气坚定地说:“我说没有就是没有!光天化日之下,别血口喷人!地上的血是我不小心弄伤了手流下来的。”
罗二的目光在阿彩身上打量起来,然后他不怀好意地笑道:“阿彩,你私藏杀人犯的事情我可以不跟你计较,只要你陪我走一趟官府,就什么事情都没了。”
说着,他开始伸手去拉阿彩的小手。
女孩看出了他的肮脏意图,一把将他推开,骂道:“滚!别碰我!我是不会跟你走的!”
罗二遭到拒绝,顿时怒了,一脚踢开阿彩的闺房,大声道:“臭娘们!给你脸你不要!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我现在就到你房间里去搜人,要是把他找出了,你们俩都得死!”
说着,他气冲冲地进了房间,把她房间里的东西翻得乱七八糟!
阿彩十分着急,连忙跟着进去:“混蛋!你快出来!别碰坏我的东西!”
罗二看她进了房间,回头对门口的手下使了个眼色。
手下会意,立即将门锁死!把阿彩和罗二锁在房间里!
阿彩见势不妙,立刻转身要逃,但门已经锁死了!
罗二欺身上前,不怀好意道:“阿彩,你有两个选择,要么把杀人凶手交出来,要么立刻从了我!”
阿彩直摇头:“我没有藏人,你快放了我!”
“没藏人?我不信!你是把他藏在被子里,还是把他藏在床底下?”罗二说着,便去翻她床上的被褥,没看到人。
他便弯腰朝床底看去,嘴里骂着:“畜生!赶紧滚出来!别坏了我和阿彩的好事!”
骂声刚止住,罗二忽然看到床底有一幅栩栩如生的绣画,上面绣着几只马蜂。罗二知道阿彩的手艺不错,她的绣品总能卖高价,于是便伸手去拿那幅绣品。
不料,他的手还没抓到绣品,画里的马蜂便飞了出来,蛰向他的双眼!
罗二只觉得双眼刺痛,随即眼前一黑,惨叫着转身就跑出房间。
外面看热闹的几个打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凶神恶煞地看向阿彩:“你对我们主人做了什么?”
阿彩无奈地摊摊手:“我什么都没有做啊!是他偏偏要去我的床底找人,结果人没找到,反而被床底的马蜂蛰到了!”
罗二一脸恐惧地往外跑,边跑边喊:“妖女啊!这个妖女会妖术!”
罗二的几个手下不明真相,只能扶着他回去医治。
阿彩这才走进房间,把昏迷的剑客救醒。
那剑客醒来便拜谢了阿彩的救命之恩,并交代了他得罪罗二的过程。
原来,剑客叫白林,平时行走江湖,逍遥自在,偶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这次,他经过福泽镇,看到罗二带着几个手下调戏民女,便出手相助,不料寡不敌众,被罗二的人追到阿彩的裁缝铺子前,被阿彩救了。
白林说了自己的经历,又奇怪阿彩怎么逃得过罗二的刁难?
阿彩将刚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白林,包括绣品里的马蜂把罗二的眼睛蛰瞎的事情。
白林很奇怪:“姑娘是仙子吗?怎么会如此奇术?”
阿彩向白林讲述了一个月前的奇遇。
原来,一个月前的某一天,有一个老奶奶经过阿彩的裁缝店前,突然中暑昏倒。阿彩救了老奶奶,老奶奶临走把一根绣花针交给她,又将一本名为《神绣》的旧书交给她。
阿彩拿着老奶奶送给她的绣花针,照着书上的办法练习了一个月,她绣出来的绣品不但栩栩如生,在关键时刻还能变死物为活物。
阿彩常常遭到罗二的骚扰,早就想教训一下罗二。于是,她便绣了马蜂,用来对付这个恶霸。
白林惊叹道:“原来如此!想必那老奶奶必定是天上的神仙了!不过,你得罪了罗二,他家大业大,肯定会带人回来报复你!不如我们结成夫妻,一起去闯荡江湖!”
阿彩看林白长得一表人才,为人又正义,早已经倾心于他,便答应了他的要求,连夜和他拜堂成亲,准备第二天离开福泽镇。
洞房花烛夜,两个年轻人贪欢,第二天起晚了一些。正当他们收拾好包袱,准备离开时,罗二带着大队人马前来拦住了他们。
林白自知打不过这么多人,便抱住阿彩道:“阿彩,这次我们必死无疑了!下辈子我们再做夫妻吧!”
阿彩则安慰林白:“夫君别怕,我有办法对付他们!”说完,她从包袱里拿出一幅绣品,展开,上面画着两条巨蟒。
阿彩用手指了指那幅绣品,轻声念道:“去吧!”顿时,两条巨蟒从绣品中跳了出来,扑向罗二和他的人马!一阵阵惨叫声过后,罗二和他的同党们全部被咬死。
扫除了障碍,阿彩带着她的夫君,云游四方去了。
原创声明:故事改编自民间传说,旨在弘扬中华文化,并非封建迷信,请各位看官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