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古人道尽了心酸现实


点上面“趙氏宗亲”加入关注
常回家看看
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 趙英雄
亲情,向来重在“情”字。这种情,可谓是人间最无法言喻的一种情感。可能浓,可能淡,也可能不浓不淡。
即使无血缘关系,也还是可以有亲情。而有些尽管有血缘关系,彼此间却不一定存在着“亲情”这一说。
在生活中,我们无疑被各种各样的亲情关系网所缠绕着,所以亲情也在无形中被分为了很多类,有直亲,有近亲,有隔代亲,还有姻亲等都属于我们的亲情关系。

而古人将这网中一部分复杂的线路汇总成了一句简单的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这句俗语引人深思,几乎说透了亲情冷暖。
那么,它究竟表达了什么意思呢?我们来一句一句分析。

“哥走侄不亲”
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若哥哥离世或远走了,那必然会影响自己与哥哥后代,也就是“叔侄”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的来往会越来越少。
也就是说,原本叔侄之间的密切情谊会随着哥哥的离去而变得越来越淡薄。
毕竟哥哥与弟弟之间有着很深的血缘关系和情感,以至于爱屋及乌,叔叔自然对侄子也会宠爱有加。
但哥哥一旦离世或远走他乡的话,那就意味着哥哥和弟弟就此分离了,这种情况下,便也就谈不上“爱屋及乌”了。

往现实里来说,弟弟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有自己需要肩负的责任。
之前因为哥哥在,或许他们事业上有所牵扯,又或许在有些事上需要求助于哥哥,所以,对哥哥的孩子难免会加倍疼惜。
如今哥哥一走,自然对孩子的关爱程度会减少一些。
再加上自己的嫂子若改嫁,直接将侄儿带走,到别处生活,这种情况也很普遍。
我们都知道,时间可以冲淡一切,更不用说这种本就隔代的叔侄情谊,分开的久了,感情自然就淡了。

“姐去门槛断”
知道了上一句的意思,那这几句也就不言而喻了。
简单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姐姐去世的比较早,那么,娘家的人来姐姐家的次数便会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姐姐的婆家人与娘家人也就断了来往。
我们都知道,亲戚之间的往来本就是靠几个有血缘关系的中心人物作为支撑。而在这里的中心人物便是姐姐。
可以说,姐姐是维系婆家和娘家关系的重要“纽带”。
而姐姐去世后,这个“纽带”也就在无形中消失,也就是“门槛断”了。

就好比自己的姐姐出嫁了,那么,逢年过节定会带着丈夫,子女回娘家看望,娘家的人也会主动上姐姐家门走动。
可若姐姐不在了,那娘家人与婆家人便失去了维系的“桥梁”,尤其是姐夫若再娶,那其与姐姐娘家人之间的这层亲戚关系,也就彻底的断了。

“兄死叔就嫂”
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没有前两句通俗易懂,因为这里面传播的理念在当今社会已不再适用了。
“兄死叔就嫂”说的是在旧社会中,如果家里的兄长不幸去世了,那么兄长的弟弟若还未娶,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娶了兄长的妻子。
直白的来说就是,小叔子可以娶自己的亲嫂子。
这种做法在现代人的眼中的确荒唐,但在古时是确实存在的。

与此有关的历史名人——王昭君,就是典例。
《昭君出塞》的故事想必人人都听过。
王昭君远嫁塞外,一连嫁了三回。
她的第一任老公是呼韩邪单于,待其去世后,被迫被汉元帝用“从胡俗”的理由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大儿子,待大儿子死后,其弟弟又娶了她,也就是她的小叔子。
所以,王昭君不仅嫁了三回,嫁的还是父子三人。
同样的,女皇武则天不也是从唐太宗的“才人”,变成了其儿子的“宠妃”吗?

像古代这样有悖伦理的事情确实不在少数,这是因为当时社会,男尊女卑,女性对自己的婚姻是没有选择权的,几乎都是被当作玩物抛来抛去。
并且这样的事情不仅只存于古代,在很早之前的一些极度贫穷落后的偏远农村,也非常多见。
因为这样做既省下了彩礼钱,又解决了小儿子的婚姻问题,岂不是两全其美?

只能说,那时的女性被“三从四德”的封建主义思想教化得十分严重,所以才会接受这样的安排,嫁给自己的小叔子。
而现在的时代与之前大不相同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而这种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也早已被遏制。
婚姻自由,行为自由,每个人都拥有了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结语:
这句俗语其实是老祖宗对我们的慰藉。为了让我们认清现实,不必要为生活中一些渐渐消逝的情分而黯然伤神,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我们要乐观看待。
亲情之间本就有疏密之分,连曹操之子曹植都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无奈,更别说那毫无血缘相连的姻亲关系呢?
并且“断亲”这种现象早已是常态化,我们要做的是珍惜当下,顺其自然便好。
这句俗语虽道尽了现实,说尽了无奈,但从侧面看,其实也是对我们内心的一种疏解,让我们知道对于世间的任何事,任何情分都不必太过强求,尽力就好。
虎年开光纯铜五帝钱旺财化煞镇宅必备
点击↓↓↓下方 “五帝钱图片”识别二维码获取“开光五帝钱挂件”

赵氏宗亲微信公众号
赵氏的家
赵氏的人
赵氏的文化
这里
弘扬趙氏文化
传承趙氏精神
团结赵氏宗亲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趙氏宗亲企业合作专区欢迎咨询
世界趙氏宗亲联谊会官方QQ群865376455



到顶部